请稍候...关闭

唐朝最佳閑王

末日遊俠

歷史軍事

時間是大唐武德九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壹天。
燥熱的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壹三章:天可汗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1

  治大國如烹小鮮,壹方面說明了有些事情急不來,但也同時說明了任何事情都馬虎不得,否則做出來的菜將不會可口。
  世界民族大團圓,這是個極其艱難的課題。
  至少在李元吉穿越之前,這個問題是沒有解決的。
  哪怕是華夏內部,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可實際上,民族之間的差異也還是有的。
  如何才能解決?唯有通婚,數百年後,大唐便只剩下了壹個漢族,那時,民族問題自然不會存在。
  而自己的優勢也同樣在於這裏,自己是皇帝,他們若是不肯,自己便可大開殺戒,沒人會說什麽,但在後世不行,不但不能殺,還得不斷的給著好處,跟個大爺似的供奉著。
  雖然只是少數,但這類人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臣等願尊大唐皇帝陛下為天可汗,引領臣等共同壯大,共同發展……”
  大大小小幾十個國家的代表,有的是王,有的是親王,有的則是宰相級別的,在來到長安之後的第十日,終於是得到了唐皇李元吉的召見。
  而李元吉也從未想過單獨去召見這些人,而是剛好到了每月壹次的上朝時間,也就湊巧將這些人都給喊了過來。
  禮部成為了最為忙碌的部門,這不僅僅只是壹次普通的朝會,這關系到外交的問題,關系到大唐的聲望。
  所以早在確定時間之後,禮部那邊便開始安排這場朝會,親自派人去教那些異邦壹些基本禮儀,該說什麽話,什麽話不能說之類的。
  繁華,壯觀,深深的印在這些人的心裏。
  但自從禮部來了之後,繁瑣,束縛,這兩個印象也同樣的印在了他們心裏。
  短短幾日的時間,禮部險些將這些人給逼瘋了過去,但又不得不去強行記住這些,以免為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
  隨著這壹聲的附和,國書的遞交,雖然還要唐皇點頭,逐壹回復國書,登記造冊才算是正式完成儀式。
  但實際上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定局,沒有人可以改變最終的結局。
  也直到這壹刻,李元吉才真正體會到當壹個皇帝的快感。
  或許是深埋於心中的那絲傲氣終被激發了出來,又似是因為別的原因,此刻的李元吉,內心深處竟隱隱的有些激動。
  “卿即將身家性命托付與朕,朕必不負卿等!”心氣高昂的李元吉,氣勢隆重的說著。
  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依舊保持著淡定,西域的勢力並不強大,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
  這些都無法對大唐帶來實質性的影響,古代,其實就是個以人口為基礎的時代,人口多,妳就強大,人口少,妳自然就弱小。
  往如軍事實力極其強大的匈奴人,突厥人等遊牧民族,事實上就真的強大嗎?
  匈奴人被接連幾十年內斬殺十萬余人,自此壹蹶不振。
  當如自己率兵在北邊,壹戰斬殺突厥數萬人,東、突厥也就此壹蹶不振,最終只能歸附大唐。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他們還有壹戰之力,但那卻是決死之戰,勝了,部落實力下降到隨意壹個稍微有點規模的部落就可以吞並,敗了,整個民族也就沒了。
  無論是匈奴還是突厥,沒人敢打這樣的絕戶仗。
  西域人也是同樣的,在西突厥人的威脅之下,他們不敢不從。
  但是在更強大的唐朝面前,他們又不得不轉換門庭。
  這是壹場正常的外交活動,是大唐王朝復興的必然結果。
  但這又是壹場不正常的外交活動,因為其拉攏了西域所有的中小國家,唯獨拋開了勢力最大的西突厥人。
  其目的,不言而喻。
  “突厥人的存在,朕心難安,日不能餐,夜不能寐,諸卿無人是其對手,便是聯合起來,也未必能抵禦下突厥人的攻勢,以往的事情,朕不想再去追究,現如今卿等既然成了大唐的屬國,朕自當為諸卿築起壹道安逸的屏障,思慮左右,朕決意遣兵六萬,永駐邊疆,為大唐,為大唐的屬國,打出壹片安穩的天空,卿等以為如何?”心中偷笑著,臉上卻是極為嚴謹的說著,時而痛斥,時而憤怒。
  “臣……”
  “臣等附議!待臣回到鄯善之後,必定會奉勸吾王,只保留王庭衛隊,以及諸城守軍。既有天朝大軍親自戍邊,實乃鄯善百姓之幸,臣以為,自此以後,鄯善百姓大可與天同樂,永不擔心兵禍之事。”李元吉的條件很誘人,但也讓人很難以接受,有人想要拒絕,眼疾嘴快的阿布阿杜立即站出來附議,並且更加進壹步的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事實上,阿布阿杜並沒有和李元吉串通今日的內容,沒有必要,完全沒有。
  這些都是阿布阿杜自己臨時想出來的,既然決定了,既然沒有了後路,那麽為了自己的將來,自己就必須要站在大唐這壹邊。
  在這壹前提之下,李元吉所提出的屬國,也就無所謂了,事實上西域諸國的初衷並不是給唐朝當屬國的,只是想建立壹個不錯的關系,多壹些商業方面的交流。
  但他們想的,跟大唐想的可不壹樣。
  接了國書,妳就是大唐的屬國,至於以後宗主國攻打屬國的問題,那是以後的事情,理由多的是,比如壹場叛亂等等,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借口。
  “臣附議……”
  “……”
  隨著阿布阿杜搶先來上這麽壹茬,原本想要反駁壹下的諸人,也瞬間沒了反駁的勇氣。
  伊吾沒了,焉耆降了,高昌滅了,現在鄯善也降了,西域諸國在東部的屏障,已經徹底的沒了,唐軍可以隨意的通過那裏,直接攻入他們的腹地。
  同意,或許面子上會有些過不去,但是不同意,後果可就很難猜測了。
  六萬大軍,還是唐軍。
  別的不說,單單只是往那裏壹站,西突厥人就得繞著路走。
  已經見識過唐軍的戰鬥力的眾人,此刻根本連半點反抗的興趣也提不起來,不是不想,而是沒那個膽子。
  西突厥……
  人家還內亂著呢,就算是個完整的西突厥又能如何?打的過六萬唐軍嗎?
  “既然認可,就必須要做的更多壹些,否則將來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必定會產生壹些不可不免的誤會,而這多數是源於雙方文化的不同。老夫與陛下商議多日,還是決定再為大家謀個福利,諸位回到各自國內之後,可將本國正三品級別以上的官員子弟,送入長安,與大唐學子共同學習,共同了解,初定學期五年,經測驗合格,方可結業,結業之後,可自行決定去留。”房玄齡繼續站出來說道。
  說是人質也好,其他的什麽也好。
  反正李元吉和房玄齡卻從未將這些人當做過人質,從精神文化方面控制壹個國家的貴族群體,要遠比其他很多方式更靠譜壹些。
  五年,不短也不長,但卻可以很好的給他們灌輸壹些大唐的思想,讓他們在內心深處意識到大唐的強大,認可大唐,融入大唐。
  “陛下,臣之子今以而立,這個好像不大合適吧?”有人壹臉死人樣的說著。
  難受,痛苦,原以為會是個很好的結果,但現在才知道,他們上當了。
  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敢有任何的不滿,沒有足夠的實力,展示出自己的不滿,即意味著自己是在作死。
  他們只能用這種委婉的手段,但是內心深處,卻隱隱的對唐朝有了些不滿,這簡直就是欺人太甚。
  “凡年滿十三,未滿二十者,必須前來長安學習。”房玄齡繼續補充著,三十歲還來幹啥?養老麽?
  底下這些人是什麽想法?自己豈能不清楚?
  但凡是開頭難,李元吉也很清楚這個道理,他要吞掉整個西域,甚至是西域以外的地方,還想不留後遺癥的吞並。
  暴力只是其中之壹,但也是最不穩妥的方式,後遺癥太大,壹旦大唐出現疲軟,則可能出現鞭長莫及的情況。
  而李元吉是個即喜歡暴力,又喜歡懷柔的這麽壹個人,所以也就有了這麽壹個提議。
  秦能用文化統壹六國那等世代死仇的敵人,雖然最終沒有完成,但繼承了秦遺誌的漢朝卻用同樣的方式,完成了秦朝沒有完成的事情。
  李元吉也想有樣學樣,但又不是完全的相同。
  “朕之大唐,強如天地,根本不屑於以妳等後代作為人質這等卑鄙之事。”李元吉淡淡的開著口,繼續道:“國與國之間的碰撞,其實大可看作是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碰撞,朕即為天可汗,自要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妳等的後代來了之後,他們的同窗,將會是如今站在朝堂上這些大臣的後代,或者是大唐其他的學子,只有朋友,才不會因為壹些小的問題而反目成仇。”
  李元吉的意思很簡單,這壹番解讀也更加清澈了不少。
  當然,如果真的如此,也讓這些西域使臣們可以放心壹些,至少他們來長安,並不只是來當人質的,是可以學到壹些精英知識的。
  這些大臣的後代,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幾十年後,他們也將成為大臣,至少有很大的可能,到了那時,大唐與整個西域的王或者大臣,都是同窗,關系也就更加牢靠。
  當然,這些只是美好的願望,並不是沒人看到這裏面的問題,只是無力去反駁,也不敢去反駁。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