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肥鳥先行

歷史軍事

這是哪裏?
費力睜開眼睛,首先跳入眼簾的,浩瀚無際的沙海上,如同磨盤壹樣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零七章 與民同樂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

2023-8-19 22:59

  臨近正旦,整個長安都充滿了節日的氛圍。
  這壹次的正旦大朝會,朝廷專門撥出了內府的紅色綢緞來裝點朱雀大街,百姓們也紮起了花燈,等待今天的新年。
  比起去年,今年的長安百姓要安心多了。
  大唐收復了兩京,聽說河東的叛軍也要投降,這天下眼看著就要平定了。
  天下平定了,長安百姓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所以雖然今年遭遇了雪災,但是長安的東西市依然熱鬧非凡,大家都想著過個熱鬧的新年。
  興慶宮在長安的東門附近,壹名身穿黃袍的老者,站在花萼樓上對著下面的百姓揮手示意。
  “聖人,聖人,外面風大。”壹名和老者差不多年紀的宦官,攙扶著老人要返回樓中。
  老人看著下方熱烈的笑臉,卻舍不得挪開眼,只是說道:“朕沒事,朕沒事,朕就想看看長安的百姓。”
  這個老人就是返回長安的李隆基了,而勸他返回屋內的是他貼身的太監高力士。
  自從返回長安後,上皇李隆基居住在興慶宮,皇帝李亨住在大明宮和太極宮。
  興慶宮本來就建築在民宅附近,回鑾長安的上皇多了壹個愛好,那就是站在花萼樓上看長安的百姓。
  遇到困苦的百姓,李隆基還會讓太監們拿著壹些錢接濟百姓。
  李隆基本來就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長安百姓幾乎都是聽著這位天子的名字長大的。
  每次李隆基出現在花萼樓上,都會引起了百姓的圍觀和歡呼。
  而有時候李隆基還會帶著高力士便裝在附近轉悠,百姓們發現之後也會遠遠的圍著,向這位至尊表示尊敬。
  對於百姓們來說,李隆基是當日那個繁華長安城的代表。
  在李隆基主政的時候,是長安城最繁華的時候,那個時候每年正旦和元宵節,都會布置華麗的花燈裝飾。
  今年雖然朝廷裝飾了朱雀大街,但是實在沒有多余的財力來裝飾宮殿了。
  比起開元天寶年間的盛世,新皇登基還是冷清了壹些。
  所以圍繞在上皇身邊的百姓,懷念的是開元天寶的那個煊赫盛世。
  而李隆基被百姓發現,歡呼圍繞的時候,也讓這位上皇感受到了當日威權在握,被全天下人稱之為聖人的美好時光。
  而不是現在這個蝸居在興慶宮的垂垂老人。
  李隆基和百姓們互相提供情緒價值,使的興慶宮愈發的熱鬧了起來。
  外面的風實在有些大,李隆基畢竟也上了年紀,不壹會兒揮手返回了花萼樓內。
  坐在軟塌上,李隆基看著只點燃了壹半蠟燭的花萼樓,問向身邊的高力士道:
  “大將軍,怎麽只點了壹半的蠟燭?”
  花萼樓又叫做花萼相輝樓,這是工部巧匠用了五年時間建造而成的。
  整個花萼樓上有壹千多個燭臺,點燃燭臺後用琉璃罩子罩住,全部點亮之後夜晚也如同白晝壹樣。
  高力士躬著身子說道:“宮裏要辦正旦大朝會,長安的蠟燭匠人都在趕著制造宮裏的蠟燭了,內侍省撥給興慶宮的蠟燭不夠,老臣就讓人撤去了樓內壹半的蠟燭。”
  聽到這裏,李隆基的臉色壹變。
  他本來想要發火,可是剛剛張開嘴還是閉上了。
  自己已經是上皇了,不再是那個君主壹怒流血千裏的至尊皇帝了。
  內侍省那些沒根的太監最會看人下菜,如今他們的主子已經換了,少給興慶宮蠟燭也是情理之中。
  高力士看到李隆基握緊拳頭又松開,生怕他憋著氣,連忙拍著李隆基的後背說道;
  “聖人!是臣無能,您有什麽氣沖著老臣撒吧,可別憋著氣到了啊!”
  李隆基搖了搖頭說道:“白天就不要點這麽多蠟燭了,把那些蠟燭也熄了,朕下樓了。”
  李隆基在高力士攙扶下走下了花萼樓,興慶宮邊上圍觀的百姓這才逐漸散去。
  不過在興慶宮對面的酒樓裏,兩個神色嚴肅的人將壹切都記錄下來,送到了大明宮內。
  尚書省內,李輔國聽完了這個兩個監視興慶宮探子的匯報,又詳細問了這幾日上皇露面的時間和頻率,這才讓兩人繼續去盯著興慶宮。
  魚朝恩捧著壹堆書走進來,李輔國將他喊過來說道:
  “妳去向陛下稟告,最近上皇又在花萼樓見長安百姓了。”
  魚朝恩心中咯噔了壹聲,李輔國這個老奸巨猾的,又讓自己做這種裏外不討好的事情。
  上皇搬入興慶宮之後,皇帝自然也是不放心的。
  李輔國主動提出,讓人日夜監視興慶宮。
  但是李輔國是尚書省的領班太監,魚朝恩也只能領著命令,向勤政殿內的皇帝報告了興慶宮的動向。
  聽到了上皇又登上花萼樓,和百姓同樂的事情,皇帝又皺起眉頭。
  對於這位父皇的手段,李亨是非常清楚的,他做太子的時候被父皇壓制的死死的,無論如何李亨都不想要再體驗那種感覺了。
  上皇這麽做是為了什麽?
  早就已經習慣揣測父親壹舉壹動的李亨,再次陷入了過往的行為模式中。
  他總覺得父親這麽做是有什麽深意,或者在密謀著什麽。
  李亨放下手裏的朱筆說道:“繼續加強對興慶宮的監視,出入興慶宮的朝廷官員壹定要嚴加監視,每壹個進出的人都要登記給朕看!”
  魚朝恩連忙領命退了下去。
  處理完了興慶宮的事情,皇帝原本的好心情蕩然無存。
  為什麽父皇就不能安靜的在興慶宮內養老呢?
  李亨不理解,他明明已經為了父子之情讓步了很多,還把興慶宮交給父皇居住,難道他還不滿足嗎?
  李亨的心情有些煩躁。
  再次翻開奏章,這是駐守安陽的李光弼上書。
  李亨翻開看了看,重重的將奏疏扔在壹邊。
  李光弼上書,偽燕偽帝安慶緒藏在相州,得到相州百姓幫助,多次逃脫了官軍的圍剿。
  在安陽的唐軍最近遇到了不少挫折,現在又要到新年了,請求皇帝暫時讓相州的唐軍休整壹下,等待來年開春之後慢慢蠶食相州,圍困安慶緒。
  本來這份戰略,在平日裏沒有什麽問題,但是正好李亨心情煩悶,心情就不怎麽好了。
  李亨繼續翻看奏章,這是殿中侍禦史梅玖所上的奏章,這名梅玖彈劾的是正好是駐守安陽的李光弼,以及在青州壹代作戰的郭子儀。
  這名禦史的言辭激烈,他認為明明安慶緒在長安洛陽幾十萬大軍,都被郭子儀和李光弼輕松擊敗,如今安慶緒麾下不足萬人,朝廷卻遲遲不能平定。
  如今河東歸附,就剩下相州、青州等幾個州依然不能平定,賊首安慶緒依然逃竄在相州。
  所以梅玖認為這是郭子儀和李光弼養寇自重,故意不平定相州青州。
  看著這封奏章,皇帝陷入到了思考中。
  他指節扣著禦案,再次拿出了李光弼的奏章,越看越是不是滋味。
  郭子儀在河南吞兵,李光弼守在北方安陽城截斷叛軍退路,如今河東又已經向大唐投降,相州的安慶緒卻遲遲無法擊破。
  難道真的是郭子儀和李光弼養寇自重嗎?
  這個念頭壹冒出來,皇帝就難以抑制的懷疑起來,就連郭子儀前幾天上書請求皇帝賜士兵炭火過冬,都被李亨想成了收買軍心。
  就在這個時候,手裏捧著新炭的李輔國推門進來,他打開暖爐換上了新炭,李亨突然問道:“李輔國,給妳多少兵馬能平定相州啊?”
  李輔國微笑著說道:“賊首安慶緒已經是驚弓之鳥,安祿山起家的精銳都葬送在兩京和睢陽了,給臣五萬人馬,壹個月可定!”
  聽到李輔國這麽說,李亨沒有壹點高興,心情反而更糟糕了。
  李輔國說壹個月可定,可是如今郭子儀和李光弼夾擊相州,壹個月過去了壹點成果都沒有。
  李亨將梅玖的彈劾奏章交給李輔國,接著看著禦座後的地圖說道:“郭子儀和李光弼二十萬大軍在相州空耗糧草,遲遲不能平定安慶緒小賊,朕已經封賞郭子儀代國公了,難道他還不滿足嗎?”
  李輔國臉色不變,梅玖這封奏章雖然不是他授意的,卻是正中了李輔國的心思。
  齊王奪嫡最大的困難,就是郭子儀李光弼這些武將支持太子。
  而清楚皇帝心思的李輔國更是知道,李亨之所以動了改易儲君的想法,也是因為太子對軍權染指太過了。
  郭子儀麾下可是有二十多萬精銳的,而且駐紮河南道,距離長安並不遠。
  若是軍方真的支持太子登基,從河南打進長安輕而易舉,所以皇帝這才封賞齊王,希望用齊王來壓制東宮。
  軍方是太子的護身符,也是太子背負的原罪。
  李輔國的心跳急促起來,郭子儀和李光弼這些平叛功臣掌控軍權太久了,已經讓皇帝感覺到了威脅。
  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李輔國這條老毒蛇,自然明白對付這些功勛卓著的功臣,絕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他勸道:“陛下何不下旨,命令李光弼在相州堅壁清野,命令他春季之前必須要剿滅安慶緒?”
  李亨點點頭說道:“確實應該如此,這仗打的太久了,朝廷早就不堪重負,召翰林學士們進來,給李光弼發壹封措辭嚴厲的詔書,命令他明年三月前壹定要平定相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