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不識天數
長風萬裏盡漢歌 by 漢風雄烈
2019-5-18 17:18
這壹日,武松見到了大名鼎鼎的及時雨宋公明……的弟弟,鐵扇子宋清;見到了同樣大名鼎鼎的齊魯大豪托塔天王晁蓋。後者豪俠過人,爽快暢直,真真名不虛傳。這次的各縣義勇鄉兵雲集,可其內的豪傑卻寥寥無幾,有了鄆城人馬來增色,才算沒有叫武松失望。
要知道,這濟州地面上藏龍臥虎,民間甚有不少豪強。比如那陽谷地界的獨龍崗,三莊聯保,把持著方圓幾十裏地界,私兵鄉勇就有數千之眾,只說戰力可謂是濟州民間第壹勢力,還有那撲天雕李應,當初也在江湖上闖下了偌大名頭。只不過李應已經隱退江湖,經營起莊園來。而那祝家和扈家又都是走的並田經商之路,於那江湖綠林中的名頭遠沒有宋江、晁蓋高大。此次官府下的本錢甚少,那獨龍崗才不願意就此下水呢。這能充分調動起來的,似也只有鄆城地界。
各縣的鄉勇移民或三百或五百,如此加上鄆城現今的上千人馬,只此便有小三千人。再有調派了的各營廂兵,多是如被留在鄆城做軍需轉運的巨野營壹般,可想加起來也有了千把人,如此就是四千人了。最後是黨世雄帶領的四營禁軍,足足兩千人。刀槍弓弩犀利,甲胄齊全,戰力不俗。
水泊外的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梁山,黨世雄引著兩千禁軍還未抵到鄆城,陸謙就已經拿到了壹張羅列著官軍各部人馬數量的詳盡明細。
整整六千人馬,再有三兩千民壯跟隨。這壹戰打好了,梁山能壹口吃個肚飽。
聚義廳裏,眾頭領坐齊,列席著壹位寶光和尚鄧元覺。
先是點名朱貴,要他道了壹遍水泊外各路官軍的兵力,然後陸謙向眾人問道:“此戰我梁山是依舊固守水泊山寨,以逸待勞;還是殺奔岸上去,與官軍正面角力,決壹雌雄?諸位兄弟都有何高見,且說來。”
陸謙很‘含蓄、謙遜’的征求眾人的意見。他已經是梁山名正言順的帶頭大哥,王倫在正月底的時候終於over了,陸謙等人為他披麻戴孝,親自扶棺,送上人生的最後壹程,轉過身來,陸謙就真真的名正言順了。
而作為老大,必要的威嚴和決斷裏自然是要有;可虛懷若谷壹樣能叫人生出好感來。在這等大事上,征求壹下兄弟們的意見,把所有的心思撚成壹股繩,作用不言而喻。
不少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魯達和林沖,現如今山寨的壹幹頭領們對他倆是心服口服。林沖和魯智深武藝不僅超群,調教軍士,講武布陣,那戰陣上的本事也是有目共睹。他們叫下面壹幹頭領盡是心服,靠的可不是他們屁股下的第二把、第三把交椅。
魯智深與林沖對望了壹眼,第壹個抱拳稟道:“大頭領,各位兄弟,依灑家之見,就把弟兄們盡數拉去岸邊,與官軍正面做壹較量。那群紙糊泥塑的鳥人,灑家就不信能敗給他們。”
“大頭領,諸位兄弟。”林沖似乎已經習慣了做第二個發言人,魯智深話音落下,他就起身稟道:“魯師兄所言甚是。正要將兵下山,壹戰潰敵,揚我水泊梁山的威名。”
“山寨上,數千人馬這幾個月裏苦練本領,風雪無懼,豈是那腐朽官軍可比的?以小可之見,戰力已勝過禁軍甚多。且又得湯隆兄弟的襄助,近來添置了不少兵仗器具,萬無懼怕的道理?”
有了魯智深、林沖態度明顯的表態,聚義廳內的氣氛立刻活躍了起來。
“二位兄長說的甚是。哥哥,俺劉唐願打先鋒,殺那鳥軍漢壹個片甲不留。”劉唐臉上滿滿的躍躍欲試的沖動。話音沒落,薛永、杜遷、宋萬等人也是紛紛請戰,李逵、項充、李袞仨更是叫的厲害。
就連寶光和尚都道:“梁山真真好漢如雲,我江南男兒也不是撮鳥。灑家亦願效力軍前,聆聽調遣。”
如此就不需多說了,點兵下山了事。陸謙留下杜遷宋萬湯隆等把守山寨,點起水陸十營,再加樊瑞統帶的醫護營及壹樣歸他調派的輜重營,五六千人浩浩蕩蕩的下了梁山。
此戰主力是八個滿編步兵營,阮氏兄弟統帶的水營雖不至於打醬油,卻也居次要地位。護衛陸謙左右的親衛營更還不滿三百人,第三都人馬都未齊備。
黑壓壓的船舶堵塞了汶水口,左右岸邊各壹個營頭拱護,劉唐再帶領壹個營頭直搗梁山驛。
陸謙的大軍就把戰場預定在這兒。這梁山驛就是軍寨的中心。
劉唐先鋒還未抵到驛站,驛長就已帶人逃之夭夭。很快消息就傳到了鄆城縣。剛雞蛋裏挑骨頭發作了周斌好壹通的黨世雄,先勃然大怒,繼而就轉為大喜。曹京在壹旁賠笑道:“梁山賊寇不識天數,放著浩蕩水泊不依仗,反而跑來路上尋死。下官要恭祝都監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了。”
黨世雄雖然曉得這只是曹京的恭維話,但聽了還是高興,特別是這話出自壹知縣老爺的口中,就尤其的叫他高興。
大宋重文抑武,放在尋常時候,壹府兵馬都監可聽不到知縣相公的討好話。人家是讀書人。
也就是眼下情形特殊,這曹京官位之所以得以維持,多虧了高太尉,可以說黨世雄與他已經彼此是壹條船上的人了。而論在高俅心中的份量,曹京明顯不如黨世雄。他有是個沒風骨的人,清醒的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後,就很清晰的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對黨世雄是恭維有加。
“楊誌。” “在。”
“命妳帶民勇千人為大軍先鋒。須沈穩持重,量力而行,且不可挫了我軍銳氣。”
當日因為高俅府上老都管的壹番話,這楊誌被發配到了黨世雄手下,職務卻也不低,與徐寧相當,正是這濟州府的團練使。只是他剛剛上任,而整個濟州府已經被黨世雄籠在了手中,楊誌的到來半點不顯山漏水。
比如那征發各縣的民勇,團練使是甚顯眼的壹個,現在卻變得默默無聞。那武松也是聽了軍令後才第壹次見到了現任濟州團練使楊誌。
只見那漢子六尺三四的身材,面皮上老大壹搭青記,腮邊微露些許短須,頭戴壹頂鳳翅盔,上撒著壹把紅纓,穿壹領白段子征衫,系壹條縱線絳,把盔甲半掩,跨口腰刀,帶著弓壺,提條點鋼槍,生得魁梧雄健。
楊誌受了軍令,點起三個縣的民勇,便壹路向著梁山驛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