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宋

榴彈怕水

歷史軍事

秋風颯颯,日暖斜陽,傍晚時分,大宋淮南東路亳州衛真縣(後世鹿邑)的明道宮處正是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章 往來(下)

紹宋 by 榴彈怕水

2021-10-1 18:06

  且說,建炎四年冬日,趙官家新得了壹個公主,喜不自勝,繼而大赦天下。而趙官家這麽壹喜壹赦,許多人壹直存在心裏的壹口小心之氣方才呼出,很多事情也開始回歸本來軌道。
  不過,這個軌道未必全是提速的軌道,也未必是正道。
  譬如說,十月底,禦營前軍都統制嶽飛自江陵渡江後,連續收復被鐘相軍奪取的公安、藕池、石首,並於華容擊破‘大聖’、‘楚王’鐘相麾下元帥楊幺部主力,兵臨洞庭湖,楊幺也放棄了在陸上阻攔官軍的企圖,退入湖中。
  而此時,嶽飛壹面做水戰準備,壹面卻正式上奏東京,提出了‘招安’之策。
  嶽鵬舉在自己的這篇長文奏疏中詳細解釋了他的理由……他認為,‘楊幺之徒本是村民,先被鐘相父子以妖怪誑惑,又逢北面用兵,朝廷壹時索求過度’,方才引發亂事。
  所謂‘名為作亂,實為茍全性命、聚眾乞活’。
  所以,他希望將鐘相父子與楊幺等骨幹匪首,還有亂軍軍士,以及被裹挾的民眾,分成四檔,而除了鐘相父子外,所有人都應該‘不得殺’,至於軍士和被裹挾的漁民,反而應該予以赦免、安撫與救濟。
  換言之,他認為軍事上的勝利已經起到了壹定震懾作用,應該稍緩下來,暫時不要再用激烈的方式大舉進軍,而是主動采取招安策略,誘降、困降此次荊襄叛亂中的叛軍。
  奏疏送到都省,趙鼎當即提出了反對,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內’,而安內卻應該快刀斬亂麻……既然軍事進展順利,那就沒必要浪費時間去招撫,速速擊敗對方,了結戰事,才是正理。
  畢竟,即便是不考慮經濟,往後還有五嶺壹帶的苗亂,還有陜北、京東,還有他嶽飛親自上奏的《平金策》裏壹堆東西呢!
  與此同時,可能是因為‘索求無度’這個詞嚴重刺激到了劉汲,作為荊襄主要負責人的劉相公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對趙鼎的支持。
  但相對而言,樞密使張浚卻也立場鮮明的選擇了支持嶽飛。
  這倒不是說張浚要為了反對趙鼎而反對趙鼎……原因其實很簡單,按照張德遠追隨趙官家的經歷,和他善於揣摩官家心意的能耐,考慮到兩次南下平叛這位官家都專挑嶽飛,而且還是直接下指示出兵,再考慮到嶽飛的作風及其部屬的壹些傳聞,他已經意識到趙官家對此事的基本態度了。
  而果不其然,張浚硬著頭跟都省再度爭執起來,死活要按照嶽飛奏折裏來辦,趙鼎、劉汲無奈之下,只能請求君前議政,讓趙官家來做決斷。
  然而,跟另壹位樞相去軍器監的趙玖趙官家根本沒有露面的意思,只是在劄子上親筆回了壹句話——‘所以用嶽飛,正在於此’。
  趙鼎、劉汲登時沈默,張浚以壹挑二,居然大勝!
  不過,且不提這邊張浚如何壹時得了聲勢,威震東京,而嶽飛又將如何改招安為主,處置洞庭叛亂,只說另壹件小事……那跟著鄭億年回來的忠仆,早早見勢不妙脫離了鄭府,卻是並未著急去濟南,反而壹直就在東京城東北水門壹帶做短工……從堯山以後,東京城越來越熱鬧,越來越多的客商、官吏、學生匯集於此,雖說必然不可能比得上靖康之前,但還是能讓壹個人很輕易潛藏下來的。
  尤其是此人根本沒有做出任何打探、匯報的舉止。
  不過,隨著這壹日趙官家大赦天下,其人卻是再不猶豫,以河北流民的身份去做了壹個送貨夥計,跟著壹家東平府的客商往京東而去……這是正經客商,朝廷也鼓勵有產人士多使用、多雇傭流民,而這個仆從又半點破綻都無,竟是讓他壹路平安到了東平府。
  而此人到了此地之後,繼續安穩做工,備足了飲水幹糧後方才不辭而別,最後趁著黃河封凍,成功過了河,到了博州聊城,進入了金軍占領區。
  不過,這名喚做高益恭的燕地漢兒,卻沒有去尋自家主人秦檜,而是按照之前約定,直接來此處尋了早已經等著的另壹人,卻正是大齊宰相洪涯。
  且說,洪涯名為齊國宰相,實際上卻基本上只在位於大名府與濟南之間的聊城居住,乃是方便接受大名府金國貴人的指示,繼而再去指示黃河對岸偽齊國中諸人的意思。而即便是這個工作,放在以往,他偶爾還能去壹趟京東那邊,跟劉豫、李成、李齊等人糊弄壹下,但堯山之後,他根本就不願意往京東那處死地挪窩了,甚至連濟南的家人宗族都早早接到了河北。
  當然了,這個舉動在彼時尚在大名府算頭牌的撻懶看來,無疑是忠心之舉了。
  然而,正如當日楊沂中、萬俟卨放此人北歸時戲謔的那般,如洪涯這種人,既然成了反覆之徒,沒了立場,那基本上就是順風倒、迎風飄了。
  而這壹次,趙宋官家在堯山大勝完顏婁室,海內震動,金國高層本身都起了些想法,何況是這些人呢?
  故此,鄭億年之前南下,乃是洪涯、秦檜等人壹力鼓動,金國高層雖然未必達成統壹認識,卻有部分高層默許後,所行的壹次投石問路之舉……唯獨這壹投,對於金人高層而言自然只是真的扔出壹個小石子過去,半點都無所謂的,但對於洪涯、秦檜等人來說,卻是報有極大期待的。
  說句不好聽的,能在南面做富貴官人,誰願意在北面廝混?
  至於這個燕地漢兒高益恭,便是洪、秦二人心思縝密,早早想到鄭億年那廝到了南邊便壹去不回頭這種可能性,提前做的壹點布置。
  而現在,這種布置除了確定了鄭億年的畏縮與放棄之外,其實也並無多少用處……不用高益恭如何穩妥往來,又細細匯報,洪涯和秦檜早早便透過邸報知道了‘莫須有’壹事,而如今更是早已得知‘事金人為宋奸者不在其列’之語。
  但話還得說回來,饒是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可聽仆從回來親口重新匯報了壹番,在聊城枯坐的洪涯還是忍不住仰天長嘆,繼而坐臥不寧。
  又等了兩日,不顧冬日寒冷,這位大齊宰相卻因為心下煎熬,忍不住親自帶著那高姓仆從,再度往大名府而來。
  此時此刻,大名府窩著粘罕這只真老虎,昔日主人撻懶根本就如侵占了巢穴的野狗壹般,壹聲不吭,其余諸將也都各自俯首帖耳,而這副情形,更是讓洪涯有些無奈……他的權威、能耐,十層裏倒有八層是靠著與撻懶的私人關系來維系,粘罕壹日不走,他也如被捆縛住手腳的蜘蛛壹般,壹點伸張不得。
  故此,只是與撻懶喝了壹頓酒,勉力奉承安慰了幾句話後,洪涯便即刻轉身來尋此時正在大名府中的秦檜秦會之,然後讓高姓漢兒仆從當面重復了壹遍他的見聞。
  “果真無用嗎?”
  最隱蔽的臥房之內,仆從退下以後,即便是如秦檜這種人物,也不由黯然壹時,繼而攏手靠在了新壘的火炕之上。“南面那位如何這般決意?我竟還是有些不願相信……”
  洪涯帶著幾分酒氣,盤腿坐在女真人從遼東傳來的火炕之上,捧著壹碗解酒茶連連搖頭:“會之兄,我勸妳莫做他想……妳須學不得鄭億年做富家翁,鄭億年之前畢竟還算清白,可北面知道妳與撻懶做文書的金國將軍不知道多少,便是鄭億年也曉得壹二,妳強要南下,便只是自尋死路!”
  “竟是半點機會也不給留下?”秦檜也忍不住縮起腳來,盤腿坐下,言語中似在強行壓抑胸中不平之氣壹般。“我也不過是給金人寫了幾篇文書,便要不赦?昔日靖康中的功勞苦勞也全都抹了?”
  洪涯嗤笑壹聲,明顯帶著幾分嘲諷意味:“會之兄……妳這話就沒意思了,若是妳我委屈,河北、河南,京東、關西,死了那麽多人,又該向誰尋委屈去?妳沒看南面邸報嗎?便是此時,南面洞庭湖也在平叛打仗,這大名城內外也還有無數凍餓之人,咱們能躺在火炕上,喝酒吃茶,憑什麽委屈?”
  坐在對面的秦會之面無表情,只是攏手不吭聲。
  “不要裝了。”洪涯見狀繼續借酒氣嘲諷。“妳敢說妳為撻懶元帥出主意、寫文書時,心裏真不明白嗎?妳可是進士及第、宰相孫婿、禦史中丞,還是宰相學生……洛陽自焚的汪相公是妳恩師吧?妳出身、學問比我強太多了,我這種人降了的時候都懂得自己在做什麽,妳如何不懂?!”
  秦檜終於撒手喟然:“洪相公,我不是不懂,而是有三件事沒有料到……”
  洪涯端起湯來,微微輕啜壹口,顯然並不以為意。
  “第壹件事,實在是沒想到金人會如此難纏,壹而再再而三強著我漸漸做起事來,從開始口頭出主意到了漸漸落下親筆文書,再難拔出來……壹回頭,居然不知道何時便已經落下許多口實。”
  洪涯心中冷笑……別人在五國城挨凍挨餓的時候,妳秦會之在燕京、大名府住大宅子、燒暖炕的時候,可沒有想到什麽口實吧?
  秦檜只看對方表情便曉得對方在想什麽,卻只是兀自繼續喟嘆:“第二件事,實在是沒想到南面官家這般硬氣,壹絲壹毫都不願意退讓。”
  洪涯低頭喝湯不止,幹脆半點反應都無……以南面官家的國仇家恨,真硬氣又如何?不該嗎?
  “第三件事情……”秦會之擡頭相對,言辭懇切。“洪相公,妳來說,咱們心下壹虛的那時候,如何能想到南面居然能贏,如何能想到會有今日這個局面?”
  洪涯終於停下喝湯,壹時黯然無聲,但僅僅片刻之後,他便將手中湯碗整個摜在地上。
  話說,都是宋奸,他如何不曉得,人家秦檜到底是進士及第,到底是宰相孫婿,到底是說到了關鍵上面……就靖康和建炎前期金軍的那種摧枯拉朽,當時誰會想到南面能贏呢?
  對於他們這種讀書人而言,不就是心裏那壹虛,那壹哆嗦,然後就順其自然到現在嗎?但就是那壹虛,那壹哆嗦,區分出了最根本的東西。
  壹瞬間,明明理論上比對方多著壹張底牌和壹條退路,洪涯還是跟秦檜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共情,然後忍不住對南面那位官家起了怨恨之心……妳幹嘛要贏呢?輸了多好?死了多好?!
  屋外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漸漸飄起雪來,二人面面相對,復又看了許久的雪,卻壹直不語。
  而不知道等了多久,到底還是秦檜素質更高壹些,最先從情緒中抽出來,然後正色出言,點到正題:“事到如今,多思無益,洪相公,咱們得好生打算壹下了。”
  洪涯也恢復正常,卻又嗤笑壹聲:“若非為此事,我來這裏幹嗎?會之兄,妳是個真正有手段、有見識的人,今日妳來說,我盡數聽妳的。”
  秦檜擡頭看了對方壹眼,白凈的臉上看不出絲毫表情,只是兀自開口分析:“對咱們來說,最好的結果還是在南邊做個太平富貴官人……”
  “這是自然。”
  “其次是在北面真正得用。”
  “這倒也是……”
  “再次是南下做富家翁。”
  洪涯點頭不止。
  “再再次,便是繼續這麽在北面不人不鬼的吊著了……”秦會之感嘆道。“但如何去選,還得看兩國形勢,而眼下堯山之後這個局勢,便是在逼著咱們不能這麽下去了,須得提前做些準備。”
  “正是如此……”
  “而正所謂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秦檜緩緩言道。“咱們的結果雖說還得看大局,但壹開始卻該朝著最好的那個結果盡量去做才對。”
  “可眼下局面,又能如何去做?”這壹次,輪到洪涯攏起手來,然後蹙眉不止。“莫說南面不容,便是北面局面也都僵住。”
  “那就從眼下做起,從北面僵局入手,將局面解開!”秦檜當即應聲,其人言語中竟然漸漸有些從容不迫起來。“然後趁著解局嘗試在金國真正把握權柄,再看局勢推動議和……最後將咱們放在議和之中,作為條款,看南面那位官家的言語。”
  “具體怎麽說?”洪涯居然也有些被對方情緒感染,繼而振奮。
  “金人朝政混亂,內鬥不得其法,看似強橫,其實荒誕可笑,咱們若能把握住關鍵人物,便可推動解局……”
  “咱們只能攛掇撻懶,而撻懶如今無用,眼下關鍵須在粘罕。”
  “如今無用,將來未必無用,至於眼下關鍵固然在粘罕,但從四太子兀術入手,也未必不能成。”秦檜肅然相對。
  “兀術?便是兀術又如何?”洪涯壹時不解。
  “我與兀術有些交往,還是能說上話的……”
  “……”
  “我去說服兀術解局。”秦檜咬牙決斷。
  “然後呢?”
  “然後我從兀術,妳從撻懶……爭權便是!妳可知如何爭權?”
  “結黨營私罷了。”洪涯忽然覺得釋然下來,壹時失笑。“誰人不知?”
  “正是此言。”
  “但便是爭權成功,然後又該如何議和才能讓南面北面壹起應許呢?還能讓咱們南下做太平官人?”話題進行到這壹步,洪涯對秦檜已經有了三五分信心,但還是忍不住追問下去。
  “歸還京東、陜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妙!”洪涯怔了壹怔,旋即振奮。
  “其實,此事變數太大,必然會有種種不妥……說不得南北都不會應。”秦檜復又感嘆壹聲。“只能說盡量而為。”
  “有壹分可能都是不錯的。”洪涯失笑搖頭。“眼下能有壹條路便不錯了……咱們再難,難道還能比南面那位官家在淮上時更難?”
  秦檜微微壹怔,繼而苦笑。
  “不過,會之兄。”洪涯忽然笑問道。“妳計劃的如此條理、如此清楚,到底是從何時開始有這種想法的?妳剛剛不還在說自己委屈嗎?”
  “誰知道呢?”秦檜微微動容,略顯感慨。“或許正如洪相公所言,有些東西自己表面上不願意承認,但心裏面其實早就認了,所以這些想法,不知不覺也早就有了……”
  洪涯微微頷首,愈發感覺與對方是同甘共苦之同仁,而猶豫了壹下,可能是喝多了的緣故,也可能是覺得對方水平遠高於自家,害怕被甩下,這位洪相公忽然攏手開口:“會之兄,那高益恭是個妥當至極的人,等洞庭湖安定了,不如讓他再去河南往來壹回吧?”
  秦檜微微壹怔,繼而瞇起了眼睛。
  “會之兄如此懇切,我也不好藏私。”洪涯繼續攏著手昂然相對。“我與禦營前軍行軍司有些言語,走的是彼時禦營前軍監軍萬俟卨路子。”
  秦會之看著對方思索了許久,方才重重頷首:“妳若是與張俊的禦營右軍有約,我未必在意,但禦營前軍的嶽飛嶽都統是個真正有能耐的帥臣,未必不是壹條路……我願信妳。”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