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桃花村。   正是春季,靡靡細雨糾纏不休。   村如其名,村前村後各家院落以及周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〇八壹章 進諫是門學問

寒門狀元 by 天子

2019-5-18 20:26

  朱厚照在去過蘇通府上壹次後,意猶未盡,想繼續去蘇府蹭吃蹭喝,席間順帶探討壹下風花雪月。
  不過正月十九這天,朱厚照有壹件要緊事做,那就是舉行朝會,雖然他並沒有把這次朝會擱心裏,但大臣們都已提前做好準備。
  年後因休沐朝廷各衙門都未正式辦公,九卿和各寺司負責人都把年底和年後這段時間重要的事情匯總,準備在面聖時呈奏。
  壹大清早謝遷便起來,匆匆喝了幾口小米粥就出門去了吏部,準備先跟何鑒打招呼,把今日朝會上要說的事確定下來。
  有些事不能由謝遷站出來奏稟,他最多開個頭,那些不合時宜、忤逆犯上的話要推給那些甘願充當背鍋俠的禦史言官,至於謝遷自己,只需最後再站出來據理力爭,不讓那些他不樂意推行的政策通過便可。
  “……還算不錯,陛下願意召集朝會,與群臣商議,若陛下執意禦駕親征而只是跟朝中文武打壹聲招呼,那問題就大了……”
  謝遷對於朱厚照舉行朝會還算滿意,作為臣子,其實也不希望皇帝天天開朝會,這對大臣來說算是壹種不小的負擔,半個月、壹個月舉行壹次朝議即可,大臣們不用每天處心積慮想要奏稟什麽事,管轄範圍內的事務基本可以自行決斷。
  帝王不問朝事,對於大臣來說,有利有弊,現在謝遷已基本把持朝政,張苑因能力所限,對他的幹涉不大。
  吏部會客廳,何鑒未跟謝遷多說,簡單寒暄幾句便壹起離開。
  朝會時間雖定的是午時,但二人得先壹步到文華殿等候。他倆乃文官翹楚,旁人都要以他們的意誌作為參考,許多大臣對於在皇帝面前說什麽沒有定計,二人提前進宮等候,讓那些大臣尤其是新近才躋身朝廷中樞的官員能有個請示的地方。
  二人壹路往皇宮而去,路上何鑒無意中提到:“……昨日陛下似乎出豹房到市井遊玩,入夜後方回。”
  “什麽?”
  謝遷顯然並不知道這個消息,有些詫異地側頭問道,“世光兄妳是從何得知?”
  何鑒看了謝遷壹眼,似乎對對方的迷惑有所懷疑……在他看來,作為掌控朝政的首輔,謝遷應該派人時刻盯緊豹房才對,連他派去的人都調查到的事情,謝遷卻茫然不知,情況未免太過詭異。
  何鑒自然不會承認自己私下的小動作,道:“只是聽聞……之厚帶陛下出了豹房,至於去何處,尚且不知。”
  謝遷皺眉:“又是這小子,看來他很善於經營跟陛下的關系嘛……哼,分明是居心叵測!”
  何鑒笑了笑,道:“還以為於喬妳早就知道這件事,本想問問妳,之厚帶陛下去了何處,現在看來妳也不知?”
  “那有多困難?”謝遷冷聲道,“等會兒見到他,當面問個清楚便是,難道他還敢在妳我面前有所隱瞞不成?”
  說著話,二人到了文華殿偏殿,此時殿內已有壹名大臣等候在那裏,乃是戶部尚書楊壹清。
  楊壹清趕緊過來給二人行禮,謝遷左右看了看,問道:“就應寧妳來了?”
  楊壹清道:“之前兵部沈尚書也來過,不過他說今日身體不適,前來告假……今日朝會他不會出席,已有內官把消息傳給陛下。”
  謝遷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
  何鑒笑著道:“也是,之厚年前被人刺傷,現在尚處於養傷階段,怕是這兩天傷情有所反復……他想請假休養情有可原。”
  謝遷冷冷地打量何鑒,好像在怪責他為沈溪說話,沒有站出來抨擊壹番。
  “對了,應寧。”
  何鑒繼續問道,“妳們戶部最近可有收到禦旨?比如說錢糧征調,又或者調動京畿地區糧倉儲備?”
  楊壹清楞了楞,道:“年後並無任何聖旨下到戶部來,這些謝中堂不是早已知曉麽?”
  何鑒笑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看來陛下對於開戰之事並不上心,於喬妳不必太過擔憂……來來來,咱們坐下詳細說說,朝會前還有大段時間。”
  何鑒拉著謝遷坐下,楊壹清只能坐在末位。
  何鑒和楊壹清談了幾句,所涉都是戶部之事,謝遷壹語不發,好像有什麽心事。
  過了大約壹刻鐘,又有別的大臣到來,很快文華殿偏殿便熱鬧起來。
  巳時差不多過了壹般,何鑒才找到機會單獨跟謝遷說話,問道:“於喬為何話突然少了?”
  謝遷老臉橫皺:“我在想,之厚這小子又在搞什麽鬼,年初賜宴他不出席也就罷了,現在連朝會也都避著……莫非他是想暗中把事情坐實,不想因朝會群臣反對而節外生枝?”
  何鑒嘆道:“或許是之厚傷情真有反復呢?”
  “妳也說是或許,這小子鬼主意太多,妳不說我都不知道他昨天居然拐帶陛下出豹房,妳說他有何居心?”
  謝遷臉上滿是氣惱之色,好像沈溪做什麽都應該向他請示,不然就是居心不良,跟沈溪唱反調幾乎成為他的日常,“陛下到現在都沒收回旨意,也就是說,開春後出兵幾成定局……這次很可能是戰前最後壹次朝會,若再無法挽回,以後就沒機會面聖納諫了。”
  何鑒苦笑:“這怎麽可能?要出兵,總要先穩定朝臣思想,上下壹心……再說,陛下要禦駕親征,京城事務難道不預作安排?”
  謝遷輕哼:“那時只需跟朝臣打聲招呼,根本就不用再商議……德華回三邊,恐怕已帶去陛下和之厚出兵的密令,這會兒邊關將士怕是已厲兵秣馬,隨時準備大戰。”
  沈溪不出席朝會,謝遷憂心忡忡,好在這次午朝沒有拖延,巳時六刻便有太監前來傳喚,眾大臣壹起往乾清宮而去,等進入大殿,發現朱厚照已早壹步到來,端坐於龍椅上,不過看起來精神狀態似乎不是很好。
  對於沈溪不出席朝會,朱厚照已得到消息,連問都沒問壹下。
  在必要的禮數後,朱厚照有些不耐煩地道:“諸位卿家,有事奏稟,如果沒事就可以退朝了,朕稍後還有要事處理。”
  謝遷可不會輕易讓朱厚照離開,今天好不容易逮著機會,壹定要把該說的事情全說完。
  “陛下,老臣有事啟奏。”
  謝遷出列,準備開口奏事,為大臣們開個好頭。
  朱厚照打量謝遷,問道:“謝閣老,馬上不是要舉行會試了麽?之前說讓梁卿家和靳卿家當主考官,妳是要說這件事吧?朕恩準了,至於釋菜禮等禮數,就由翰林院安排,到時候謝閣老代表朕往文廟壹趟便是。”
  謝遷還沒開口,就被朱厚照嗆了回去,壹下子打亂了他的節奏。謝遷整理了壹下思緒,正要繼續稟奏,朱厚照已然擺手:“會試的事情就這樣,謝閣老先退下吧……還有誰有要事稟奏?”
  朱厚照壹臉不耐煩的表情,這會兒誰站出來說話,很容易遭致反感,這讓在場大臣有些無法接受……既然妳不是什麽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又不想開朝議,幹脆跟以往壹樣把朝會停了便是,今天好不容易開回午朝,妳卻這般不耐煩,壹心早點兒結束,難道是因為沈溪沒來所致?
  何鑒道:“陛下,老臣有事奏稟。”
  旁人不出來說話,何鑒總歸要作個表率,他拿著笏板出列時,立即得到謝遷贊許的目光……二人之前商談很多事情,在皇帝威逼下,只有他們站出來承擔重任,對別的大臣才會形成指引。
  朱厚照沒有動怒,不過也沒有多耐心,壹擺手:“說吧。”
  何鑒認真地說道:“老臣得知西南壹帶,去年五六月間爆發民亂,有地方部族沖擊官府,以至四川、貴州等地糧食嚴重減產,政令不得通達。加之中原地區民亂頻乃……如今四海內並非安定祥和。”
  朱厚照眉頭緊皺:“何卿家這是何意?”
  何鑒道:“以老臣之意,攘外必先安內,當迅速出兵平息民亂,安定民心。”
  雖然何鑒沒把話說得太過深沈,但簡短幾句就讓朱厚照明白他的意圖。
  朱厚照若有所思地往謝遷身上瞄了幾眼,好似在說,這些話不會是妳謝老兒教的吧?
  在場大臣心知肚明,分明是謝遷拿國內動亂做借口,阻止朱厚照出兵,至於這方式是否奏效姑且不說,但至少說明謝遷態度明確,那就是堅決不出兵!
  朱厚照道:“地方民亂年年有之,難道川貴等地就沒有合格的官員維持地方安穩嗎?只要未危及朝廷統治根基,朕就不會強求。說起來,西南之地當初也不太平,虧得沈卿家領兵平息……朕前幾天還得到消息,山東巡撫胡璉胡卿家平亂有功,估摸再有壹個月左右,便可班師回朝……”
  如果是以往,因劉瑾刻意隱瞞,朱厚照又只顧著吃喝玩樂,對朝中事務基本是壹問三不知。自打劉瑾謀逆後,朱厚照便有了覺悟,知道對朝事全不知情可能會造成奸臣擅權甚至危及皇位安穩,加上張苑對朝事不敢隱瞞,朱厚照說起軍務來基本可以做到侃侃而談。
  何鑒道:“那以陛下之意,是想將山東巡撫調任西南?”
  朱厚照笑了笑:“朕絲毫也不擔心西南民亂,現在只要把京畿以及山東、河南之地叛亂平息便可,朕要舉兵平定草原,此乃兩年前所定國策,當時諸位卿家可都是見證人,難道還會出爾反爾不成?”
  剛開始朱厚照尚帶著笑容,說到後來,臉色變得冷峻,目露兇光,四下打量,好似在說,誰出來說喪氣話,就讓誰不好過,妳們最好都識相點兒,老老實實待在原位。
  在場文臣,都是六部和各寺司高官,起碼都是侍郎、少卿級別,這些人懂得中庸之道,當初劉瑾權擅天下時,朝廷內老臣數量急劇減少,連楊壹清這樣的後進現在都已做到戶部尚書,類似的大臣可不少,經歷過劉瑾的血腥清洗,誰都不想出來挑頭。
  何鑒也不好接茬,因為他發現要勸阻出兵,還是由謝遷出面說話最合適,因為當年他是兵部侍郎,曾全力輔佐沈溪推動兩年平草原的國策,現在他若是反對,難免落下兩面三刀的口實。
  所以,何鑒幹脆後撤壹步,把“機會”讓給別人。
  謝遷馬上出列:“陛下,老臣認為今年出兵草原並不合適。”
  謝遷這壹表態,君臣間的矛盾立即凸顯,在場大臣屏氣凝神,想看朱厚照和謝遷怎麽爭鋒。
  皇帝主戰,首輔卻反對,雙方碰撞很可能是火星撞地球,誰想朱厚照只是笑了笑,道:“謝閣老某些方面的認知太過偏激,朕不想跟妳爭論,妳愛怎麽說都行!誰還有稟奏?沒了的話,朕準備回去歇著了!”
  說到後來,朱厚照幹脆連起碼的掩飾都沒了,不說退朝後要去做什麽大事,幹脆挑明說要去睡覺。
  謝遷當即跪下,壹臉堅毅:“陛下,出兵會危及大明千秋基業,難道您想讓大明社稷毀於壹旦嗎?”
  “請陛下三思。”
  何鑒壹看這架勢,不出面幫謝遷是不行了,幹脆改變立場,由中立變成主和,出列跟謝遷壹起下跪,別的大臣也都在二人指引下跪下請命。
  場面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絕大多數人都不敢擡頭看朱厚照,也不知皇帝有何想法。過了半晌,不見龍椅上有動靜,卻聽謝遷繼續道:“陛下,草原廣袤,而韃靼、瓦剌等部族民風彪悍,若在草原上與之開戰,大明優勢盡失,恐重演英宗時土木堡之禍。”
  謝遷怕朱厚照甩袖而去,旁人不敢擡頭他卻敢,目光炯炯地盯著皇帝。
  朱厚照端坐於龍椅上,神色平靜:“謝閣老的意思是讓朕當個窩囊的帝王,忍氣吞聲過活?朕可不想守著祖宗的壹畝三分地,昔日太祖太宗屢次派兵平草原,雖未完全平息,但至少草原部族不敢大舉進犯我大明……到了近幾十年,草原部族屢犯中原,先是瓦剌人,隨後是韃靼人……韃子可說亡我之心不死,不給他們壹點教訓,怎麽能讓未來幾十年上百年邊關平安無事,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
  從情理上說,朱厚照分析得相當透徹,朕不是空喊口號,只是想把草原部族的鋒芒給打下去,為大明邊境保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和平期。
  如果妳們阻礙,就是跟朕過不去。
  謝遷道:“但出兵草原,很可能會因此斷送大明江山。”
  朱厚照厲聲道:“謝卿家,妳是朕的恩師,甚至是先帝恩師,所以朕敬重您,就算您出言不遜朕也沒說什麽,但妳現在分明是危言聳聽,難道只有如此才能體現妳是大明忠臣,而朕是個昏君嗎?”
  “陛下……”
  謝遷仍舊不肯罷休。
  朱厚照道:“出兵之事,乃當初朝議所定,諸位卿家都是同意的,怎麽到今日卻開始唱衰呢?妳們是不是想說,當初制定國策只是為了鬥劉瑾,現在劉瑾人已經死了,妳們無所顧忌,所以朕的話妳們就可以不聽了,是嗎?”
  沒人會想到朱厚照把話說得這麽透徹直接,全都低下頭不敢吱聲,連謝遷都不例外。
  更有人意識到,朱厚照殺掉劉瑾後其實已心生悔意,無論劉瑾是否真有謀逆之舉,至少有他打理朝政,朱厚照日子過得很舒心,甚至到現在還在享受劉瑾故去的福蔭……由於查抄閹黨府邸收獲豐厚,短時間內豹房開支不愁。
  文臣其實並不害怕皇帝,他們可以在朝堂上死諫,以此全自己的忠義名聲,青史留名……儒家思想中,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文臣應以天下為己任,不讓君王沈迷逸樂是應盡的職責。
  但若有個專權的宦官壹切就不同了,劉瑾在朝時,謝遷根本不敢這麽說話,當初還是沈溪出面參劾劉瑾,結果被發配出京,而謝遷卻充當了縮頭烏龜,不是因為他沒骨氣,而是知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最好不要跟無賴講道理。
  朱厚照站起身:“朕要讓大明子民不再受戰亂之苦,所以趁著現在朕年輕力壯,親自領兵出征草原,壹次將北方所有安全隱患解除……如果誰再反對,就是跟朕作對,跟天下黎民百姓福祉作對,別怪朕翻臉無情。”
  “陛下!”
  謝遷可不管朱厚照怎麽威脅,只認為自己是對的,磕頭道,“請陛下收回成命!”
  朱厚照怒極反笑:“怎麽,謝閣老準備在這裏死諫?那就繼續跪著吧。來人啊,抽調東廠和錦衣衛入殿,除了謝閣老外,誰敢在這裏跪諫,壹概杖責,直到求饒表態肯出宮為止……不走就打到妳們走!看誰還敢跟朕作對!”
  朱厚照這會兒就像個不講理的孩子,誰跟他作對,就讓誰屁股開花。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