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大閑人

賊眉鼠眼

歷史軍事

  大唐貞觀,天下靖平,山河壯麗,獨鐘李氏。   李靖北擊突厥,太宗東征高麗,兵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為進

貞觀大閑人 by 賊眉鼠眼

2018-8-21 10:23

  從內心來說,李世民是非常反感朝臣對太子指手畫腳的。
  因為太子是他親自冊立的,而且是他與正宮長孫皇後生的嫡長子,當年玄武門之變,李家老二逆襲老大的事跡被世人詬言十多年,於是登基稱帝的當年便趕緊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儲君,這個舉動很清楚地向世人表明了他的態度,——逆襲的事只此壹次,下不為例,以後還是老大當皇帝。
  冊立嫡長子的態度很及時也很英明,因此而壓下了朝臣們的不滿,那些道德大儒們才忿忿不甘地暫時原諒了弒兄殺弟逼父退位等等禽獸行徑。
  所以太子已不僅僅是個身份,而且還是大唐社稷穩定的象征,是李世民必須傾盡全力維護的東西,他容不得旁人對李承乾指指點點,數日前魏徵上疏參劾太子,已令他非常不悅,刻意冷淡應付了事。
  然而時至今日,在有心人的挑動之下,事情已鬧大了,朝會上吵成了壹團,李世民不得不重視了。
  群臣參劾太子,這是動搖國本。
  滿腹怒火的李世民面對朝臣的責難,陰沈著臉只說了兩個字:“徹查!”
  從事情的起因查起,先查馮家,然後鄭小樓,涇陽周縣令,涇陽縣子李素,高陽公主,刑部官員,包括東宮太子……但凡涉及到的人或事,全部查壹遍。
  ……
  長安城的氣氛忽然變得壓抑起來,無論坊間還是長安各部官衙都人心惶惶。
  李世民的震怒暫時驚懾了所有人,東宮也好,魏王府也好,刑部也好,都不敢擅動,事情到了這等關節,再動壹下便落下話柄了。
  朝會上的風氣也變得頗為怪異,針對太子或為太子辯護的雙方人馬都閉了嘴,唯獨只剩壹個魏徵仍在上躥下跳,恨得李世民牙癢癢,又不能拿他怎樣,聖君啊,聖君啊,我要當聖君啊……
  可以肯定,魏家的女性祖宗先人倒了黴,不知被天可汗陛下用嘴寵幸過多少次。
  ……
  李素覺得自己在走鋼絲,事情發展到這壹步,自己的處境已經很危險了,稍微壹點偏差都有可能萬劫不復,若然敗露,縱然李素是千年不世出的天才,李世民恐怕也不會原諒他,至於會把他活剮成多少片,這個已不重要。
  李世民派出的官員已查過了馮家,坐實了鄭小樓殺馮家之子,然後很快找到了李素家,因為鄭小樓是李素的護衛,而且案發以後,李素登了馮家的門,這便逃不了幹系。
  就在事實壹步壹步即將全部浮出水面時,涇陽縣子李素又給朝堂上了壹劑猛藥,——或者說給李世民狠狠添了壹回堵。
  李素病了,病得很嚴重。
  當李世民派出來的官員查到李素家時,李素躺在床榻上面色臘黃,氣若遊絲,眼看就剩壹口氣了。
  李素的身份不同尋常,官員大吃壹驚,急忙相問,然後才明白,數日前被召到刑部問訊馮家命案時受了驚嚇,回家後便病倒了,壹直臥床不起。
  少年郎,膽子小嘛,經受不起恐嚇的,壹嚇就病,病得非常果斷。
  生病不算添堵,添堵的是,臥病在榻氣若遊絲的李縣子當著調查官員的面寫了壹道奏表,請求官員帶去太極宮面呈陛下。
  奏表的內容簡單易懂,翻來覆去只有壹個意思:臣縱容護衛殺人,觸犯國律,玷辱太子聲名,罪該萬死,臣自請辭官去爵,並流放千裏。
  奏表裏用辭很誠懇,懺悔很真摯,只是字裏行間卻透著壹股子比酸菜還酸的委屈味道。
  ……
  馮家命案裏,從浮出水面的事實來看,李素牽扯的並不深,唯壹的把柄便是登了馮家的門,剩下的便全是關於如何被太子公報私仇,如何被暗算等等,完全是個受害者的角色。
  而這壹嚇又壹病,並且還嚇得遞上了辭官去爵的奏表,無疑令受害者的形象愈發深刻,以退為進,李素演得太投入,完全停不下來。
  太極宮。
  看著李素呈上來的辭官請罪奏表,李世民神情頗為精彩,壹會兒紅壹會兒青。
  “哼,壹手飛白倒是有些模樣……”這是李世民的第壹句評價。
  “辭官?去爵?還請罪?”李世民的眉頭蹙得很深。
  殿內的官員靜立不語。
  李世民露出關切之色:“李素病得很重嗎?”
  官員急忙道:“臣見李縣子時,李縣子確實臥病在床,據說從刑部回來那天便病倒了。”
  李世民慢吞吞地道:“此案,與李素牽扯很深嗎?”
  官員苦笑:“臣只查過馮家,查到鄭小樓確是李縣子家中護衛,也確實殺了馮家之子,至於後面的,臣尚未知也。”
  李世民垂頭又看了壹遍李素的奏表,這次看得很仔細,壹個字都沒錯過。
  許久之後,李世民露出莫測的笑容:“這小子……臥病是假,受了委屈才是真,哈哈,這奏表,隔老遠便聞到壹股酸味。哼,上次大理寺裝了壹回瘋,這次又來!”
  頓了頓,李世民的笑容漸漸收斂,眼中露出厲色:“朕倒也聽說了不少事,空穴難免來風,刑部確有官員要把此案攀扯到李素身上,所以才召涇陽縣令和李素進刑部問訊,李素被嚇得病倒,且先不說真病還是假病,估摸確實在刑部受了委屈,妳去查查刑部,朕要知道此案到底牽扯了多少人!”
  “遵旨。”
  官員退去後,李世民面色迅速陰沈下來。
  對李素的為人,李世民多少明白幾分,他不是那種主動招惹是非的人,向來都只肯在朝堂權力中心的外面遊蕩,有心對他委以重任,這小子跟倔驢似的,拉著不走,趕著倒退,死活不肯再往前進壹步,與他來往者皆是壹些性情直爽的大將軍,平日裏埋頭只顧做買賣悶聲發財,仕途上卻從未見他有過上進心,火器局裏布下的密探每月奏報的內容,皆是這小子怎樣偷懶耍滑,怎樣悠閑玩樂,睡覺的姿勢怎樣舒坦,吃零嘴的樣子怎樣難看……
  這樣壹個人,若說他指使護衛殺馮家的人,李世民絕不會相信。
  那麽,刑部為何非要把這個罪名安在李素頭上呢?長安城裏喧囂塵上的流言難道真的毫無根據嗎?
  李世民呆坐許久,神情疲憊地揉了揉眉心,喃喃自語:“承乾,朕希望不是妳……”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