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大閑人

賊眉鼠眼

歷史軍事

  大唐貞觀,天下靖平,山河壯麗,獨鐘李氏。   李靖北擊突厥,太宗東征高麗,兵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上)

貞觀大閑人 by 賊眉鼠眼

2018-8-21 10:23

  李素調任西州的原因很復雜,長安無論朝堂還是市井坊間,談論起此事時大多數都認為是李素與東陽公主的曖昧私情被告發,而李世民本來屬意將東陽公主許配給高家,於是很果斷地拆散了這對鴛鴦。
  後來高家鬧鬼,東陽受驚出家,壹切塵埃落定,誰都沒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連長安坊間的百姓都不怎麽議論了,沒辦法,作為世界上最繁華,人口超百萬的大唐都城,不但朝堂上的君臣很忙,連民間的百姓也很忙,君臣忙著處理各種國事,而百姓忙著議論各種國事,每天睡醒後便三五成群聚在壹起閑磕牙,到處打聽長安城或整個大唐又發生了什麽新奇事,然後就此事展開議論,如同前世刷微博壹樣,各種日理萬機,各種憂國憂民,儼然壹副朝堂重臣,社稷柱石的模樣,憂心忡忡地八卦著各種新奇事,李素和東陽公主的私情頂多只算是壹個娛樂類新聞,占了長安城幾天的頭條熱門之後,隨著李世民棒打鴛鴦和東陽的黯然出家,新聞的熱度漸漸冷淡下來。
  後來李世民欲建大明宮,在滿朝反對聲中,李素站了出來,以壹篇《阿房宮賦》再次成功占據長安城頭條熱門的榜首,而這篇足堪名垂青史的長賦終於徹底惹怒李世民,再後來,李素升了四品別駕,卻被貶謫到數千裏之外的西州為官,在朝堂和民間諸多人眼裏自然也成了順理成章之事,明升暗降的狗血套路在眾人心中幾乎已是毫無懸念的結論。
  李素赴西州為官的原因歸結起來,無非是被棒打鴛鴦,於是懷恨在心,借著修大明宮的機會寫賦諷刺當今,最終被貶謫出京,個人自然是泄了憤,可也無可避免地成為了政治犧牲品……
  長安城內無論朝堂還是民間,對李素被調任西州的原因基本都是同壹個猜測,很少有新的說法。
  長孫無忌與李世民的關系有點復雜,他不但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同時也是多年的好友,說是“好友”,當然有點粉飾的意思,事實上用“狼狽為奸”來形容比較合適,兩人湊壹起沒幹過太多好事,缺德事卻幹了不少,相交多年,對李世民的心思,長孫無忌多少也能把握壹二。
  關於李素被貶謫,長孫無忌的看法與長安絕大部分人的看法不太壹樣,他隱隱覺得李素被調任西州的原因不簡單,無可否認,李素的那篇《阿房宮賦》確實惹怒了李世民,臣子寫文章言辭刻薄地諷刺當今皇帝,在長孫無忌眼裏看來是作死,而且是花樣作死,這種作死的人在如今的朝堂上並不止李素壹個,還有壹位作死界骨灰級老玩家魏征在那裏杵著呢。
  李素寫的長賦確實很過分,誰聽了都生氣,但憑長孫無忌對李世民多年的了解,李世民生氣歸生氣,若說因為這件事把李素貶謫到西州就有點不正常了。
  天可汗的尊稱不是隨便說的,這三個字不僅代表著大唐皇帝對各番邦異國強大的威懾力,同時這位皇帝陛下還必須具有英明睿智的頭腦,公平公正的處世,包容萬物的氣度和寬懷博大的胸襟,所有這些合起來,再加上壹支橫掃天下未逢敵手的精銳王師,這才是“天可汗”三個字包含的全部內容,少了任何壹樣都不會令各番邦異國心甘情願送上這個尊號。
  所以李世民的胸懷是博大的,寬容得令旁人不可想象,朝堂那根著名的老攪屎棍魏征同誌專註黑皇帝十二年,大到社稷民生,小到雞毛蒜皮,都要拿出來念叨壹番,輕則喋喋不休,重則破口大罵,壹次又壹次地挑戰李世民的心理底線和自己的生存極限,可謂花樣作死界毫無爭議的頭把交椅,李世民不止壹次想把這根攪屎棍大卸八塊,可是現在這根攪屎棍仍活得好好的,足可見李世民的胸襟何等博大。
  若說李素壹篇長賦就刺激得李世民非把他趕到西州才能泄憤,多少有點反應過度,所以長安城沸沸揚揚說李素因言而被貶謫的傳言,長孫無忌從來只是哂然壹笑。
  現在李世民很正式的問起這個問題,長孫無忌頓時明白這其中果然有原因,而且原因並不簡單。
  長孫無忌不愧是壹國宰相,心思無比靈敏,聞言頭壹個猜測並非在李素身上,而是想到了西州這個地方。
  “長安皆傳聞李素因言獲罪,臣卻以為陛下胸襟如海,包容萬物,壹篇長賦或有刻薄譏諷之辭,卻也不至於貶謫千裏,對陛下的胸襟和聲名而言,都沒有好處……”長孫無忌說完看著李世民的臉,試探著道:“莫非……西州這個地方有何蹊蹺?”
  李世民欣慰壹笑,果然是多年狼狽為奸……多年相知的老友,壹開口就說到了點子上。
  “朕親手拆散了他和東陽的私情,他心中自然暗藏怨憤,那小子這兩年在長安城闖過大大小小的禍不少了,朕哪次認真計較過?大理寺關幾天敲打壹下便作罷,這次只是作壹篇長賦譏諷朕幾句,朕又怎會與他壹般見識?”
  李世民嘆道:“年紀雖幼,可是……人才難得啊,大唐立國不過二十年,朕的江山百廢待興,太需要人才了,放眼朝堂之內,有忠直錚臣如魏征者,有老成謀國如輔機和玄齡者,有當世大儒如褚遂良孔穎達者,還有英勇善戰如藥師和知節者……妳們在朕的眼中皆是人才,所擅者不同,但妳們身懷的本事卻是對江山社稷有用的,朕皆善待之,不敢稍有輕慢,李素也是壹樣,於政,他獻上推恩之策,於軍,他造出了震天雷,於工,他獨創所謂流水生產法,哪怕居家享樂,他還弄出個浴池和什麽桑拿房……十多歲的年紀啊,也不知從哪裏學來這壹身鬼神莫測的本事,而且看他的樣子,他拿出的每壹樣物事皆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勁,朕常常懷疑,這小子到底還藏著多少本事沒被朕發現……”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如此人才,能被朕收為己用,縱然譏諷朕幾句,朕豈會當真?何況還只是個孩子……”
  長孫無忌頓時了然,道:“既如此,看來陛下將他調任西州是有原因的?”
  李世民沈默片刻,點點頭道:“美玉亦需雕琢方可成器,雖是人才,終究年歲太小,缺少耐心也忍不住脾氣,所以在長安城闖下不少禍事,若朕再不插手管教,將來待他年歲長成,性子定下來,以他的脾氣,輔機妳覺得他能活多久?更別說他還與太子結了怨,太子近年品性不佳,心胸狹窄,若待朕駕崩歸天,太子即位後,眼裏豈能容得下他?”
  長孫無忌眼皮猛地跳了幾下。
  這是李世民第壹次與臣子公然談論太子品性,而且聽這語氣,李世民對太子似乎已積壓了不滿之意。
  這句話若傳到外面,不知會掀起多大的驚濤駭浪。
  長孫無忌沈吟不語,天家的事絕不能摻和,會要命的,哪怕是以他和李世民這些年的深厚關系,不該說的話仍不能吐露半個字,特別是立儲廢儲之事,更是關乎全家老小性命,這個時候只能當作自己瞎了,聾了,啞巴了。
  接著,長孫無忌很明智地轉移了話題。
  “那麽,陛下將李素調任西州,是為了磨練他?”
  李世民笑道:“不僅僅是磨練……”
  說著李世民忽然直起腰,沈聲道:“來人,取大唐堪輿圖來。”
  金帳簾子掀開,壹名內侍雙手捧著地圖走到李世民面前,躬身恭敬地獻上地圖,然後退下。
  地圖徐徐展開,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的目光落在地圖的山川河流城池上。
  粗長的手指指著地圖,壹路向西,長孫無忌的目光也順著手指的方向漸漸轉移。
  “輔機且看,這個地方便是西州,它位處西域中央,北接庭州,西臨高昌龜茲,南面祁連山脈,與吐蕃和羌人接壤,東面與玉門關隔九百裏之遙,輔機,爾觀西州若何?”
  長孫無忌皺著眉,沈吟許久,緩緩道:“貞觀四年,陛下平滅東突厥後,挾大勝之余威發兵西域,並順勢進駐當時還是高昌國所屬的西州城,兩個折沖府作為常設,貞觀六年,陛下又在西州城內建刺史府,並遣第壹任西州刺史,從此以後,原本屬於高昌國的西州漸漸成了我大唐的城池,而我大唐的國境也向西面推進了近千裏,此舉當時引來高昌和西突厥的不滿,甚至連朝堂裏也有許多人反對……”
  “臣記得西州這個城池,是因為它……”長孫無忌苦笑了壹下,道:“因為它對咱們大唐來說負擔太重了,城中戶不過三千,丁不到兩萬,每年賦稅單薄,徭役稀缺,而且此城位處大漠中央,可謂不毛之地,既無糧食可種,亦無桑織可產,這座城池的百姓並無生計可言,不僅如此,大唐為了這座城,還不得不每年撥付近千石糧食和無數錢財以為賑濟,對國庫來說,委實是個不小的負擔,所以這些年無數朝臣都在議論,覺得此城如同雞肋般的存在,建議朝廷不如放棄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