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平壤。旅顺

寒禅

历史军事

一种更痛的痛 孙中山曾回忆说:“特达之士多有以清廷兵败而喜者。往年日清之战,曾亲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前言

1894。平壤。旅顺 by 寒禅

2018-5-28 06:01

  一种更痛的痛
  孙中山曾回忆说:“特达之士多有以清廷兵败而喜者。往年日清之战,曾亲见有海陬父老,闻旅顺已失、奉天不保,雀跃欢呼。问以其故,则曰,我汉人遭虏朝荼毒二百余年,无由一雪,今日得日本为我大张挞伐,犁其庭扫其穴,老夫死得瞑目矣。”
  读近代史我们经常聚焦那些可歌可泣的的故事。的确,那些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灵魂。而本书第二卷也主要写清末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如何在受尽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制肘下,面对强大的日军压境,还得与各个各自为政派系,贪生怕死、工于心计的清军将领周旋,最后孤掌难鸣的在城墙上壮烈牺牲。这一幕,触动了我灵魂最深处,也是促成我为左宝贵写这么的一个故事。
  但,当我再研究一些不显眼的历史细节,我赫然发现,原来当时清末民众对战争的取态,是可以彻底颠覆我们一直以来所以为的,面对日本侵略者,咱们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认知。
  因为,事实是,那时候的清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尽失人心。在战火没有烧及自己,而侵略者还打着替中国百姓赶走欺压他们的满洲人的旗号,对于千百年来从来只有天下,没有国家和民族意识,本身受着外来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国百姓来说,说出本文开首孙文回忆的那段话,完全是合乎情理、理所当然。
  就如苏明亮故事里说的:
  “只怕有朝一天,国家吃了败仗他们也没有感觉!甚或由谁来当家,他们也没有所谓!”
  而为当时日军箪食壶浆等汉奸的嘴脸、行为,也就更多的出现在日方和西方的记载上。
  但,也消失於我们的历史中。
  由此,我也不得不想到,抗日战争期间多如牛毛的汉奸故事,还有近年那些自以为是的公知、自由派、带路党,以至逆向民族主义。我仿佛看到他们的雏形。常言,世间上无无缘无故的爱,无缘无故的恨。中国为何这么多汉奸,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这本书无意深究,只是尝试溯流追源,带大家回去他们的源头,自行判断。
  至此,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在平壤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清军将士,在面对身后完全不支持自己的百姓时,而自己作为他们痛恨透顶的清政府的代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而这,也就是让岳冬在平壤死里逃生,最后回到旅顺后,面对种种的恐怖的陌生,忍无可忍下揪着他所认为的汉奸,发出那绝望的呐喊:
  “……咱们在平壤死了这么多人,到底是为了谁呀?为了谁呀?!……就是你这畜牲吗?就是为你们这帮亡国奴吗?!”
  盛极为何衰败?否极何以泰来?或许,其本身就是答案。然而,否极以后,却可以是绝望、淡忘、遗忘……当民心还在,哪怕国家早已沦陷,这民族还有一口气。但当民心尽失,这民族就注定要消亡。
  相比邓世昌、丁汝昌、左宝贵等牺牲让我们所感受的悲痛,对于一众爱国者来说,这,或许是一种,更加深入骨髓,难以言说的────痛吧?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