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睜開眼,壹陣朦朧。
當瞳孔重新聚焦,面前卻並不是平素習慣見到的白色,而是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零三十九章 人浮於事

錦衣狀元 by 天子

2023-11-5 17:29

  當黃錦將朱浩的意思傳達給朱四後。
  朱四恍然大悟。
  朱浩是在提醒他,楊壹清留在吏部尚書位置上,副作用太大,如果覺得不合適,也不是說馬上就把楊壹清趕回老家,可以有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讓楊壹清入閣。
  “是啊,姓楊的入閣後,在內閣裏排序第五,能做出什麽事來?這可比把他留在吏部尚書位置上好太多了。”
  朱四很高興。
  先前召楊壹清回朝,沒說讓其入閣,是因為要把位置留給朱浩。
  現在明擺著朱浩不打算入閣,朱四壹時強求不了,把楊壹清塞進內閣去,讓這家夥不至於利用手頭的權力擾亂視聽,讓自己可以耳根清靜的同時,還有個老臣坐鎮朝堂,不也挺好麽?
  張佐在旁提醒:“陛下,那位謝閣老,該……怎麽辦?”
  壹句話就讓場面帶著些許尷尬。
  是啊。
  這次征召大臣回朝,可不是只召了個楊壹清,還有謝遷呢。
  如果楊壹清入閣,那謝遷回朝後,該把其放在什麽位置上?
  謝遷作為翰林體系的大臣,當六部尚書估計只能當禮部尚書,但最好還是把謝遷安排入閣,如此才好揚長避短,誰讓其在弘治朝就是名臣呢……可現在內閣已經有四位大學士了,楊壹清再加進去就五個。
  難道讓謝遷當內閣第六人?
  黃錦提議:“陛下,如今內閣,是否有老臣需要退下去?”
  朱四立即板起臉:“有些事,不該妳來過問。”
  黃錦馬上低下頭認錯。
  “不過這話也有道理。”
  朱四沈吟壹下,又道,“內閣現在四個人,人浮於事,到底能有多少效率?唐先生已過世了,裏面又沒有朕的人,朕覺得也是時候做壹些精簡了。”
  張佐其實很想提醒,現在內閣架構挺好的,完全可以不用動。
  幹嘛壹定要聽朱浩的,把楊壹清塞進去呢?
  眼下的四個人,各司其職,就算沒有議禮派的人又怎樣?
  誰還敢跟皇帝產生爭執不成?
  朱四道:“可讓誰退下來好呢?朕覺得,這個首輔之位,是否該交給旁人了?”
  “陛下……”
  張佐正要說什麽,朱四擡手打斷他的話,道:“首輔自然非費閣老不可,無論是劉春、石珤或是賈詠,都不具備首輔的能力,朕更不會讓石珤和賈詠當首輔,他們在大事上都不站在朕壹邊,朕會信任他們嗎?”
  作為閣老,沒法取得皇帝的信任,那還留在內閣幹嘛?
  張佐終於忍不住道:“陛下,那不如早些提拔壹些自己人入閣。”
  “除了敬道外,還有誰合適?”
  朱四有點生氣了,“連黃瓚都跑了,他在內閣可能很憋屈,當首輔沒希望,就去戶部當尚書,不過若讓他做吏部尚書,他應該會很滿意吧?”
  張佐不知該怎麽回答。
  他算是看出來了。
  無論是皇帝,還是朱浩,對黃瓚的立場都有些意見。
  黃瓚明明是受朱浩推薦,成為皇帝的心腹,結果這個自己人卻跟皇帝壹直貌合神離,在大禮議的問題上就經常掉鏈子,後來閣臣不想幹了,回到戶部當尚書,也是因為其頂不起事。
  現在倒好,黃瓚直接跟楊壹清混壹塊兒了……
  可楊壹清入閣後,怕是地位都不及黃瓚,到時黃瓚跟楊壹清的關系,是不是要重新界定壹下,到時楊壹清會聽黃瓚的?
  “就先這樣,石學士太老了,回頭讓他退下去。”
  朱四好像終於想明白了。
  內閣不需要兩個護禮派的人,而楊壹清再怎麽不堪也算“議禮派”中人,雖然楊壹清只是發表過壹些支持大禮議的內容,並沒有公開表達過對議禮的支持。
  但皇帝總覺得楊壹清在吏部尚書任上太過於指手畫腳。
  如此壹來,幹脆讓石珤滾蛋,楊壹清補位。
  張佐遲疑道:“石學士他……”
  “沒有劉閣老年老是吧?但劉閣老怎麽說也是敬道的人,回頭朕怎麽都要讓他當幾天首輔,也算是對得起敬道了……若劉閣老致仕,敬道恨朕該怎麽辦?先按這個方向制定計劃!回頭跟大臣議壹下,內閣增加人選之事吧!”
  ……
  ……
  皇帝對內閣大學士,要麽不加,壹次加倆。
  次日朝會朱四提到這事時,很多大臣都表示不解。
  過去壹兩年時間,內閣可說是大明官員變動最為頻繁的地方,光是首輔就接連換了兩次,閣臣更是壹波接著壹波輪換,當然翰林學士那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總的來說,皇帝在翰林體系的官職上折騰太多。
  皇帝此舉還是被很多人看出端倪,閣臣的位置說是為朱浩而留,還不如說是給楊壹清準備的。
  朱浩連翰林學士都不想當,難道會想入閣?難道他不知道自己資歷不足,進了內閣也沒人聽他的?
  “黃老,您看這事有何風向?您且說來聽聽。”
  散朝後,黃瓚身邊圍攏不少人。
  現在黃瓚在朝中可說是個意見領袖,主要是議禮派現在只剩下個黃瓚,別人要麽死了,要麽被發配去西北當什麽陜西布政使,再或者像朱浩這樣壓根兒就不管事。
  議禮派不是黃瓚當家,也得是他當家。
  黃瓚道:“陛下此舉在於撥亂反正,內閣處置政務要更加嚴謹才是。”
  黃瓚的意思是皇帝看似針對的是內閣,其實鋒芒直指石珤和賈詠二人。
  這兩個基本上要退下來壹人,為楊壹清入閣讓路。
  楊壹清乃議禮派,進入內閣後會空出吏部尚書之職,很有可能就是他黃瓚接任,黃瓚對楊壹清入閣可說費盡心機,他現在閣老當過了,戶部尚書也當過了,知道做首輔沒希望,就指望當個吏部尚書,風風光光致仕還鄉,這輩子官途就算是走到底了。
  眾人說話間,楊壹清那邊也聚攏不少人。
  費宏他們並不與這些人走壹路,徑直回到文淵閣。
  進到值房後,劉春笑道:“看來楊部堂和黃部堂很受歡迎啊,現在他們身邊已經收攏壹批人。”
  劉春的話,純粹就是調侃楊壹清和黃瓚結黨。
  現在劉春在內閣中的定位,有點弘治朝謝遷的意味,插科打諢,風趣幽默,他就是內閣中新舊派系和諧共處的潤滑劑,他怎麽說也是翰林學士出身,論資歷比之石珤和賈詠都要略勝壹籌,跟費宏相比也不遜色。
  不管他在大禮議上傾向如何,他在內閣中起到的作用,旁人是取代不了的。
  石珤道:“難道朝中都是這般趨炎附勢之輩嗎?”
  言語間,石珤很看不起楊壹清和黃瓚的作為。
  雖然楊壹清是四朝元老,但問題是楊壹清跟楊廷和不對付,楊壹清同黨中還有王瓊、陸完、王憲等前朝政敵,等於這條繩上的螞蚱已被人串到了壹起,以楊壹清馬首是瞻,勢力開始蓬勃壯大,根本就不可能與護理派文臣走到壹起,自然無法把楊壹清簡單地歸類為正派。
  費宏道:“人都是趨利避害,那些急於攀附的朝官只是在尋求靠山,以確保自己不被時代的潮流所吞沒。”
  “這……”
  劉春有點聽不懂了。
  看樣子,妳費宏對楊壹清意見也很大。
  隨即他便想到,其實最擔心楊壹清入閣的就是費宏。
  費宏論資歷,在如今內閣四人中有壹定優勢,但要是把楊壹清加進來,只怕四個人合在壹起,都不及楊壹清的聲望,畢竟人家可是做過三邊總督、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和入閣當過武英殿大學士的,朝中桃李滿天下。
  如果楊壹清在內閣表現壹騎絕塵,相信要不了多久,皇帝就會把內閣前面四位,壹個個擼下去,最後由楊壹清來當首輔。
  等石珤和賈詠去做事了,劉春才湊到費宏身邊,笑著說道:“我不是說別的,或是給妳不好的提議,妳現在覺得……若是敬道能入閣,會不會結果更好壹些?”
  “嗯!?”
  費宏皺眉。
  雖然費宏也很防備朱浩入閣,但相比於楊壹清,朱浩是否入閣真沒那麽重要。
  因為朱浩不是那種很強勢並帶給人巨大壓力的存在,在朝中聲望也沒那麽高,就算深得皇帝信任,費宏自問也不會在跟朱浩的相鬥中落於下風。
  但要是朱浩和楊壹清壹起入閣的話,那可就有講究了。
  現在內閣四人均不是楊壹清對手,楊壹清最怕的只能是朱浩……
  朱浩不是靠聲望起家,所倚仗無非是皇帝絕對的信任。
  而這……
  恰恰是楊壹清不具備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楊壹清入朝後,不針對別人,專門盯著朱浩窮追猛打,所上奏疏都是在論皇帝擅自任用朱浩的功過是非,好像不把朱浩弄下去,不能體現出他在朝中的價值壹般。
  現在問題也就隨之顯現,因為楊壹清強勢跟朱浩對線,皇帝壹看這樣下去可不行,直接把楊壹清調到內閣來。
  如果內閣還是現在四人,只怕壹點點會被楊壹清通過能力和聲望給比下去。
  唯壹有機會跟楊壹清叫板的仍舊只有朱浩。
  但現在朱浩只在翰林學士的位置上不管事……
  “有辦法嗎?”
  費宏也不廢話。
  他聽出來了,劉春所獻計策乃錦囊妙計。
  想要化解楊壹清入閣的影響,只有把朱浩也吸收進來……但問題是,內閣人員架構也太臃腫了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