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7章 將府五校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三百石以下家臣,自有兩位國相頒發任命。無須在堂上誦讀。
  文官席列喜氣洋洋。可武將這邊除去王傅黃忠外,竟無壹人獲得升遷。
  稍安勿躁。我等與王上患難與共,出生入死。今裂土封王,又豈能少了我等。
  果不其然。
  先將王命收攏成卷,收入袖中。國令士異又從另只袖中取出壹道新王命,徐徐展開,朗聲誦讀:“宣,都護西域輔漢大將軍令。”
  “命校尉黃忠任典軍中郎將。秩二千石,‘銀印青綬’。”
  話音未落。滿堂驚呼。
  “臣,惶恐。”黃忠伏地行禮:“臣已為王傅,位極人臣。如何還能再領典軍中郎將。食雙二千石俸。”
  母親笑答:“王傅為薊王所封。中郎將乃大將軍所命。所出清楚明了,賞罰皆有跡可循。中郎將可坦然受之。”
  “末將領命。”黃忠這便領命。正如王太妃所說。輔漢大將軍開立幕府,與封國平行。身兼二職,自也是人之常情。
  典軍中郎將出自典軍校尉。
  典,主持,掌管之意也。典軍中郎將,平日代大將軍主持掌管營事。戰時領中護軍,節制諸軍。
  之所以是中郎將。因位在校尉之上。大將軍,營五部。每部校尉壹人,比二千石;每部軍司馬壹人,比千石。
  “擢升軍曲候關羽為輔漢大將軍府,前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綬’。”
  “臣弟,遵命。”
  “擢升軍曲候張飛為輔漢大將軍府,後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綬’。”
  “哈!臣弟,遵命。”
  “擢升軍曲候徐晃為輔漢大將軍府,右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綬’。”
  “末將遵命!”
  “擢升軍曲候周泰為輔漢大將軍府,左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綬’。”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典韋為輔漢大將軍府,中軍校尉,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綬’。”
  “噢!末將遵命。”
  中軍,又稱中壘。中軍校尉拱衛劉備中軍。非典韋莫屬。
  “擢升軍曲候蔣欽為輔漢大將軍府,前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綬’。”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淩操為輔漢大將軍府,後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綬’。”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韓猛為輔漢大將軍府,右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綬’。”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崔霸為輔漢大將軍府,左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綬’。”
  “臣,遵命!”
  “擢升軍曲候素利為輔漢大將軍府,中軍司馬,秩比千石,‘銅印黑綬’。”
  “臣,遵命!”
  諸如,呂常、閻誌、成律歸、田岡、馬興、韓隆、陳紀、孫勉、公孫犢等人,皆擢升為各營軍曲候。
  武將亦皆大歡喜。
  “右軍校尉、左軍校尉、中軍校尉,兼領王宮舍人。”國令士異又語出驚喜。
  “臣等,領命!”
  “前軍司馬、後軍司馬、右軍司馬、左軍司馬、中軍司馬,兼領王宮行人。”
  “臣等,領命!”
  不出所料。武將亦領食雙俸。
  品秩最高的黃忠領食雙二千石。年俸折錢八十六萬四千!
  秩比二千石的五營校尉,兼領六百石王宮舍人。年俸亦可折錢,六十壹萬二千。
  便是秩比千石的五營司馬,兼領比六百石王宮行人,年俸亦可折五十萬四千錢!
  等等。
  家臣猛然發覺。為何前軍、後軍二校尉,皆未能得食雙俸?
  關羽、張飛,萬人敵。隨主公揚名西域,論功居首。不應該啊……
  國令士異這便為眾人解惑:“薊王註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家國天下,家事亦國事。家和萬事興。(薊王)宮中(大將軍)府中俱為壹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王太妃、王妃、諸如夫人、義王太妃、義王弟、皆食千石俸。正當時宜。”
  “臣等,謹遵王命。”家臣齊聲拜伏。
  原來如此。
  關羽、張飛、黃敘、太史慈。四人乃是薊王義弟。自當不能以舍人待之。
  家國天下。有理有理。
  再加千石‘家俸’,二人年俸折錢六十八萬四千。
  武臣中僅次於黃忠。
  又如,大兄劉文、二兄劉武、四弟劉修,劉氏宗族亦得晉升。
  總之,皆大歡喜。
  每擢升壹人,便有王宮侍衛高聲通報。再由官吏書於市中布告欄,令史抄錄後遍傳國境。
  消息壹經傳出。舉國轟動。
  人心隨安。
  所謂明以照奸。大王行高薪養廉。麾下家臣官吏,若無此能,又何敢領食高俸!
  五縣民眾翹首以盼。
  那些添居高位的貪官汙吏,紛紛棄官外逃。治下民眾拍手稱快。
  足見薊王之盛名。
  大賞群臣後,遂宣五縣官吏入殿。母親好言寬慰,替劉備收攏人心。以前種種既往不咎。以後需處處留心。王國不比郡縣。薊王勤政愛民,嫉惡如仇。
  心中又存俠義。身邊亦多豪傑。
  以前做官,跑了也就跑了,逃了也便逃了。
  以後做官。
  不妨試想壹下。能逃到哪去?遣壹豪傑,便是追到天涯海角。必取項上人頭而歸。
  不死不休。
  我就問怕不怕?
  有人會問。即便是輔漢大將軍幕府,加薊王宮。官職亦是有限。臨鄉轄地三百裏,鬥食小吏多如牛毛。如何能照顧周全。
  無妨。
  升遷,升遷,升而得遷。
  小吏先升壹級,幹吏甚至連升三級,調往五縣。將臨鄉的為官之道,為官之術,為官之法。悉數傳與五縣,盡快與臨鄉接軌。
  各級官吏未到任前。二位國相掌管的市樓和置樓,已先行設立完畢。麾下刺奸、賊捕,細作、斥候。聞風而動。
  將五縣民情,源源不斷上報臨鄉。
  風評,亦是判斷本地官吏是否盡職盡責的壹個重要參考。有或沒有,是否屬實,都不打緊。先存疑在錄。待有司細去驗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若為禍壹方,自當撤職查辦。如何處置,視民情大小而定。
  得益於劉備壹手打造的官吏架構。雖遠在洛陽,薊國國政卻未受耽擱。五縣並入,官吏到任。修路通渠、屯田安民。皆如故事。熟能生巧。壹片白澤的臨鄉,便是最好的試煉場。
  諸如北海壹龍三人,已獨立執政。崔琰三友,亦能獨當壹面。
  有個別城邑,大半毀於洪水。本以為無人願來赴任。豈料新任城長看過後,欣然點頭:“尚好。”
  城郭毀去大半,民居多數倒塌。斷壁殘垣,淤泥沒履。民生雕敝至此,上官還口出尚好?
  好在哪?
  有人、有地、有田、有房。還不叫好?本以為選了個難題,豈料如此輕松。汝等可知。今日臨鄉,昨日乃壹片白澤,百裏無人煙的督亢?哎,勝之不武啊……
  敢問上官,高姓大名?
  鐘繇。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