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7章 貨幣戰爭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洛陽百姓,亦不可棄之不顧。”公孫王後言道。
  王太後輕輕頷首,遂看向幕府首席:“中丞可有妙計。”
  賈詡起身奏對:“稟太後。臣,竊以為,小錢之害,乃因朝政日非。董卓假傳聖命,百姓不敢不從。故至小錢泛濫。為今之計,當壹如先前,不改十二兌壹。權宜之計,可另開貰貸,補百姓之缺。收銅鑄錢,必有時盡。”
  “貰貸百姓。”太後言道:“諸君以為如何?”
  “中丞之計,可行。”左相崔鈞,起身奏曰。
  市舶令田驊,亦奏曰:“誠如中丞所言。收銅鑄錢,數目有限。只需貲庫十二兌壹,收回重鑄。市中小錢,當日漸稀少。直至除盡。如此,小錢之害可解也。”
  貲庫令劉修,另有疑問:“洛陽百姓並無賬戶,如何貰貸?”
  此言,直切要害。貲庫賬戶,非薊人不可擁有。洛陽百姓,不遷入函園,則無此待遇。
  “先由函園百姓始。”太後已有定計:“六百裏傳語薊王定奪。”
  “喏。”群臣應諾。
  罷朝後,南宮少府,遂將洛陽之事,快船發往日南。
  象林苑,雛鴉號。
  薊王洗漱更衣,入書閣理政。
  “小錢之害,在於反復流通。”薊王壹語道破:“若只流通壹次,便悉數收歸入庫,危害立止。”
  “夫君所言極是。董卓收銅鑄錢,待銅盡則鑄畢。只需將所鑄小錢,十二兌壹,收歸貲庫。重鑄角錢。則害可消。”關於貨幣,聖火女祭頗有心得。
  “唯壹所患,董卓已頒敕令,賦稅皆需用小錢。民眾不敢違,如之奈何。”馮美人言道。
  言下之意,為足額繳納賦稅,民眾必私藏小錢,不兌角錢。乃至市面上,惡幣反復流通,除之不盡。
  “此事易耳。”薊王已有定計:“令貲庫,貰發‘代幣券’。與小錢等價兌換。只需憑此券,便可入貲庫,足額兌換小錢。並約定,亦可置換薊鈔或角錢。”
  “夫君為何多此壹舉?”鄒美人不解。
  美人安娜塔西婭,卻已醒悟:“夫君此舉,乃為盡收小錢。只需市中無小錢流轉,手持代幣券者,唯有轉兌薊鈔。待積銅用盡,董卓亦無小錢可鑄。劣幣之危可解。”
  “然仍有代幣流轉,又做何解?”馮美人問道。
  美人英妮娜,滿臉欽佩:“夫君將鑄幣權,收歸貲庫。民眾凡有所需,皆可用手中薊鈔,換取代幣。”
  “代幣增發,浮動兌率。”薊王壹語中的:“小錢本不參與市中交易。唯壹用途,乃支賦稅。只需令貲庫不斷印制代幣。民眾足額兌換。代幣最終皆流入董卓之手。而薊鈔本幣,並未受損。待積銅用盡,董卓手握代幣,唯向貲庫兌換。那時便可推說,小錢皆重鑄成角錢。代幣唯有兌換薊鈔,或角錢。至於,是否十二兌壹,則非董卓所能及。”只需薊王壹聲令下,兌率貶為二十兌壹,乃至百兌壹。可想而知,董卓手握海量代幣,遂成廢紙。
  “若知其中關竅,董卓必不會令夫君如意。”馮美人笑道。
  “只可惜,董卓不知。”薊王壹語中的。
  “當如何施為?”鄒美人遂問。
  “令貲庫貰貸。凡有守陵人作保,洛陽百姓皆可貰得‘代幣券’。”
  “我若是董卓,當攫盡洛陽之銅,熔鑄小錢。”聖火女祭,壹語中的。
  薊王輕輕頷首:“利欲熏心,鋌而走險。”
  如前所說。錢幣只有參與流通,才有價值。
  正如時人興厚葬風俗。兩漢四百年,海量五銖被埋入地下,不見天日。於是才有缺銅之困。薊王創立薊鈔,約定價值。與銅錢不同。壹塊琉璃寶鈔的造價,與其約定價值,可謂雲泥之別。至此,富人多換用券鈔陪葬。紙幣的特性決定,必不會出現缺錢之危。
  隨薊國崛起。上邦風物,大行其道。
  銅本位的貨幣體系雖保持不變。然銅錢多已用作儲備貨幣,而不參與流通。約定價值的薊鈔,漸成流通貨幣。
  為稀釋風險。薊王又分門別類,印制布鈔、器鈔、畜鈔、鹽鈔、谷鈔、樓鈔、通鈔,以及專用於收藏(陪葬)的寶鈔。豐富幣值體系。
  誠然。若董卓早知,代幣與薊鈔,仍為十二兌壹,必不甘心。故暗行浮動兌率。須知,民眾多行貰貸。至於償還幾何,當視情形而定。待收盡董卓無文小錢,回爐重鑄成四出文錢,盡得其利。薊王大筆壹揮,免除洛陽百姓債務,亦無可厚非。
  董卓天怒人怨,倒行逆施。盡收洛陽之銅,終為薊王嫁衣。
  薊王名利雙收,乃最大贏家。
  可嘆董卓惡事做盡,身背罵名。永世不得翻身。
  太師府,魚梁臺。
  董卓自失西園妃,便輾轉反側,孤枕難眠。先前孤註壹擲,廢立新帝。整日謹小慎微,不敢有壹日之疏。如今四海升平,穩坐高位。心意松弛,寢食俱廢。
  飽食思淫,正是此因。
  為解心憂,遂召尚書令許攸,登臺來見。
  密語告知。
  許攸斟酌言道:“丞相心系朝政,乃至人倫荒廢。《莊子》曰:‘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萬物生焉。’此乃天地之大道也。”
  董卓言道:“子遠可有萬物生(之)法?”
  “先帝有女,光和三年封萬年公主。”許攸答曰:“丞相何不禮聘之?”
  “哦?”董卓眼中盡是淫邪之色。雖心有所動,卻故作矜持:“先帝之女,豈能下嫁。”
  “論尊卑,皇女皆下嫁也。何況丞相位極人臣。普天之下,還有更尊否?”
  “子遠之言,深慰吾心。”董卓又問:“當如何施為,方能如願。”
  “陽安長公主,常往來二宮。對萬年公主,愛護有加。何不請陽安長公主說之。”許攸言道:“太後乃萬年公主嫡母。只需得太後應允,好事自成。”
  “如此,便依計行事。”董卓這便定計。
  “喏。”許攸領命自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