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5章 生而不凡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何人設此謀?”太後不置可否。
  何苗不敢隱瞞:“乃府中長史,許子遠。”
  “可是盜妳兵符,欲截殺董重之人。”何太後忽問。先前,何後便曾留意此人。
  “正是。”何苗正欲代為辯解,不料何後已先言道:“此人才略,或可與中丞相提並論。留在車騎府中,大材小用。不若薦來西宮,為朕出謀劃策。何車騎,可願割愛。”
  “這……”人才難覓,奇才更缺。何苗豈肯割愛。
  “如若不肯,不必勉強。”畢竟是自家兄弟,何後亦不願逼迫過甚。遂向其道明心意:“此人心機深沈,出手狠絕。何車騎用之憚之,憚之慎之。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更不可聽之任之。”
  “臣,謹記。”何苗再拜。
  何後轉而言道:“此俗多見荊楚之地,尚未在京畿流傳。我等亦非出身江左,家中無此風俗。如何行事,方不顯偏頗,車騎將軍可有計較。”
  “回太後,臣已命人備厚禮,親赴千秋觀,求巫山神女派門人,傳語巫山神女。擇日北上,為太後麟兒行‘試兒之禮’。巫山神女,出自楚地。行先秦楚國之禮,正當適宜。無可指摘。”
  太後眸生異彩:“前有王母降為彌月之喜。後有神女代行試兒之禮。如此前後呼應,相得益彰。此計甚妙。”
  “太後謬贊。”難得被太後誇獎。
  “請神女出山,何車騎有幾分把握。”太後又問。
  “臣,並無十足把握。”何苗據實以告。
  “如此,車騎且備厚禮,入函園,拜訪大長秋兼領尚書令曹節。傳聞,安世高與巫山神女派,頗有淵源。曹節養女安素,便是安世高之女。如此說來,曹節當與神女,相識已久。”
  “臣,遵命。”
  何後又道:“多年前,巫山神女親赴京畿,欲收安素為徒,待其百年後繼任神女。卻被曹節婉拒。”
  “此等隱秘,太後如何得知。”何苗驚問。
  “《禁中起居註》。”太後隨口答曰。是否真有記載,便不得而知了。
  “原來如此。”何苗心領神會:“太後博聞廣記。臣,遠不及也。”
  “速去拜會曹節。切記,此事不可外泄。若知乃我等所求,而非神女自願,反而不美。”何後務求盡善盡美。
  “臣,遵命。”何苗默記於心,領命自去。
  “有其父必有其子。我兒,註定不凡。”目送何苗出殿,何後喃喃低語。
  函園遺芳裏,尚書令曹節別館。
  何車騎攜厚禮登門。曹節開中門相迎。
  賓主落座。
  人老昏聵。精力不濟,無法久坐。故曹節先道:“敢問何車騎,所為何來。”
  何苗遂將所求,娓娓道來。
  “傳書不難。”曹節答曰:“然陳年往事,早已物是人非。老朽上次見神女遊歷京師,還是二十年前。不知仍在否?”
  “仍在。”何苗言道:“聞年前神女親赴兗州,收前太尉喬公(之)子,任城國相(橋)羽之二女為徒。”
  “竟有此事。”曹節閉門謝客,久不問政事。不知江湖傳聞,情有可原。
  “然也。”何苗言道:“煩請老大人修書壹封,代為進言。以全太後心願。”
  “老奴敢不從命。”曹節當堂手書壹封,交由何苗帶回。
  “阿父,門前車駕,莫非出自車騎府。”稍後,安素自宮中歸來。
  “然也。”曹節將禮單輕疊齊整,沖安素笑道:“何車騎,乃為我兒送嫁資也。”
  安素難掩羞澀:“王上歸國,人事不省。二戚相爭,斷難善終。阿父,還有心說笑。”
  “跳梁小醜,自不量力。”曹節嗤鼻壹笑,轉而言道:“倒是太後,每每出人意表。”
  “太後所為何來。”安素遂問。
  “求巫山神女,為麟子阿鬥,代行試兒之禮。”曹節答曰。
  “前有王母降為彌月之喜,今又求神女代行試兒之禮。”安素不解:“結好仙門,壯大聲威,太後意欲何為。”
  “必與朝政相關。”曹節壹時亦未能窺破:“二宮太皇並垂簾,何車騎屢屢碰壁,故欲行反戈壹擊。至於如何施為,老父亦未能窺破其中關竅。尚不得而知。”
  安素輕輕頷首:“今日出宮,偶遇王太仆。言,請柬已收到,不日當登門拜訪。”
  “如此,我兒當早做準備。只需認為義父,老父當入宮求太皇賜婚,如馬氏,風光大嫁。”曹節行將入土,唯壹牽掛,便是義女歸宿。
  “全憑阿父做主。”安素並無異議。
  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眺望園中山水,曹節忽生壹絲不舍。
  大亂初平,百廢待興。薊王壹手打造之太平盛世,恐難親見。
  “先前,我兒登船與七妃相認。當為八妃。”說完,曹節便斜臥榻上,昏昏欲睡。王妃、八妃、諸妃、眾妃。斷不能居於人後。
  安素屏氣凝神。待曹節熟睡,為其蓋上被褥,這才起身自去。
  車騎將軍府,後院精舍。
  主簿陳琳,以探視為名,入舍內與許攸相見。
  “子遠先前之謀何意?”陳琳問道。
  “無它,‘抱薪救火’之計也。”許攸答曰。
  “願聞其詳。”
  “二戚為爭護三公,乃至刀兵相向。若朝堂分立,為奪百官,二戚又當如何?”許攸笑言。
  “先前,二戚為護三公九卿上朝,明爭暗鬥,險些火並。若太後亦垂簾,西宮長秋殿,當如南宮玉堂殿。百官上朝,便有二處。或入南宮,或去西宮……”言及此處,陳琳幡然醒悟:“為裹挾三公入朝,壯大聲威。二戚必無所不用其極。”
  “然也。”許攸眼中精光壹閃:“‘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二戚爭權,不死不休。稍有不慎,萬劫不復。”
  陳琳心生忐忑:“刀兵壹起,斷難善終。恐殃及百官,並洛陽百姓。”
  “亂世用重典,沈屙下猛藥。”許攸不以為意:“無大亂,何來大治。”
  “這……”陳琳欲言又止。
  許攸勸道:“朝中百官,多屍位素餐。碌碌無能之輩,死不足惜。孔璋賢弟,實無需介懷。”
  “子遠,言之有理。”言及朝中百官,陳琳亦下定決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