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67章 司空多疑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甄都,司空府。
  聞驃騎大將軍張濟登門,曹司空親出,降階相迎。
  曹司空位列三公,大將軍位在三公上。正因位卑而權重,故曹黨謀拜相之心,與日俱增。
  共入正堂,賓主落座。
  驃騎大將軍張濟,開門見山:“司空盡遣南陽精銳,恐於屯田不利。”
  “大將軍,所言是也。”曹孟德,虛懷若谷:“兗州屯田大成,可足食。”
  張濟又深問:“守備空虛,南陽雄城,恐為劉表所得。”
  曹孟德,謙笑亦深:“大將軍,當有此慮。”
  “哦?”略作思量,張濟低聲問道:“莫非,司空虛實之計,乃為詐劉表乎?”
  言下之意,曹司空遣蓋海,將南陽精銳,抽調壹空。只剩數千老卒,守備諸屯田營地。若荊州大軍,北渡漢水來攻。南陽壹郡,必不保矣。失南陽,甄都無屏,累及漢中。此等兵家之大忌,曹司空焉能不知。故張濟必有此問。盡遣南陽西涼精銳,設虛虛實實之計,是否為賺劉表,而非袁術。
  曹孟德,盡顯謙姿:“大將軍,當有此疑。”
  接二連三,答非所問。四目相對,張濟忽笑:“司空,果然多疑。”
  畢竟久歷官場,長據高位。張濟此來,心憂盡去。察言觀色,足知曹司空,已有萬全之策。二人壹問壹答,默契於心。
  尤其,張濟笑言,司空多疑。此乃,當面揭人之短。俗謂,“龍有逆鱗,觸者必死;鳳有虛頸,犯者必亡”。且與人相交,交淺言深,乃是大忌。張濟,吐露真言,曹孟德,欣然笑納。足見二人,共領甄都朝政日久,彼此旗鼓相當,已非泛泛之交。
  張濟心滿意足,告辭自去。
  曹孟德,府前相送不提。
  徐州下邳,軍師中郎將陳宮府。
  淮南再遣使者,投帖謁見。
  鎮東將軍長史,兼領下邳相張邈,亦赫然在列。
  “見否?”見陳宮運筆如飛,埋首公文。東平長者,斟酌試問。
  “當見。”陳宮落筆言道。
  張邈急忙求問:“公臺何意?”
  “曹孟德虛虛實實之計,已為我所破。當合群雄之力而敗之。”陳公臺舉重若輕。
  張邈仍有所慮:“群雄連橫,乃陰結盟約。若與袁術連兵擊曹,恐失計較。”
  此乃長者,老成持重之言。亦如張邈所料。若呂布與袁術,公開聯手,共抗曹操。必坐實季漢賊臣,正中曹司空,虛虛實實之計。
  “孟卓毋慮。”陳公臺笑道:“某自有計較。”
  “善。”張邈這便心安。
  有頃,淮南使者,合肥國相,八廚之胡毋班。堂內謁見。
  先前,胡毋班多次往來徐州,為二家暗盟,出力甚偉。聞青州猛虎,攜飛雲南下。欲隔長江,斷淮南後路。袁術遂命胡毋班,再肩重任,出使徐州。
  欲說呂布,先拜陳宮。胡毋班,豈不自知。
  賓主落座。胡毋班先言:“曹司空攜蓋海擊前,孫鎮北率飛雲擊背。若無呂鎮東相助,我主危矣。”
  不愧八廚之壹。智者當面,先言己難。猛虎入境,人人自危。唇亡齒寒之理,智多如陳宮,豈能不知。
  果不其然。陳公臺撫掌而嘆:“季皮,所言是也。”
  “為今之計,該當何如?”胡毋班求問。
  “袁將軍,擊南陽可乎?”陳公臺不答反問。
  “嘶——”聞此言,胡毋班驚詫莫名。壹時竟不知所以。
  見陳公臺,語不驚人死不休。
  待穩住心神,胡毋班求問:“南陽十萬西涼精兵屯田,何以擊之?”
  “此乃曹司空,虛虛實實之計也。”陳公臺,面授機宜:“蓋海順下穎尾。非擊羊石城。乃為暗渡陳倉,盡遣南陽精銳,赴雷澤大營。”
  “這……”胡毋班焉能不驚:“司空何意?”
  “曹司空所患,唯呂將軍壹人耳。”陳公臺壹語中的。
  “兵法雲‘避實而擊虛’。莫非,曹司空欲伐徐?”胡毋班後知後覺。
  “然也。”陳公臺,雲淡風輕。
  “南陽與南郡,壹水之隔。軍師何故,舍近而謀遠。”胡毋班,當有此問。
  荊州牧劉表,距南陽只隔漢水。何況,南陽郡,本就為荊州舊地。陳公臺求劉景升,出兵以探虛實。遠甚袁術兵出淮南。
  更何況,南陽與陳國,並無水路相通。曹司空蓋海艦隊,如何暗渡陳倉。將南陽精兵,悉數運往雷澤大營。
  “我料,累日必有漕船,出漢水。”陳公臺答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假輸軍糧,暗遣兵卒登船,當可掩人耳目。南陽正當秋成。
  “何不求劉鎮南。”胡毋班,仍有疑慮。
  “袁將軍先擊,劉鎮南後攻也。”陳公臺笑意不減。
  “……妙哉。”如醍醐灌頂,胡毋班幡然醒悟。事不宜遲,急返淮南。
  淮南,袁術府邸。
  悉知詳情。袁公路,不置可否。
  久為僚屬,心知袁術心有不甘。若果如陳公臺所料,曹司空行虛虛實實之計。明擊淮南,暗屯重兵攻徐。南陽必然空虛。袁術遣偏師壹支,奇襲南陽。明為入寇,暗探虛實。
  無論勝敗與否。淮南入寇。荊州牧劉表,自當出兵禦敵。如此,南陽壹郡,名正言順,重歸劉景升所有。
  若二家默契使然。不等血戰勝負,只需見劉表興兵,淮南偏師,便可“望風而逃”。將南陽壹郡,拱手相送。
  劉表兵不血刃,收回南陽大郡。可為襄陽屏障,以禦甄都。南陽無兵,曹司空,虛虛實實之計,大白於天下,遂成笑譚。故弄玄虛,弄巧成拙矣。
  彼時,鎮東將軍,兼領徐州牧呂布,便可上表求問:司空屯兵甄下,意欲何為?
  料想,曹司空必難,自圓其說。知呂布早有防備,師出無名,唯有引兵而去。
  如此,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於袁術而言。勞師動眾,卻做他人嫁衣。入寇南陽,而不可得其利。心有不甘。
  何況。曹孟德醉翁之意,在徐不在淮。
  殿中百官噤聲,屏氣凝神。唯軍師中郎將閻象,朗聲進言:“大將軍,當依計行事。”
  聞此言,袁術厲色盡散:“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