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9章 壟斷江山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洛陽馬市,胡姬酒肆。
  劉表如約而至。
  “拜見太常。”推門視之,右丞賈詡已恭候多時。
  “見過右丞。”劉表亦回禮。
  之所以不去函園,亦不去金水小市,反擇此地。乃賈詡有意為之。若選薊王家業,恐劉表心生壓迫,以為逼迫。馬市胡姬酒肆,酒客皆披常服,身份不彰,地位不顯。亦無人品頭論足。置身其間,心平氣和,悠然自得。
  賓主落座,賈詡舉杯相敬。落杯後,遂道明心意:“我主上表,請開護南蠻校尉,又舉太常從子出仕。只因悉知太常不日當外放為荊州牧。故未雨綢繆,先行謀劃。防荊南蠻族與群盜勾結。”
  劉表笑道:“右丞今日相邀,莫非是為解我心憂?”
  賈詡答曰:“不敢。”
  劉表言道:“荊州劃江而治,分荊南與荊北。荊北臨豫州黃巾,荊南有蠻夷作亂;水賊橫行江淮,宗賊結塢連堡;更有貪官汙吏,監守自盜。內憂而外患。其中,謂心腹大患者,‘宗賊’首當其沖。常言道,禍起蕭墻,家賊難防。不知右丞可有此意。”
  “然也。”劉表竟有此等見識,著實令人意外。賈詡奮聲言道:“太常當知,薊國船人,舟行天下。荊南各港津,多有往來。年前,我主曾向陛下討來開港之權。既為便於兩地互通。故對江表諸事,知之甚深。蠻夷跋山涉水,聚散無常。然趁中原大亂,朝廷壹心討賊,無暇他顧,江淮宗賊坐大。勾結黃巾,籠絡蠻夷,私設家規,不遵王法。我主曾言:‘今宗室勢衰,人心思變。若宗賊趁亂坐大,任其吞並人口、田地、山川、林澤,而後相互結親,合縱連橫,沆瀣壹氣。待覓得良機,搖身壹變,將己洗白成‘世家’。則,大漢江山不保,萬民皆淪為家奴’。”
  “宗賊積勢成世家。”劉表亦領會。
  “然也。‘夫河冰結合,非壹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故於我主而言,宗賊才是黃巾之後,心腹大害。”
  劉表心中壹動:“金市子錢家,以食邑為質,貰封君縣主。可與薊王相關。”
  賈詡肅容下拜:“我主言:‘唯漢室宗親,可滅宗賊’!”
  劉表渙然冰釋:“大漢郡國並行。封君列候,遍及天下十三州。‘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如何能坐視宗賊,兼並田地、掠我子民。故薊王不惜耗費巨資,為封君縣主取食。聞有洛陽宋公子,配五縣令印。所到之處,收黃巾,破塢堡,安民屯田。保我大漢江山。”
  “太常明見。”賈詡再拜。
  劉表位列江夏八俊,豈無容人雅量:“玄德恐我恨其插手荊州之事,故先表我從子,再令右丞設宴開解。何其小覷我也?”
  說完離席,雙手將賈詡扶起:“我亦是,漢室宗親。”
  聞此言,賈詡不覺已淚流。
  家國天下,郡國並行;非功不侯,非劉不王。僅此壹句,足以。
  分封立國,劃分權利。正因天生對立。唯封君列候,才不會與宗賊同流合汙。壹言蔽之,除漢室宗親,無人能滅宗賊。甚至為逐鹿中原,漢末群雄與其結盟者,亦不在少數。此舉更加劇了宗賊洗白蛻變。
  三國至魏晉,世家坐大,再無宗賊。只因宗賊蛻變成了世家。此亦有先例。
  河西四郡,諸多大姓,多出關東流徙士族。先與當地豪強聯姻,站位腳跟。再種田經商,積累錢貨。而後族中子弟,習文學武,出仕為官。不出三代,洗凈原罪。搖身壹變,成河西名門。所幸,只因河西偏僻,且有羌人禍亂,再加帝國東顧,隴右及關中,無利可圖。故為禍不顯。
  關東宗賊,卻是心腹大害。
  後世以為,門閥的前身是世家,然世家的前身又是何物?
  劉備給出答案:宗賊。
  按照後世的理論,資本的原始積累,必是鮮血淋淋。“剝奪的歷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宗賊裹挾在黃巾之亂、諸侯爭霸、乃至五胡亂華,華夏持續五百年的亂世之中。吸食社稷髓骨,啃嚼萬民血肉。不斷壯大,終成門閥。壟斷江山。
  何為壟斷?
  壟,田埂也。斷,分割也。
  幾大門閥以田埂,分割江山。
  為江山社稷,天下萬民計,劉備決然不許,宗賊坐大。
  於是分而化之,先斬其左膀右臂。將黃巾、水賊、蠻夷等,諸多與宗賊裹挾在壹起,為其羽翼,或為其遮掩的“外衣”,悉數割離。直至露出包藏之禍心。將宗賊大白於天下。
  歷代史家,多用春秋筆法。將天下時局民情,暗行分割,藏於人物傳記之中。讀後雲山霧罩,不知所以。待江山被門閥壟斷。乃至“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文人士子皆成刀筆喉舌,史家終成絕唱。
  再無人言及,宗賊之禍。
  更待“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還有誰人,敢壹言不合,憤而棄官。為保頭上烏紗,無所不用其極。縱刀山火海,百死不悔。自行棄官,愚不可及也。
  唯我大漢,文武雙全。
  百無禁忌,傳承有度。
  若非設身處地,活在當下。身臨其境,耳濡目染。劉備如何能得知,天下未曾亡於黃巾,亦非亡於諸侯,而是亡於宗賊。
  壹言蔽之,漢之末,起於黃巾,亂於諸侯,亡於宗賊。
  劉備竊以為,黃巾、諸侯、宗賊,並稱家賊。
  家賊不除,社稷難續。
  劉表亦出漢室,自當深有體會。
  錦繡江山,鹿死誰手。劉備本不在意。然縱觀天下英傑。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解乾坤之倒懸,救萬民於水火。
  舍孤其誰。
  少時,母親諄諄善誘。自家和眾家,皆要顧及。於是劉備棄修祖宅塢堡,大建樓桑。與宗親好友,四方百姓,福禍同當。遂成今日之薊國。薊國是薊人之國。大漢又是誰人之大漢?
  海納百川,包羅萬種。試問天下又有何人,有此等氣魄胸襟,真知灼見。
  存續墨門,庇護王學。只問蒼生,不問鬼神。
  然,何時問鼎?
  薊王不急,天下何其急也。
  送別劉表,賈詡壹時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