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0章 殿生桂樹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西郭,曹節府。
  “公子,請上座。”曹節示意。
  “謝,老大人。”宋奇稱謝。
  曹節先言:“金山何在?”
  “深藏菟園。”宋奇心中壹黯,然表情淡然。曹節先問梁冀金山,似公事公辦。乃為絕宋奇,不情之請。
  “宋皇後,無恙。”曹節出言安慰。
  “區區,欲登蟾宮折桂。不知,可乎?”宋奇退而求其次。
  “有何不可?”曹節老奸巨猾,深長壹笑。來者皆是客。
  “謝老大人存恤。”宋奇取錦囊相贈。
  錦囊沈重,曹節心中壹驚。迎來送往,各具份量。曹節入手已知。囊中所盛,必是金粉無疑。
  曹節目光深沈,心思縝密。十裏九阪,菟園金山。宋奇雖未中,恐亦不遠矣。
  終歸,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侯殷”,其人其事,曹節早已探知虛實。京中太平道,日益興盛。皆拜其所賜。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大賢良師,亦視其為,左膀右臂。太平道所求,絕非羽化登仙。更有甚者,陛下亦命中常侍,與大賢良師暗中茍且。天子,意欲何為。曹節更不敢,妄自揣度。
  然壹場劇變,恐在所難免。
  是夜,城北谷門。
  宋奇如期而至。果見數騎,舉火相迎。
  “可是,扶風侯公子車駕。”有人高聲問道。
  “正是。”車內童子朗聲回問:“足下何人?”
  “越騎校尉曹沖,奉家兄之命,候公子多時。”
  待車駕近前,侯殷掀簾窺探。正是大長秋曹節胞弟,越騎校尉曹破石。
  舉火照窗,驗明正身,越騎校尉曹沖,遂領麾下親衛,撥馬散布左右。充作運糧隊伍,不急不慢,順下長街。入太倉院中。
  座座糧倉高聳,宛如參天巨木。車駕穿行其中,早已不辨東西。有頃,止步。越騎校尉,吹響“雀鳴”。便聽頭頂,機簧聲響。壹座木梯,自樓頂墜下。
  “公子請。”曹沖相邀。
  目送侯殷下車,乘梯直上。曹沖遂引車駕入別院。
  木梯徐升,停於倉樓。
  梯接回廊。
  回廊緊接覆道。覆道對面,有重樓壹座。周圍遍布樓臺,宛如群星拱月。互相以覆道飛閣相連。綿延群樓,宛如海市蜃樓,浮於雲端。華燈高懸,如夢似幻。倉上建樓,便稱倉樓。然觀此華樓,遠非倉樓可比。侯殷心中壹動,此必是折桂館。
  不等出廊,便有目盲小黃門,趨步近前,送上黑紗罩袍,及鎏金遮面。以備來客遮掩。不愧黃門內宦,苦心經營。環環相扣,有備無患。
  過覆道,終入折桂館。
  館中,堆光如晝,金碧輝煌。臺上優伶歌舞,臺下賓客滿座。侯殷,進出宮闈,見多識廣。靡靡瀲灩之風,必出漢宮,黃門鼓吹署。
  時人皆知,漢樂有四品。太予樂、雅頌樂、黃門鼓吹、短簫鐃歌。壹、二品是雅樂舞,由太予樂令掌管,三、四品是俗樂舞,屬承華令掌管。《唐六典》載:“後漢少府屬官有承華令,典黃門鼓吹百三十五人,百戲師二十七人。”
  黃門鼓吹,多用於天子宴樂群臣。演奏相和歌、雜舞曲。
  此時,臺上所舞,正是《鼙舞》五曲之《殿前生桂樹》。
  鼙(pí)舞,又做“鞞舞”。因舞姬手持鞞鼓而得名。“鞞,騎鼓也”。大小不壹,大者與鼗鼓為壹類;其小者形似團扇,有握柄。後世俗稱“撥浪鼓”。
  臺上舞姬,環肥燕瘦,玲瓏剔透。翹袖折腰,嫵媚多姿。豈是尋常百姓,能夠得見。
  與館中賓客,皆醉心歌舞迥異。侯殷獨坐偏席,冷眼旁觀。
  有頃,便有侍者,攜畫卷入館。賓客看單下菜,點選卷上美人。稍後,各自離席。赴別館與美人相會。
  待館中賓客散盡。便有侍者,攜畫卷赴侯殷偏席。
  “公子,欲折桂乎?”侯殷聞聲壹動。侍者緇衣金面,雖不辨相貌,然聲音作不得假。
  正是如假包換,掖庭令畢嵐。
  洛陽,上林苑。
  聞掖庭令畢嵐,車駕入苑。鉤盾令宋典,急忙趕來相見。
  先帝未崩時,曾使鉤盾令宋典,繕治南宮。又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鐘,皆受二千斛,懸於玉堂及雲臺殿前。
  後三帝更叠,二宮驚變。洛陽宮室,多有損毀。薊王命函陵令魯肅,代為修繕。二人亦多有勞。年初,薊王傳命。改造離宮別苑,為北天竺諸國主寢宮。二人又各自受命,兢兢業業,不曾怠慢。
  “吾命休矣。”二人相見,掖庭令畢嵐,悲從心起,涕泗橫流。
  “何以至此。”鉤盾令宋典驚問。
  宋典、畢嵐,乃碩果僅存,十常侍。洛陽屢興兵禍,中常侍雕亡殆盡。十萬黃門,碩果僅存。二人,能茍活於亂世。實屬難能可貴。
  掖庭令畢嵐,涕泗相告:“王太後相召,豈有命乎?”
  “莫非,薊王太後。”宋典又問。
  “然也。”畢嵐淚流不止,驚怖莫名。
  “王太後,從未上洛。亦不識我等。何故加害?”宋典所言,句句屬實。
  “必出太皇之事也。”畢嵐脫口而出,又幡然醒悟。不敢細說究竟。
  宋典心中壹動:“莫非,先帝神應?”
  畢嵐雖閉口不言。然眼神已說明壹切。
  “董侯,真乃太皇所出?”宋典亦知事大。
  “實不知也。”畢嵐心慌意亂,只顧搖頭。
  “蟾宮折桂?”宋典竊問。
  “嘶——”畢嵐雙目大睜。竟驚厥昏死,萎靡於地。
  宋典急命苑中小黃門,尋良醫診治。又代為傳書河北。言,掖庭令畢嵐,突發惡疾,臥榻不起。乞王太後,寬限時日。
  魯國都,相府。
  日暮沈西,香爐灰燼。
  魯相宋奇,悠悠回魂。
  前情往事,歷歷在目。王太後傳召,不敢不去。
  畢竟,其妹宋皇後,今為宋貴妃。為薊王誕下麟兒,聞又有身孕。若抗命不遵,恐延禍宋貴妃母子。恰逢甄都之亂,先帝神應。史董二侯,身世撲朔迷離,各自存疑。
  此番薊王太後傳召,必有所指。
  昔日行事,恐大白於天下。
  我壹人,死不足惜。累及小妹。九泉之下,如何見父母,兄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