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06章 暫拔頭籌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北宮,易遷館。
  薊王壹夜未眠。翌日晨,二子呱呱墜地。上元、雲華,皆順產。
  聞母子平安。二宮太皇,三王太後,薊王三後,並薊王,及館中妃嬪,盡得心安。不比西域胡女,玉立長身,矯健體魄,利於生產。漢女初產,如闖鬼門關。上元、雲華,雖出西王母門下,然皆是漢家女子。薊王家門,如何能不心牽。
  宮中侍醫,洗漱包裹,抱出與眾人相見。便又急忙抱回,唯恐感染風寒。添丁之喜,為人父母,自有體會。饒是薊王,喜怒不形於色。亦眉飛色舞,笑逐顏開。
  後宮妃嬪,皆來道喜。上元、雲華二美人,壹時萬眾矚目。初為人母,百感交集。產後虛弱,亦需月中調理。薊王洗漱更衣,入華室探望。四目相對,方知何為伉儷情深。先前師門維系,如今血脈相連。壹言蔽之,母憑子貴。
  擇吉日,王太後詔命。宮中美人,凡誕下麟兒。毋論男女,皆加俸壹等。為妃。
  若為妃,誕下麟兒,則增家俸或門俸壹等。貴妃、王後,亦循此例。至高不過二十等之列候。
  譬如貴妃,食中二千石家俸。家中父兄,授民爵十七等之“駟車庶長”。若生二子,家中父兄,增授民爵至十九等之“關內侯”。
  換言之,唯薊王三後,家門可增封至列候。如都亭侯,都鄉侯。
  宮中美人,如杜氏、鄒氏、鐘璦、盧暒、駱晹、當素、當昔、程璇、程環、安娜塔西婭、亞莉克希婭、伊麗婭、阿米莉婭、莉蒂希婭、奧蒂莉婭、奧麗薇婭、妮蒂婭、迪麗婭、阿希瓦婭、安吉莉婭、達莉婭,阿奇麗婭、英妮娜等,皆如願為薊王妃。仍居舊殿,毋需搬遷。
  另有,安德莉婭、塞希莉婭、西爾維婭、維吉妮婭等,二百八十八函陵宮姬,皆升為美人。
  雲霞衛,亦循此例。假以時日,梁姿、白微,必升妃。余下雲霞衛,誕下麟兒,悉升美人。
  此番增俸,惠及後宮。規模可謂空前。然是否絕後,尚未可知。薊王家大業大。不過滄海之壹粟,九牛之壹毛。
  薊王高薪養廉。百官三食君俸者,比比皆知。對後宮增秩,全無非議。
  皆大歡喜。
  上元、雲華二妃,暫拔頭籌。余下,以梁姿、白微為首,三百雲霞衛中,確已孕身者,便將陸續生子。當可預見。王宮新壹批嬰兒潮,相距十載,又將到來。
  恐三百子嗣,亦不足稱之。常聞百子千孫。若生千子,又當何如?
  薊王當新得壹號:“千王之王”。待,子又有子,可為,實至名歸,如假包換:“萬王之王”。
  寰宇之內,地可足否?
  循例,百官上呈賀帖。
  薊王遂開宮宴,答謝。
  年初上陵禮。薊王家,兵分二路。三王太後攜百官同赴靖陵,中山靖王陵祭拜。薊王三後,攜嫡長子劉封,計八王子。由劉氏宗親陪同,祭樓桑陸城祖陵。長子劉封,已為陸城侯。待及冠,當為薊王。陸城侯可世代分封子嗣。薊王雖家大業大,然嫡庶分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如先前,薊王大宴甘泉宮。陳大夫,不願出為阿鬥家臣。亦為臣之道,守臣之節。
  薊王無可指摘,更無從勉強。此乃儒家治世,三綱五常。
  《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也。”
  五常,為何無“忠”?
  只因說於“三綱”也。所謂“君君、臣臣”:為君者先盡君道,為臣者自盡臣道。是故:“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
  有明君,必有賢臣。有賢臣,難言必有明君。漢末名臣輩出。反觀君王,卻多昏庸無能之輩。
  將心比心。可知薊王之於社稷,是何等之珍貴。
  甄都,安集將軍府。
  送走眾同黨。董承返回內室。仰天大笑三聲。喜形皆顯露於表。不等笑聲落地,忽又驚悸心生。話說,昨夜與張奉內室共飲。董承亦酩酊大醉。真假幾何,此刻亦將信將疑。
  萬幸,內室只有二人。不入三人之耳。唯天知地知,妳知我知。
  是否告知,從兄董重。思前想後,董承斷然搖頭。
  然細思極恐。華雲號上,何後驟然發難。於二子之中,慧眼識金。辨出董侯真身。然,果真如此乎?
  時,董侯尚小,五官尚未長開。今日再看……
  “不好。”心念至此,董重壹時冷汗淋漓。越想越心疑。事不宜遲,急忙車駕出府。赴從兄董重府邸。
  畢竟皆出,董氏壹門。董承來去匆匆,並未先行告知。董重雖貴為車騎大將軍,亦起身相迎。
  “仲舉,所為何來?”董重笑問。
  “兄長可知,何後‘華雲截董侯’之舊事。”董承開門見山。
  “哦?”董重略作思量,這便言道:“雖未親見,然亦有耳聞。時,(董)太皇豢養董侯於逐鬼童子之中。為‘申’、‘茲’二童子之壹。華雲號上,何後取二童子。見‘童子申’肥,‘童子茲’秀。且童子茲,面似先帝。故取為董侯。”
  董承低聲追問:“今之陛下,還似先帝否?”
  “嘶——”謂壹語驚醒夢中人。董重壹時亦,驚疑不定。
  須臾,忐忑自語:“天子尚未元服。少時相似,焉知……元服不似乎?”
  “兄長,所言是也。”董承亦是兩可之間。
  “童子申,今何在?”董重必有此問。
  “已入薊國王子館,與諸王子共學。”董承來時已知。
  “薊王必知矣。”董重慨嘆。若甄都天子有假。薊王何必另立麟子阿鬥。立童子申足矣。
  董承欲言又止:“何不……”
  “太皇必不告也。”董重苦笑搖頭。宮闈隱秘,如何外泄。
  “為今之計,該當如何。”董承追問。畢竟,董重貴為大將軍。乃外戚之首。今天子重用勛貴制衡曹氏父子之心,朝野上下,無人不知。
  “從壁上觀。”茲事體大。急切間,董重又能有何為。
  聞此言。董承,亦無意外。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