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明末邊軍壹小兵

老白牛

歷史軍事

  崇禎七年三月,山西陜西大旱,赤地千裏,民大饑。四月,李自成入河南,與張獻忠合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6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

明末邊軍壹小兵 by 老白牛

2018-6-26 17:23

  崇禎十年三月二十五日,王鬥觀看邸報,楊嗣昌已經到達京城,正式就任兵部尚書壹職。
  歷史上這楊嗣昌是個狠角色,也頗有軍事才能,他提出的四正六隅之策,大明十省剿防協作,嚴密有效。計劃實施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接連失敗,要不是清兵入寇,很有可能李自成幾人便完蛋了。
  同時王鬥也覺得奇怪,這清兵與農民軍怎麽就配合得這麽好?每每農民軍將要失敗的時候,清軍立時入關劫掠,又讓那些農民軍死裏逃生。
  暫時這個不是王鬥關註的,他關註的是如果楊嗣昌要實施他的四正六隅計劃,依歷史,實施這個計劃需要增兵十二萬,增設剿餉二百八十萬兩,恐怕,保安州的負擔又要加重了。
  帶著這個憂慮,三月二十五日這天,王鬥來到了舜鄉堡。
  隨行的,有州城管屯官張貴與營操官田昌國壹行人,舜鄉堡軍民熱情地歡迎了操守王大人的到來。
  王鬥看了舜鄉堡西北兩面新建的軍戶家園,與當初的舜鄉新堡壹樣,這裏也是壹排排整齊的軍戶營房,街巷用山石鋪就,留有排水溝,頗為整潔。在家園的外面,只是建了壹個兩米高的小圍墻,與舜鄉新舊二堡城墻相連,省去了建堡最大的花費。
  眼下的舜鄉堡,已經比王鬥初到舜鄉堡時大了近三倍,人口壹萬兩千多,看著眼前的城堡,張貴與田昌國都是驚訝不已,現在的舜鄉堡,比起以前來,可說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對於舜鄉堡西北兩面不修高厚的堡墻,張貴二人表示憂慮,王鬥嘆道:“堡墻修得再厚,軍士不敢野戰,終是無用。”
  張貴二人唯唯諾諾,王鬥還詢問了林道符關於舜鄉堡的內政事務,除了舜鄉新舊二堡的老軍戶外,住於西北兩面這五千多口新軍戶,由於大多民戶出身,內中並沒有多少原百戶,總旗之類的管事軍官,林道符便依照王鬥的指令,對這些人實行保甲制。
  編組以戶為單位,設戶長,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都是以原來民戶有名望的人擔任,這是沒辦法的。設保甲後,以聯保連坐,壹家通賊,九家舉發,若不舉發,十家連帶坐罪。這樣可以有效地清除隱藏在人群中的各樣奸細。
  同時王鬥還醞釀實行門牌制,更好地對治內軍民實行治理。當然,以後這保甲制推行開,由於各地人口情況不壹,保甲制會略有彈性,編制以十戶為原則,壹甲不得少於六戶,多於十五戶。壹保同樣以十甲為原則,不得少於六甲,多於十五甲。
  大明現今普遍在各地設立保甲制,不過組織上卻沒有王鬥這麽嚴密。大明裏甲制已經破壞不堪使用,王鬥希望這保甲制可以有效地對基層實行治理。
  說破了,保甲制與軍戶制也差不多,保長基本上就是百戶的職務,這些民戶雖然都加入了軍戶,只是王鬥手上沒有告身,不能授於這些保長,甲長們相應的軍職,他也不便私下任命這些人為小旗,總旗,百戶,正好大明在各地實行保甲制,就拿來用了。最好以後還是對這些人實行軍戶的軍職編制,這樣更簡單,更統壹。
  ……
  隨後王鬥又去看舜鄉堡新設立的幾個工廠,特別是木器廠,這是王鬥現階段重點關註的。
  從年初起,舜鄉堡初步建立起銃械廠,火藥廠,被服廠,鐵廠,木器廠等作坊。這些工廠都是建於舜鄉堡的郊外,位於舜鄉堡西北,西南幾個方向。
  原來這些作坊都是位於堡內,現在全部搬遷到堡外,廠房新設,頗顯零亂,很多作坊只是略略壹個雛形,壹些工匠們在整理忙活著。依初步劃分,那火藥廠,煤廠,鐵廠,被服廠,都是歸於銃械廠的門下,由李茂森主理管轄。伐木場與石料廠則歸於木器廠的門下,由老匠吳世宦的大兒子吳良亨主理。至於磚窯,石灰窯等作坊,現在還沒有影子。
  論起工作熱情,這些工匠們與以前比可說是天差地遠,不過林道符向王鬥訴苦,說各廠新設,人手不足,勞力缺乏,各位匠工分工不易等。這些問題,很難解決。
  特別是工匠,舜鄉堡頗為不足。舜鄉堡原有工匠壹百八十多人,有打制軍器的,也有打制民器的。另有組裝武器盔甲,分制定裝紙筒彈藥的普通工人壹百多人。
  在輝耀堡寇家溝鐵廠,有技師礦工三百多人,還有壹些粗壯婦人在運煤運鐵。最後便是舜鄉堡李大集硝官李之芬,每日指揮那五十多個男女挑尿挑糞,灌溉那塊集硝之地,然後將這些硝石制成火藥。
  各廠新設後,在分工上,李之芬不用說,帶著自己五十多個男女工人進入火藥廠。還有分制定裝紙筒彈藥的普通工人也分了五十人進入火藥廠。
  還有那鐵廠,十幾個技師與三百輝耀堡礦工成了鐵廠的工人,各樣的冶鑄設備已經搬到舜鄉堡來,由於用火藥開礦,加上林道符已經派人修整舜鄉堡到輝耀堡的那條道路,以後只需用牛車運送鐵礦,壹輛牛車可以運送幾百斤鐵礦石,應該十幾輛牛騾車就可以滿足舜鄉堡鐵廠每月冶煉需求。
  本來這三百礦工可以滿足鐵廠的需求,在修路上,也是用這些礦工們作主力,不料相廣等地開設銀礦,吳世宦帶走了兩百個礦工,還有壹大半鐵廠的技師,如此壹來,鐵廠的人手便不足了,正在修理的那條路也延緩了下來。吳世宦還大喊人手技師不足,需要大量加派人手。
  還有各位匠工的分工,有些人想到銃械廠,有些人想到木器廠,這兩個部門,都非常需要工匠。這些時間,李茂森與吳良亨二人,就是在大力拉攏匠工們到自己廠內,特別是那些技藝嫻熟的工匠們。
  舜鄉堡工匠不過壹百八十多人,其中大半還是從藝沒有幾年的學徒,就算從保安州調來了壹百多戶軍匠,也不過壹百六十多個男丁,技藝嫻熟的不到百人,而這批人來後,鐵廠,銃械廠,銀礦,木器廠,都在大力搶奪工匠人手。
  那木器廠要造水車,然後工匠不過壹百四十多人,想在秋播前完成龐大的任務需求,啊。
  聽了林道符的訴說,王鬥也頗為頭疼,現在保安境內軍民分田分地,以中國百姓對田畝的渴望需求,家內有田地可耕,他們是不願意去當工匠的,而且自己需要技藝嫻熟的工匠,進入廠內就可以做水車制火銃那種。技藝嫻熟的工匠上哪找去?
  好在伐木場與石料廠,還有煤廠與鐵廠需要的都是技術含量不高的礦工與普遍青壯,年初時也不斷有流民進入保安境內,自己己設立粥廠救濟他們,該是讓這些人以工代賑的時候了。等這些人幹個幾年穩定下來,再考慮為他們分田分地吧。
  還有保安州境各堡的軍民們,他們享受分田分牛分水車的福利,該是組織他們幹活,貢獻木料,打制灌井,伐木采石了,現在農閑正是機會,當然,王鬥會給他們吃飽的。
  至於那被服廠,制作軍隊的營帳戰服,組裝軍士武器盔甲等,由於很多布匹棉花等原料沒有購來,這個被服廠還在規劃之中,這個人手倒好解決,舜鄉堡婦女眾多,招募她們工作便是。
  ……
  接下來王鬥來到銃械廠,這裏仍由李茂森在負責。
  崇禎七年時,李茂森初到靖邊堡,王鬥問他可會制造燧發火銃,雖說當時李茂森是保安衛內出眾的技師,他也沒有這個技能,不過王鬥說過的話他壹直在琢磨,只是很多關鍵地方難以琢磨清楚。
  王鬥最擔心的便是風雨天氣火繩熄滅,或是火門內的火藥被風吹散,冬日自己的火繩槍成為燒火棍。所以他抱著希望問了李茂森壹句,就算他的技術能力還不足以制造燧發火銃,那個火藥池上可以自動開關的火門裝置,也需要研制出來,保證冬日自己的火銃兵可以作戰。
  王鬥到來後,問的第壹個問題便是這個,李茂森恭敬而立,他想了半天,最後又嘆道:“慚愧,大人所說的燧發火銃,卑職還有諸多不明。”
  說起來,那燧發火銃也簡單,只是以燧石代替火繩,主要擊發機構便是扳機、擊槌、壹片彈性不錯的鋼片,機心、阻鐵、擊砧這六個部件。同時還有壹個活動的火門裝置,用來保護引火,遮蔭風雨。
  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這區區幾個部件,便要難倒壹大批人了,眼下大明工匠們的技藝都是不傳之秘,沒人會將自己技藝輕易外瀉,全靠自己摸索,無人指點,李茂森都不知從何摸索起。
  看見王鬥失望的神情,李茂森壹咬牙,道:“讓大人失望了,卑職倒可以向大人推薦壹個人才,或許那人有辦法。”
  王鬥問道:“誰?”
  李茂森道:“便是保安衛軍器局大使賴源龍,此人好奇技淫巧,只是不通俗務,在軍器局中,倒是埋沒了。”
  依李茂森說的,這賴源龍好搞技術,就是為人交際不怎樣,權力全被下面的副使、匠頭們架空,他在衛軍器局中,也是壹個擺設,不若挖到舜鄉堡來,物盡其用。
  李茂森道:“卑職在軍器局時,曾與賴大使交好,不若卑職前去遊說,只是衛城放不放人,還得大人出馬了。”
  王鬥微笑道:“這個妳不用擔心,重要的是那賴源龍動心,願意前來保安州。”
  事情定了後,王鬥又視察了新建銃械廠內外,廠內的壹切還是很零亂,不過王鬥打算,以後銃械廠再分出壹個部門,專門造炮,只是這造炮人才,又不知道上哪找了。
  眼下銃械廠中,連匠師與學徒壹起,共有壹百五十多人,王鬥看到他們在打制火銃與盔甲刀槍,心想以後舜鄉堡還得再分出壹個盔甲廠,專門打制盔甲與刀槍,分工越細越好。
  眼下的銃械廠,打制這種新式鳥銃,如果壹個工匠專門放下來,差不多大半個月可以打制銃管壹根。雖說比以前壹個月才能鉆好壹根銃管強,不過王鬥還是不滿意,速度太慢了,特別是銃管的鉆孔速度,真是慢得令人發指。
  他道:“李匠頭,這銃管的鉆孔,難道不能更快嗎?如果人力緩慢,何不試試用水力與畜力?”
  李茂森驚訝地道:“用水力與畜力?”
  他沈吟良久,眼前壹亮:“卑職可以試試。”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