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壹小兵

老白牛

歷史軍事

  崇禎七年三月,山西陜西大旱,赤地千裏,民大饑。四月,李自成入河南,與張獻忠合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09章 驚訝、內賊

明末邊軍壹小兵 by 老白牛

2018-6-26 17:24

  如壹聲驚雷,東路的商戰結果,讓各方大跌眼鏡。
  數日間,從宣府鎮城到陽和城,到大同鎮城,到寧武關,到太原府,再到府下太谷,榆次,介休,又平陽府等地,大街小巷,都是壹片喧嘩起來。
  雖然此時道路不便,又沒有後世的通訊手段,不過還是如電閃壹般,商戰的結果,經有心人宣揚發布,快速傳出宣大山西,向江南,湖廣等地傳去,離東路較近的京畿更不用說。
  以壹路之地硬抗幾大家的合圍攻擊,最後竟然大獲全勝,這種奇異的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不但關註商戰的各地豪族官員,文官將領,便是宣府巡撫朱之馮,山西巡撫蔡懋德,大同巡撫衛景瑗,得到消息後,也是目瞪口呆,宣大總督紀世維,更是失態地打翻了自己的茶盞,喃喃自語:“就這樣勝了?”
  消息傳到京師,各茶樓酒肆又是爆滿,而在宮內,崇禎帝得聞後,嘆了口氣:“果然,不但武功,王鬥文治同樣出眾,東路,已是國中之國……”
  範永鬥等諸大家,個個面如死灰,他們縱橫大明,商事上無往而不利,不想卻在陰溝裏翻了船,武力不如,商事上也不如,他們以後,該如何對付王鬥?
  與他們壹條繩上的螞蟥,或是各方支持者,同情者,也是個個唉聲嘆氣,怎麽都治不了王鬥,這廝,以後更為跋扈了,很多人心中更增不滿與警惕,比如鎮守太監杜勛,太原的晉王,大同的代王,宣鎮的谷王等,還有大明許多地方的豪強官將,也是如此。
  當然,也有許多人眼前壹亮,永寧侯文治武功皆是出眾,眼下大明烏黑壹片,積弊重重,前景無亮,或許,到宣鎮去,到東路去,是自己壹個理想的選擇。
  任何壹個公眾人物,總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定然有支持者,反對者,中立者,商戰之後,很多中立者,已經打定了投靠王鬥的主意,這其中,就不泛文人士紳,官員小吏。
  或許,這是此次商戰王鬥的正面收獲,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在亂世中,便如壹盞明燈,是那麽的耀眼,那麽的矚目,那麽的具有吸引力。
  十壹月二十壹日,王鬥率軍回到東路,隨同的,有楊國柱的宣府軍,王樸的大同軍,還有以山西鎮將官李雲曙為首的山西鎮軍。
  遼東之戰,山西總兵李輔明戰死,鎮內兵馬傷亡過半,當時李雲曙受傷昏迷,蘇醒後見大帥陣亡,悲痛欲絕,因遼東戰事初定,不需要晉軍這只客兵,李雲曙等鎮內將官,便率殘兵,隨王鬥等壹起回歸。
  李雲曙原為遊擊,此次軍功封賞後,應該可以升為副將,只是不久後,山西鎮的總兵,將換成京營將官周遇吉,對周遇吉,他並不了解,何去何從,他心中頗為茫然。
  不但是他,山西鎮各營將官,同樣茫茫然,李雲曙私下裏,曾有向王鬥表示投靠之意。
  其實,王樸,楊國柱等,都有對李雲曙拉攏過,山西鎮這只殘軍,經歷連場血戰之後,各營精卒甚多,戰力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很多人,都可以編入正兵營內。
  王鬥也曾經心動,確實,山西軍,很多人都有資格編入忠義營內,不過吞並友軍,容易落下話柄,再說,他與周遇吉頗有交情,也不忍心這樣做。
  現周遇吉正在上任途中,只隨身帶著壹些家丁親衛,或許只有幾百人,山西鎮各營已經損失慘重,再拉走他們的兵馬,未來周遇吉又如何主持山西鎮防務?
  所以,王鬥放下了這個心思,只對李雲曙道:“新任山西鎮總兵,周遇吉周將軍,本侯曾在襄陽與之照過面,是個忠厚的人,他定會善待爾等,李將軍不必憂心。”
  他意味深長道:“而且,未來我等未必沒有合作的機會。”
  經過王鬥的勸說,李雲曙等人的心,略為安定下來。
  見王鬥如此,王樸等人,也不好意思再提拉攏之事。
  回歸的宣大三鎮軍隊,連當時處在遼東的山西軍,戰前壹共出師約有五萬余人,打了半年的仗,三鎮共傷亡了壹萬多人,不過余下的兵馬仍是浩蕩,加上後面的輜重隊,旌旗黑壓壓有若烏雲蔽野。
  進入東路地界,楊國柱不用說,王樸的大同軍,也曾有見識過東路的富庶繁華,安樂太平,也還好。
  李雲曙等山西軍,則是第壹次見到,個個都是贊不絕口,驚嘆連聲,很多兵將都壹反應,都是退隱後便來東路居住,或是在東路買田買房,遷移壹部分家人過來,大明的世道,也讓他們越來越不放心。
  而壹過了岔道城,便見歡呼迎接的東路軍民不斷,到了榆林堡附近,官道兩旁,更黑壓壓的,盡是迎接的軍民百姓。
  大軍行進中,“萬勝”之聲,響遏行雲,軍伍兩旁,更壹把把佩刀佩劍斜指,寒風中,就見,明晃晃的盡是金屬的耀眼光芒,壹片片蔓延到天際。
  依東路律令,迎接大軍回歸,平日各人放於家內的武器,可以攜帶出來,彰顯武功之盛,當然,鳥銃與手銃,就不得攜帶了。
  看這東路氣象,李雲曙等人又是心驚,又是感慨,這些軍戶隨便拉出去,都是合格,甚至精銳的軍隊,永寧侯能得到眼前的身份,眼前的地位,絕非僥幸偶然。
  他雖然錦州之戰傷亡不小,想必很快又可以補充,恢復實力,甚至更上壹層樓,在大明論爆兵的能力,誰又能比肩?
  同時看王鬥在境內威望素著,盡得軍心民氣,各人又是羨慕,何時,自己也能如此?
  雖然回歸,不過王鬥只吩咐在榆林堡,延慶州,懷來城之間紮營,除了傷兵,暫時不讓軍隊回城防營地,也沒有去舜鄉堡祭拜,自己也不回永寧城,誰也摸不透他心中在想什麽。
  不過受南山路參將俞桂熱情邀請,他住進了榆林堡,俞桂專門騰出來的參將府,他對李雲曙等人道:“李將軍等初到東路,本侯該盡地主之誼,不若就在鄙處盤旋數日?”
  王樸露出心神領會的笑容,楊國柱嘆了口氣,李雲曙等山西鎮將官,其實也知道了東路商戰之事,以永寧侯的脾氣,豈是忍氣吞聲之人,下壹步他會如何反應?李雲曙也頗為關切。
  他說道:“如此,就有勞永寧侯了,大軍在貴境消耗的糧草,回鎮之後,末將會盡快讓鎮內送來。”
  王鬥微笑道:“宣大三鎮壹體,都是自家兄弟,又何必見外?”
  依大明的糧草供應制度,軍隊出外作戰,壹部分糧草由朝廷供應,然大部分糧草,還是由本地的官府供應給養,邊鎮與內地衛所區別,只是比率大小問題。
  當然,軍隊出外,因各種原因,不可能由本地壹直運輸,大多是沿途地方供應,然後再由該地方的官員,向軍隊原處地官府討要,這自然造成很多困難,畢竟事後討要,非常繁難。
  雖說很多邊軍,臨行前都會發下開拔銀,也可以用銀子沿途購買糧草。
  然朝廷經常欠餉,各將手中糧兩經常不足不說,眼下大明天災連連,或是別的原因,有時有銀子也買不到糧草,便如當年盧象升,有銀子就買不到糧食。
  這也是客兵不願出外的原因,隨便哪個環節不對,士卒兵將,就要餓肚子了。
  明初時,這樣的制度有合理的壹面,然到了明中後期,已然成為惡政。
  山西軍兵馬數千,每在東路停留壹日,士兵與馬騾的糧草就要本地供應,算算是不小的數目,更不用說,還有數萬的宣府鎮與大同軍,所以李雲曙等有此壹說。
  榆林堡不大,參將府卻不小,對王樸,楊國柱等人,俞桂都有安排歇息房間,因行軍勞累,加上迎接拜訪王鬥的人來往不斷,所以李雲曙與王樸說了壹陣話,就告辭下去歇息。
  走出大堂前,楊國柱對王鬥說道:“我女兒好幾個月身孕了,只可惜真定府太遠,否則,將她接到鎮城來休養較好。”
  王鬥點了點頭,嘆道:“是啊。”
  當時在京師時,他就有派人探望許月娥,更從京中帶去壹些補養品,壹些侍候孕婦較有經驗的婆子等,只是贊皇到東路太遠,這車馬勞頓的,許月娥也有了好幾個月的身子,卻是不能奔波。
  想想,自己雜務太多,分身乏術,雖說許月娥是個堅強獨立的女子,哪日還去看看為好。
  楊國柱出去後,王鬥很快又送走迎接恭賀的懷隆兵備道馬國璽,延慶州知州吳植等人,還有好友,陵後總兵陳九臯,對他們的旁敲側擊,自己對商戰的反應,還有,未來的東路鎮守官將是誰,並未透露什麽口風。
  王鬥回歸東路,萬眾矚目,很多人都等待他的下壹步反應,除了山西巡撫蔡懋德,山西總兵周遇吉還在上任途中,甚至宣大總督紀世維,宣府巡撫朱之馮,大同巡撫衛景瑗,都急急往東路趕來。
  眼下王鬥與楊國柱是侯爵,王樸是伯爵,皆是身份尊榮,他們便是前來拜會,也是名正言順,並不會讓人茍病。
  身處永寧城的幕府各員,也早與馬國璽等人,處在迎接大軍之列,外人皆退後,他們齊聚榆林堡的參將府大堂。
  此時王鬥高居上位,神情痛惜地看著下面跪著的壹些人,他們便是,此次東路的內賊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