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壹小兵

老白牛

歷史軍事

  崇禎七年三月,山西陜西大旱,赤地千裏,民大饑。四月,李自成入河南,與張獻忠合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59章 離去

明末邊軍壹小兵 by 老白牛

2018-6-26 17:23

  此後幾日薛國觀等人都在東路參觀,雖然有走馬觀花之嫌,但僅從表面看到的王鬥實力,都讓各人暗暗心寒。
  眾人有壹種感覺,王鬥展現的那股力量,是新奇的,朝氣蓬勃的,帶著壹股摧枯拉朽的氣勢,似乎無人可以阻擋。這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特別對各將而言,沮喪地意示到自己麾下那些軍兵,與舜鄉軍完全不在壹個檔次上。壹個簡單的比喻,如果舜鄉軍是壹個身強力壯,充滿銳氣的十八歲少年的話,他們麾下的兵馬,不說年近古稀,也是年過花甲。
  這樣的精神面貌,怎麽可能是同壹個層次的對手?怪不得王鬥無所謂讓他們到處參觀。很多人也明白了舜鄉軍為何不要兵痞兵油,相比數萬人堂堂正正列陣而戰,區區壹些“武勇之士”又算什麽?
  宣府鎮張國威參觀幾日後,也是垂頭喪氣,特別昨日舜鄉軍在城西北曠野列陣接受檢閱時,他更是看得面如土色。
  不說那精銳的近千騎兵,便是余者幾個步軍千總,同樣人人有馬有甲,如此裝備,讓人吃驚不小。而且這些人皆是百戰余生的老兵,隨便壹個人拉出去,都比得上各人戰兵營的家丁。
  僅憑列陣這數千人馬,各場各總兵怕無人是其對手。依各人暗中猜測,這還不是王鬥全部力量,聽聞舜鄉軍還設有精銳的炮兵,夜不收,輜重千總等兵種,皆是彪悍的勇士。
  再加上王鬥又開始編練五千新軍,僅戰兵他將就有壹萬幾千人,超過任何壹個總兵的直屬力量。眾人還打聽到,王鬥會操練各屯堡的青壯,那可是有數萬人,壹個讓人心寒的龐然怪物已經出現在東路……
  張國威沮喪地發現,以自己營中不到三千兵,還多是老弱殘兵,如果拉出來壹千人的話,隨便對上舜鄉軍任何壹個把總,完全沒有戰勝的把握。而在舜鄉軍中,有多少個把總?
  怪不得啊,王鬥行事肆無忌憚,公然鎮壓路內商人與文人示威,朝廷卻要睜壹只眼,閉壹只眼……
  看到張國威的神情,王鬥也是暗暗冷笑,展現出自己實力也好,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這幾日中,王鬥也可以感受到,薛國觀與楊嗣昌對自己更為親熱,每日召見詢問,特別薛國觀,那種熱切的心思誰都可以看得出。
  對薛國觀,王鬥只能說抱歉了,他敢向富戶權貴開刀,王鬥還是佩服的。不過身為文臣,又在明末,薛國觀此舉只是死路壹條,自己沒必要踏上他這條破船。
  王鬥無意參與閣臣權場相爭,對他來說,他不需要權謀,也不需要陰謀,有那個閑工夫去參與朝臣之爭,不若自己多練兩個兵。以力服人,力量才是壹切。壹切陰謀詭計,在自己千軍萬馬面前,都是壹場浮雲。
  以官場之事言之,最忌諱的就是不站隊,或是腳踏幾只船,不過對王鬥而言,他卻有超然物外的實力。對那些文臣高官,現在是王鬥有資格對他們挑挑撿撿,而不是他們來挑撿自己。
  若他們有什麽詭異心思,此時邊鎮各軍官對文官那套早有壹系列的應付心得,自己照搬就是。最後的結果,也肯定是該文臣被斬首棄市,朝廷更加拉攏自己,撒下銀兩官位安撫。
  當然,如此實力鋒芒,總會讓人忌憚的,不論周邊還是別處的文臣武將。
  但如沙礫中的珍珠壹般,耀眼的光芒總是掩藏不住。王鬥也不會因為自己是珍珠,為了不吸引人註意,故意在上面抺上壹層糞便,這不是王鬥的風格。
  風口浪尖上閑庭信步,指引潮流,對王鬥而言是挑戰,也是享受。
  ……
  崇禎十二年九月初十日,永寧城分守參將府內壹片歡聲笑語,在這裏,王鬥與兵備道馬國璽正為各官各將舉行餞行酒宴。
  薛國觀、楊嗣昌、洪承疇,陳新甲、紀世維、馬國璽諸位文官坐在壹座。內閣中,雖然薛國觀、楊嗣昌二人鬥得妳死我活,明面上卻是壹團和氣。
  王鬥與楊國柱,虎大威,王樸,王廷臣,吳三桂,金國鳳諸位總兵坐在壹起。這是楊國柱等人的要求,也是王廷臣強拉的結果。或許在各人心目中,王鬥這個參將,早與他們有平起平坐的資格。
  觥籌交錯中,王鬥也看在席中各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中,皆是回去如何仿效舜鄉軍,遍練新軍之事。酒席中沒有往日武人那種放浪形骸的熱鬧,很多人都在靜靜想著心事,連往日愛好交際的大同鎮總兵官王樸同樣如此。
  席中吳三桂有些走神,端著壹杯酒不知在想什麽,看到王鬥那數千甲等軍士,他也是震撼當場。
  不說普通營兵軍戶,吳三桂麾下其實有壹千家丁,都是耗費大量銀錢建立的騎兵,往日這是他引以為傲的本錢,不過看到王鬥的舜鄉軍後,這種優越感煙消雲散。
  他吳家為遼東土豪,多年經營才有目前成就,但這種成就與王鬥相比,卻又是小巫見大巫,而王鬥不過是普通墩軍出身……這讓吳三桂有壹種緊迫與危急感,回到遼東後,自己該當如何?
  正在細思時,他聽到身旁王鬥與寧遠團練總兵官金國鳳的說話聲:“……金軍門,末將有壹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王鬥的神情很鄭重,甚至有點嚴肅。
  連日見聞,讓金國鳳這個老將感慨連連,他將王鬥拉到自己身旁坐下,卻是不恥下問,連連請教很多問題。他兩個兒子是自來熟,年輕熱情,也與王鬥麾下各將打成壹片。
  此時看王鬥的神情,金國鳳有些奇怪,他爽朗壹笑,道:“王將軍有話請說,老夫洗耳恭聽。”
  王鬥道:“金軍門前守松山,兵不滿三千,卻能力抗強敵,卒保孤城,金軍門以為憑借什麽?”
  金國鳳沈吟良久,說道:“將士心懷忠勇之心,願為國效力,決死殺賊。”
  王鬥道:“金軍門高見,末將認為也是如此,不過……”
  王鬥說道:“末將還認為,也有金軍門以事權專,號令如壹,人心整肅之故。”
  他沈吟半晌,還是說出來:“然金軍門因功擢任寧遠大將,麾下兵馬急增萬人,末將卻恐是禍非福。”
  金國鳳動容:“王將軍為何這樣說?”
  二人說著話,慢慢鄰近的楊國柱,虎大威,吳三桂等人都是仔細傾聽。
  他們壹靜,正在說笑的王樸與王廷臣也壹樣看過來。
  王鬥說道:“這近萬人,想必歸於諸個營伍,寧遠近在奴境,若奴兵大舉逼臨,金軍門以為可以號令多少軍將?”
  金國鳳臉上現出苦澀的神情:“怕只有老夫從松山帶去的近百家丁,還有兩個兒子吧。”
  王鬥心中暗嘆,寧遠城有鎮守、監軍、巡撫、兵備等官,事權制肘,金國鳳名為總兵,恐怕也難調動壹只隊伍。為了避免他未來的悲劇,故王鬥有方才壹番話,也是敬佩忠義良將的緣故。
  他說道:“確實,營伍紛紜,號令難施,人心不壹,此為軍伍大忌,金軍門需未雨綢繆。”
  金國鳳默默點頭,雖奇怪王鬥對寧遠之事竟如此了解,不過他說的確是實誠之言,這個問題,自己壹定要向薊遼總督洪承疇進言。
  在旁的吳三桂仔細聽著,更對王鬥湧起高深莫測之感,這王鬥……
  ……
  第二日,觀摩各鎮將官相繼告辭而去,他們個個滿面笑容,皆有滿載而歸之感。
  他們回去後,十有八九會仿效舜鄉軍編練新軍,這在王鬥意料之中。不過舜鄉軍形成有自己特獨的條件,看他們八仙過海,未來會練出什麽兵。他們的山寨兵比之自己的正版兵如何,王鬥拭目以待。
  楊國柱,虎大威,王樸,吳三桂皆與王鬥含笑告別,郭英賢、虎子臣,王廷臣,曹變蛟諸人更與王鬥擁抱,依依不舍。看著他們離去,王鬥也有些難過。
  臨行時,金國鳳向王鬥拱手施禮,他爽朗地笑道:“王將軍,來日若到了寧遠,老夫倒屣相迎。”
  王鬥施了壹禮:“金軍門,路途遙遠,保重。”
  金國鳳哈哈壹笑,策馬而去,他的兩個兒子隨在父親身後,不斷回頭向王鬥揮手。
  看著他們身影消失在黃土路上,王鬥默默說了聲:“保重。”
  壹眾文官同樣離去,紀世維自是滿意,薛國觀、楊嗣昌此行得到自己想要的,也是心情愉快。
  洪承疇走時意味深長對王鬥說了句:“王將軍,妳對金將軍所言,本督深以為然,本督回遼後將向朝廷奏請,壹城軍務總於總兵處置。”
  ……
  觀摩各官各將走後,依王鬥得到的消息,楊嗣昌回到京師後,立時接到崇禎皇帝特旨,詔命他為剿寇督師,還賜給尚方寶劍,以便宜誅賞。又賜賞功銀四萬兩,銀牌壹千五百副,楊嗣昌進言七條,崇禎皇帝全部準許。
  十月下,楊嗣昌到達襄陽,立時整飭軍紀,鞭副將、斬監軍僉事、劾逮湖廣巡撫方孔炤,眾軍肅然。
  數日後,楊嗣昌在襄陽大誓三軍,進剿流寇。
  早在永寧時,王鬥答應了楊嗣昌,在適當的時候,他會領兵出戰流寇,兵力不會少於五千人,讓楊嗣昌滿意而去。
  此戰,並不是為了楊嗣昌,對王鬥而言,他代表的東路地主、自耕農、與知識分子組成的利益集團,可說與李自成的流寇集團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二者遲早會碰撞,如水火壹般不相容。
  遲早會有壹戰,那晚戰就不如早戰,更能摸清其虛實戰術。
  事後在王鬥招開的幕府各員議事中,言明了出戰流寇的必要性。
  當日議事,王鬥也定下了戰略:探其虛實,察其戰術。
  通過此戰,王鬥也想明白壹個問題,李自成等人席卷天下的根源是什麽,為何歷史上他們可以滅了大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