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壹小兵

老白牛

歷史軍事

  崇禎七年三月,山西陜西大旱,赤地千裏,民大饑。四月,李自成入河南,與張獻忠合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67章 烏倫珠日格

明末邊軍壹小兵 by 老白牛

2018-6-26 17:24

  壹直到六月下,唐通的密雲軍都沒有南下,還有遼東鎮、薊鎮,壹樣嚴守設防。
  卻是哨騎有聞,清國滿洲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鑲紅旗旗主杜度,率本旗兵馬,還有蒙古鑲藍旗、鑲紅旗,共約壹萬多騎,從遼東西來,逼到了紅崖子山下(後世的赤峰地帶)。
  這些清國兵馬,不知是否應歸化城蒙古人之請,還是為了響應流寇的中原戰略,或是有別的意圖。
  這麽多兵馬逼來,明軍也摸不清他們動靜,他們有可能攻打遼東鎮,有可能攻打薊鎮,也有可能攻打滿套兒,或是繼續西去,到達歸化城之地。
  陸續的,還不斷有附近的外藩蒙古各部,匯合到他們營地中,這不由讓遼東、薊鎮二地風聲鶴唳,氣氛緊張,連帶京師附近,都是壹日數驚。
  七月初,王鬥還得到情報,歸化城西向與北向,都不斷有蒙古各部人馬前來,甚至還有外紮薩克蒙古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紮薩克圖汗部的兵馬。
  這讓王鬥有些意外,沒想到這些蒙古人還團結起來了,共同的危機下,反擰成了壹根繩。
  還有多爾袞,在遼東之戰後,顧不上舔傷口,休養生息,在自己將要征伐歸化城的蒙古人時,派出了壹萬多騎援兵,看來,他們不甘心放棄塞外啊。
  時限已到,歸化城的古祿格等人仍然不降,還四處求援,出征塞外,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只有鐵與血,才能讓他們明白,什麽叫後悔莫及。
  大量的情報司與尖哨營戰士出塞哨探,眾多糧米,運到塞邊各屯堡儲存,作為軍糧。
  宣鎮時報,也開動力量大加宣傳,靖邊軍的戰爭機器,快速發動起來,似乎壹股強大的威勢,籠罩塞內外,讓世人明白,此次怕要血流成河。
  因為嘗到上次征討塞外的甜頭,宣大許多商人,同樣請求隨軍,實在的利益是壹,還有出征,可獲得寶貴的功勛值。
  唯有功勛值,才可獲得土地草場,世世代代傳家,否則皆是租用,讓人感覺象是佃戶。
  雖然他們的功勛值計算,不如正規的靖邊軍,不過上次,還是頗有人獲得功勛,可以分賞土地,讓很多人興奮。
  要知道,這可類似世襲封邑,皇朝歷代來,此類實封,已經很罕見,壹般都是遙領,便是大明的藩王,說是封地多少多少,其實不過是按標準享受錢糧罷了。
  而靖邊軍的功勛土地,可是實土,還世世代代世襲,雖說也要納稅什麽的,然對各商人來說,還是擁有難以想象的吸引力。
  七月初五日,順聖川西城。
  本城屬宣府鎮分守道南路路城,所屬聖順川西城、東城、深井堡、蔚州城、廣昌城五守備,現任參將熊廷瑞,崇禎十二年從東路調任過來,平日算是與王鬥有幾分交情。
  他雖然娶了賴天祿的女兒,不過當時賴家之事,他沒有參與。
  王鬥在分守道南路設立屯堡時,他也積極配合,所以,在火拼後,宣府上西路、宣府北路、宣府分巡道中路等地,參將換的換,死的死,他仍然穩坐泰山,安穩的任他的參將。
  幾年過去,熊廷瑞還是那樣的富態,或者說,更富態了。
  本路不比東路,臨近塞外,頗為危險,算是壹個太平之地,熊廷瑞也屬沒什麽野心之人,不勞心也不勞力,自然越保養越好了。
  此時參將府邸內,熊廷瑞對自己親將熊賢賓道:“美金啊,我從援兵營內,盡量挑了馬騾六百匹,家丁精騎四百人給妳,有此資本,想必入了忠義營,沈參將……哦,沈左都尉,也會對妳高看壹眼……對妳安排,只能如此了。”
  那親將熊賢賓年在三十多,長得五大三粗,不過對熊廷瑞忠心耿耿,他眼圈壹紅,叫道:“大人……”
  他知道,本路在宣府鎮腹裏之地,又阻山帶河的,其險足恃,往日就算有韃虜入寇,也看不上這個地方,所以本路兵馬甚少,多個城堡,也不過官兵四千多人。
  路城的援兵營,更只有官兵壹千二百人,馬騾壹千余匹。
  現在自家大人,壹口氣就給了自己馬騾六百匹,家丁精騎四百人,幾乎是路城的強悍力量,壹掃而空……
  為了自己的前程,這真是恩情如山啊。
  熊廷瑞擺擺手:“別的話不說,只盼妳立點軍功,在靖邊軍內,混出點名堂,這樣,我們也搭上永寧侯這條路……”
  熊賢賓咚咚的叩頭:“多謝大人栽培,末將就是粉身碎骨,也會報答大人恩德。”
  熊廷瑞點點頭,想起王鬥到了鎮城後,當時的自己,與宣府鎮各將還懷著心眼,想防止王鬥吞並自己的兵馬,不料,王鬥理都懶得理睬他們,似乎壹個都看不上眼,又不免失落。
  所以,在忠義營又開始招軍後,宣府鎮的舊將們,靜默壹陣後,爭先恐後的,讓自己的子侄親將加入,特別副總兵張國威,更是走在了最前列。
  畢竟,有例子在前,原東路各舊將入了忠義營後,他們的未來前途,也可以明顯看出,想搭上王鬥的船,這是唯壹道路。
  可恨那沈左都尉還挑肥揀瘦,非家丁不要,非精騎不要,連普通的營兵,都看不上眼。
  “真是世事難料啊。”
  看著熊賢賓,熊廷瑞心下嘆息,想起崇禎十二年時,自己在東路與王鬥交接的情形。
  當時的自己,沒想到王鬥會走到這壹步吧。
  再想想自家兒子,也入了宣鎮軍事學院學習,情形如此,想要在宣府鎮混下去,唯有與王鬥同氣連枝。
  初八日,滿套兒。
  後世已是八月的草原,水草肥美,特別滿套兒地區,河流眾多,群山綿亙,草灘茫茫,壹片壹片的白樺林,水草豐美之處遍地,除了交通略有些不便,便是得天獨厚之所。
  新永寧城。
  比起去年,城池及附近,又繁華了許多,城外壹處又壹處的屯田地,更多的是,是壹個個畜場牧場,放眼看去,山上山下,很多地方,是壹片片的牧草,大部分是豆科牧草,被譽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
  “漢人種了牧草後,畜牧可以吃飽,長得也快,果然就是比遊牧遷移好。”
  烏倫珠日格壹邊忙著清除雜草,壹邊心裏想著。
  紫花苜蓿等牧草,壹年可以收割幾次,不過幼苗期時,雜草生長很快,是讓人頭疼的事,需要大量的人手清理。
  她此時站在壹個山坡上,眼前碧草連天,黃花點點,山坡下,有壹個畜場,東主姓孫,聽說在宣府鎮內,原來是開當鋪的,如這樣的畜場,眼前所見,還有很多個,然後幾個畜場中,有壹個肉瓷罐廠,皮毛廠等。
  有時各畜場的部落姐妹也會來往,比較各東家的好壞,在眾人口中,烏倫珠日格感覺這個孫東家刻薄了點,不過他雖然刻薄,然現在的日子,還是比往年在部落中好了很多。
  起碼可以吃飽飯,冬日部落受災時,也不會陷入朝不保夕,甚至活活餓死的地步。
  對目前的生活,烏倫珠日格還是滿意的,不過她也有野望,幾個月前,她拿到壹個本本,說自己算什麽暫住籍,如果拿到夷籍,自己就可以到廠內做工,憑自己的手藝,工錢應該還不錯。
  有了夷籍,自己還算自由身,甚至可入傳說中的宣府鎮內去,欠孫東主的贖身費,也可以還得很快。
  哼,當時孫東主將自己買來,汙蔑她們是破爛小達子,破爛小娘子,事實證明,她們是物有所值的,自己照顧的牧草,長勢都很好。
  她還想起,失散了,又聯絡到的,眼下在灤河邊放牧的部落家人,什麽時候,也能進入滿套兒來,這是這事頗為難辦,要辦個什麽票照,才能通過關口,只是票照不好辦,壹般只有各部落頭人才有。
  口信中,部落中的家人,都很希望入關口來,在他們眼中,新永寧城算是繁華大城,不但對部落許多青年男女,產生很大的吸引力,便是老者,同樣心生向往。
  在他們口中,自己被買了來,反而是好事了?
  又或是,想個辦法,嫁給壹個漢籍為妾?
  那自己,立馬成夷籍,很快還成歸化籍,生下子女,更是漢籍。
  只是,自己忘不了塔布囊哥哥。
  “幹活了,幹活了,個個東張西望的……妳們這些達子家的小娘子,就知道偷懶,某將妳們買來,是幹吃飯不幹活的?”
  皮鞭的嘩嘩聲,還有夾著尖利的咆哮。
  烏倫珠日格壹聽,就知道孫東家,又帶著管事巡視了。
  聽他壹邊罵罵咧咧,還自言自語:“哼,算妳們命好,永寧侯有規定,每人都要給吃飽飯,壹年還要給壹個銀圓的工錢……某妳們買來,真是虧大了……什麽狗屎的人人吃飽飯,人人有衣穿……”
  烏倫珠日格撇了撇嘴:“孫東主又來了,真的虧嗎,怕是賺大了,聽說,他又新開壹個畜場了。”
  曾開當鋪的孫東家,皺著眉頭在場地巡視,看到烏倫珠日格時,他容色稍霽,說道:“那個叫什麽,烏倫的……”
  烏倫珠日格忙走過去,她漢語說得越發流利,恭敬道:“老爺,我不是叫烏倫的,是烏倫珠日格,漢話,就是彩雲的意思。”
  孫東家擺擺手:“隨便了。”
  他說道:“妳有個哥哥,叫嘎……嘎什麽?”
  身旁壹個管事道:“嘎勒德。”
  “嗯,嘎勒德,他來到畜場,說要見妳。”
  遠遠的,烏倫珠日格就看到自己哥哥嘎勒德,還有情郎塔布囊,她如歡快的小鳥般,向他們跑去。
  “族內挑選青壯,我與塔布囊,都入了新附營,所以辦了票照,可以過來看妳……如果能立下軍功,得了功勛,不但可以獲賞土地草場,還可以用功勛,將阿瓦、額吉,還有阿督妳,全部換成夷籍。”
  看著妹妹,強壯的嘎勒德充滿期盼道,還有烏倫珠日格的情郎塔布囊,也是用力點頭。
  眼下部落,雖然駐牧在滿套兒外圍,其實土地草場仍是租用。
  不過只要有功勛,不說部落頭人,便是普通族人,都可以封賞安全範圍內草場,世世代代擁有,雖說,他們的功勛獲得,比起靖邊軍來,分量計算,要少得多,不過很多人還是充滿期待。
  習慣了定居,很多人,也不想再遊牧了,壹塊安全,又固定的草場,就變得重要起來。
  嘎勒德,與自己妹妹說了很多,最後,看著他們策馬遠去,烏倫珠日格跪倒地上,虔誠地祈禱:“佛爺啊,請保佑阿哈他們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