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小荷初露尖尖角 第十七章 接受密旨
天下梟雄 by 高月
2018-7-2 16:13
朝會剛結束,楊元慶便被壹名宦官帶到禦書房外,稍等了片刻,壹名宦官出來對他道:“楊將軍,聖上宣妳覲見!”
楊元慶整理壹下思路,快步走進了禦書房,此時楊廣又開始了壹天的工作,他的案頭,又再次堆起了壹尺厚的奏折,日復壹日,他已經習慣了。
“怎麽,這麽快就有消息告訴朕了嗎?”
“回稟陛下,臣昨晚忙碌了半夜,有所收獲。”
楊廣放下了筆,淡淡道:“昨晚豐都市發生了兩起群殺大案,據說死了壹百多人,和妳有關系吧!”
“回稟陛下,兩件案子都是臣所為,壹件是臣搶奪證據,另壹件是臣被迫自衛,壹百多人闖入臣所住的店鋪,見人就殺,臣被迫還手。”
“好了,不用再解釋,朕心裏有數。”
楊廣笑了笑道:“既然敢做,還不敢當嗎?”
楊廣關心的是結局,對於過程,他不關心,“朕要的證據和幕後者真相,妳能給朕嗎?”
“臣從鐵鋪內找到壹本帳!”
壹名宦官將放有賬簿的金盤呈給了楊廣,楊廣拾起賬本翻了翻,臉色漸漸變得鐵青起來,竟然賣給突厥人和契丹人二十幾萬斤生鐵,這可以打造多少兵器,楊廣簡直怒不可遏,他重重壹拍桌子,“大膽!”
旁邊幾名宦官都嚇得戰戰兢兢,今年以來,他們還從未見聖上這樣發怒。
楊廣幾次想喝令侍衛,但他最終克制住了,他將帳簿放下,又問楊元慶,“那幕後人是誰?”
“回稟陛下!是齊王,死在紅銹茶莊內的壹百多人,都是他所養的死士。”
“果然是他!”
楊廣無奈地嘆息壹聲,清晨楊達向他匯報時,就已經暗示,死者後肩都有墨蓮花,和齊王有關,他便知道,自己的兒子再壹次卷進這件事中。
其實齊王想借刀殺人並不是問題,真正讓楊廣惱火的是,曾有禦史彈劾次子暕養有三千死士,他也問過次子,但次子信誓旦旦說決無此事,他也相信了兒子的誓言。
今天終於證實了這個傳聞是真,也證實了兒子的誓言是虛偽,這使楊廣心中對次子楊暕充滿了失望,原以為他真的悔改,能對自己坦誠以待,可事實證明,他依然是滿口謊言。
楊廣心中很難受,便嘆了口氣,對楊元慶道:“楊將軍,這件事朕心裏明白了,該怎麽處理,朕心裏有數,朕還是那句話,此事只有妳我二人知曉,不可外傳。”
“臣明白了。臣告退!”
楊元慶剛要退下,楊廣忽然想起另壹件事,便叫住了他,“等壹等!”
“陛下還有事嗎?”
“楊將軍,朕忘記問妳了,妳打算何時回去?”
“回稟陛下,臣準備後天離開京城回去。”
楊廣笑了笑道:“再過三天,朕準備南巡江都,同時也想了解南方的種茶情況,朕對妳的茶政很感興趣,對內可以收茶稅,對外可以賺取厚利,如果能成功,朝廷又多了壹條取財之道,所以朕打算讓妳壹同去江南出巡,妳沒有問題吧!”
楊元慶愕然,“陛下是要把臣調離五原郡嗎?”
楊廣搖了搖頭,“不是,妳依然是豐州總管,朕不會輕易調離妳,妳不在,可以讓長史暫代妳壹段時間,元慶,妳也不能總在北疆邊塞,朕希望妳也能了解壹下南方的情況,只有去南方,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漢文化,才能感受我大隋的富庶。”
楊元慶躬身長施壹禮,“臣願陪陛下同行!”
楊廣提筆寫了壹張紙條,疊好了遞給楊元慶,意味深長地對他笑了笑,“這張紙條出宮再看。”
楊元慶捏緊紙條,行壹禮,便慢慢退出了禦書房。
楊廣望著楊元慶走遠,他又從桌上拾起帳本,仔細看了幾頁,恨得他咬牙切齒,“宇文述,妳到底要讓朕忍妳到幾時?”
他將帳本放進了自己壹只專放絕密文書的抽屜裏鎖好,這壹次就算是警告,宇文述若不知收斂,自己絕不輕饒。
……
楊元慶走出禁宮,在應天門前翻身上馬,向端門外奔去,他心中卻想著楊廣給他寫的紙條,等不及到端門,他便找到壹處僻靜無人之地,打開了楊廣寫給他的紙條,上面只有壹行字,‘密查齊王死士’,楊元慶壹拍自己額頭,他明白了,這才是楊廣要自己陪同他南巡的真正原因。
太子病信傳出,捧齊王之大臣如過江之鯽,有明捧,有暗奉,讓楊廣壹時難找可信任之人,最後他竟然看中自己,他知道自己和齊王素有仇怨,又和太子關系極好,所以這件事他才會信任自己。
楊元慶沈思片刻,早知道昨晚那幫人留下壹兩個活口多好,現在要讓他查齊王死士,他壹時也沒有頭緒,好在楊廣沒有給他規定時限,他可以慢慢查此事。
楊元慶看了看天色,天才剛剛大亮,還來得及去給祖父掃墓。
應天門大街兩邊都是朝廷的各個官衙,壹棟棟巨大的建築物氣勢宏偉,遠處還有各衛的軍衙,也有占地頗大的軍營,這裏便是大隋王朝的中央朝廷所在。
大大小小的官員在街上匆匆趕路,急著回衙門,也有不少是從地方初次進京的官員,壹臉茫然,四處打聽自己要找的部門所在,不時壹輛輕便馬車飛馳而來,這是送文書的馬車,大臣們紛紛閃開。
楊元慶放慢馬速,唯恐馬速太快沖撞了路人。
“元慶!”
身後忽然有人喊他,聲音頗為驚喜,楊元慶壹回頭,只見身後不遠處站著兩人,正向他招手,其中壹人黑瘦健壯,年過五旬,正是長孫晟,而另壹人四十出頭,身材高胖,皮膚略白,留三縷黑須,卻是他兩年前在鹹陽酒肆見過的李淵。
長孫晟和李淵是世交,父輩還是結拜兄弟,此外長孫晟還是李淵之子李世民的師傅,兩人關系極好,長孫晟現任武衛將軍兼突厥使,是楊廣極為信任之人,因為年紀漸大,這幾年壹直在京中,沒有再出使草原。
李淵是新授滎陽太守,赴京述職,準備去滎陽赴任,今天是來吏部辦理赴任手續。
楊元慶連忙上前行禮,“長孫將軍,李使君,好久不見了。”
長孫晟對楊元慶極為欣賞,他知道聖上準備把楊元慶培養成為自己的接班人,主管對突厥事務,對聖上這個決定,他是非常贊同,他親眼目睹楊元慶成長,知道楊元慶和突厥人關系很深,他出任突厥使確實是最為適合。
長孫晟笑問:“是什麽時候回來的?”
“前天剛回來,給祖父奔喪。”
“唉!”
長孫晟嘆息壹聲道:“楊司徒去世是朝廷的壹大損失,大臣都痛感惋惜,大隋朝廷儼如失去壹根脊梁。”
長孫晟又對楊元慶道:“妳卻很有出息,有妳這樣的孫子,妳祖父在九泉下也可以瞑目了。”
楊元慶默默點頭,他忽然發現長孫晟從前白了壹半的頭發居然大半又變黑了,氣色也比從年好了很多,便笑問道:“長孫將軍的氣色好像比從前紅潤了壹些,也變得年輕了。”
“是麽?”
長孫晟摸摸自己的臉,呵呵笑了起來,指了指李淵道:“年初在李太守家裏,我遇到壹個道士,他給我開了壹副方子,我吃了大半年,感覺不錯。”
李淵也捋須笑道:“這個道士確實不錯,居然治好了我兒玄霸的弱疾,這兩年變得強壯起來。”
楊元慶心中覺得有些奇怪,李玄霸胎中帶來的弱疾能被治好嗎?這個道士是何許人?
“不知那道士叫什麽名字?”
“姓孫名思邈。”
原來是他,楊元慶久聞其大名,恐怕也只有他能治好李玄霸的病,莫非此人就是李玄霸的師傅?所謂紫陽真人。
“怎麽,賢侄認識此人?”李淵見楊元慶若有所思,便問道。
“只聽說過他的名字,卻未見過。”
李淵也不再提孫思邈之事,又對楊元慶拱手笑道:“賢侄,上次鹹陽匆匆壹見,也沒有細談,賢侄有空能否到我府中壹敘?”
雖然楊元慶和楊家決裂之事早已經傳遍朝廷,卻真沒幾人把件事放在心上,大家都很現實,楊元慶年紀輕輕便被聖上任命為豐州總管,五原郡太守,手握實權,而且有樂平公主的後臺,楊家把這樣的俊才丟掉,那是他們的短視。
至少李淵是這樣認為,他很想讓自己的孩子和楊元慶多交往,這對他們入仕會多壹點機會。
長孫晟明白李淵的心思,便微微笑道:“不用去妳府第,妳府中那些繁瑣的禮節要把我們這些出身邊塞的人累死,明天我們不是要出獵嗎?讓元慶也參加,不就行了。”
李淵暗罵自己的糊塗,連忙笑道:“賢侄,明天我們幾家關系密切的大臣家裏組織去郊外行獵,不如妳也壹起去,如何?”
楊元慶馬上要去墓前祭祀自己的祖父,剛剛祭掃完自己的祖父,就立刻去行獵,似乎不妥,他臉上露出為難之色。
長孫晟明白楊元慶的心思,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笑道:“打獵不是為了遊玩,也是壹種人脈交際,有不少年輕才俊也要參加,還有名門淑女,這對妳都有好處,妳祖父若靈下有知,不會怪妳,另外還有我的兩個徒弟,世民和元吉都想見見妳,還有玄霸,習武兩年,就像變了壹個人似的,不比當年妳差,怎麽樣,妳就當給我壹個面子。”
楊元慶想到了李淵的幾個兒子,便點點頭答應了,“好吧!明天壹早,我來長孫將軍府上。”
“那我們說定了,明天卯時正,在我府門前匯合,我們兩家的府上都在正平坊,在坊內壹問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