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梟雄

高月

歷史軍事

  這是壹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李世民、竇建德、王世充、李密、蕭銑、張須陀、李靖、蘇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二十章 貨幣之源

天下梟雄 by 高月

2018-7-2 16:15

  在工部官員的帶領下,楊元慶沿壹條山脈走了約十裏,這是壹座布滿了星星點點銀灰色和土黃色的山脈,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裸露在巖石外的銅礦石和銀礦石。
  而左邊是壹條河流,叫做祖厲川水,直接註入黃河,河寬數丈,由於這裏已是下遊,河水頗深,可以行千石大船。
  楊元慶馬鞭壹指河流,問縣尉張放農道:“這條河離黃河還有多遠?可能行船?”
  “回稟殿下,這裏離黃河還有二十裏,出了這條山谷,再向前走幾裏便是涼川縣,縣城緊靠黃河,這裏河就從縣城旁邊註入黃河。”
  說到這裏,張放農拾起壹塊石頭仔細看了看,遞給楊元慶笑道:“我們小時候就喜歡乘船來這裏‘拾金子’,其實就是撿銅塊,殿下,這就是壹塊天然銅。”
  楊元慶接過銅塊,只覺入手沈甸甸的,呈黃紅色,果然是壹塊天然銅,他點點頭又問道:“這樣的天然銅可多?”
  “以前河灘上遍地都是,但揀的人多了,也就越來越少,不過山上還有,估計這塊銅就是從山上滾落下來。”
  楊元慶擡頭向山頂望去,心中暗暗忖道,這座巨大的山脈至少要采上千年,完全能滿足大隋鑄幣需要,他心中有些迫不及待了。
  這時他們來到了壹座用石塊和樹枝搭建的棚子前,二十幾名冶煉匠人正在忙碌,他們是從靈武郡隨軍過來,他們的任務是冶煉礦石,查看這裏礦石的含銅量和含銀量。
  楊元慶翻身下馬,走近棚子,棚子前站著幾名工部官員,為首之人正是工部侍郎李春,李春主要擅長於建築,但既然擔任了工部侍郎,尋礦冶煉也在他的管轄範圍。
  李春連忙帶領幾名官員上前躬身施禮,“參見楚王殿下!”
  “各位幸苦了!”
  楊元慶笑了笑,走進棚子,見工匠們砌了三座爐子冶煉礦石,便笑問道:“可有煉成品?”
  “有!”
  李春連忙掀開旁邊壹幅油布,只見油布下碼放著十幾塊銀錠和銅錠,楊元慶隨手拾起壹塊銀錠,約三十斤,只是壹塊粗銀錠,還需要繼續精煉。
  李春按耐不住心中的興奮道:“這壹帶礦石的品相相當高,冶煉匠都說罕見,這裏的銅礦品相還要超過紅鐵山,難怪叫做龍寶山,果然名不虛傳。”
  壹種由衷的喜悅之情也從楊元慶心中升起,他仿佛看見了壹船船的銀錠和銅錠運至太原,貨幣開始豐富起來,天下資源都源源不斷流向隋朝,國力愈加強盛。
  這座龍寶山脈或許就是大隋走向強盛的轉折點,他很清楚,擁有貨幣這個最大的資本,意味著什麽?
  盡管喜悅之火已在他眼中點燃,還他還是克制住了激動,對眾官員道:“還是要多做試驗,盡量在各處選礦冶煉,確定這裏是真正的富礦。”
  “殿下請放心,此事下官壹定會妥善處理好。”
  楊元慶點點頭,又回頭對裴行儼道:“留兩千士兵和壹千降軍給李侍郎指揮,盡快在山下修建碼頭,我希望十天之內,碼頭修建完成,屆時靈武郡的船隊就會到來,可以裝載第壹批礦石。”
  “卑職壹定會辦好,只是礦工還沒有著落,第壹次可以由士兵裝船,但以後呢?”
  這也是壹個大問題,楊元慶沈思片刻便令道:“去涼川縣!”
  五百親兵護衛著楊元慶風馳電掣般地向十幾裏外涼川縣奔去,涼川縣是整個會寧郡唯壹的縣城,也是會寧郡郡治所在。
  這裏緊靠黃河,是接中原與西域的必經通道,成為古絲綢之路北線重鎮之壹,素有‘秦隴樞機’之稱,被譽為‘隴上名邑’。
  會寧縣城本身並不大,約二千余戶人家,除了西部十幾條較短的山脈外,沿黃河邊都是灌溉農業區,但由於沙化較嚴重,土質並不好,比起北方的靈武郡和五原郡,實在差得太遠。
  由於農業不發達,使會寧縣的民眾都普遍貧苦,只有壹些商人日子過得不錯。
  楊元慶率親兵壹陣狂風般地沖進縣城,縣城破舊低矮,道路夯得不實,騎兵奔過,漫天塵土飛揚。
  縣城內最好的建築便是郡衙和縣衙,兩座衙門挨在壹起,此時衙門前的唐朝紅白旗已經降下,換上了大隋的赤旗。
  楊元慶的戰馬在郡衙前停下,隨即吩咐縣尉張放農,“去把縣令和縣丞壹起叫來。”
  張放農飛奔而去,這時,會寧郡太守也聞訊出來了,會寧郡太守姓許,叫許誌遠,是個四十余歲的中年人,倒認識楊元慶。
  他原是關北六郡之壹的雕陰郡太守,大業九年因被迫和楊元慶簽署了關北六郡聯合防禦條約,使關北六郡被豐州吞並,當時楊廣震怒,很多關北六郡的官員都被調離,這個許誌遠也貶為會寧郡丞,去年被唐朝升為太守。
  許誌遠認出了楊元慶,嚇得他慌忙上前躬身施禮,“卑職會寧太守許誌遠參見楚王殿下!”
  楊元慶也認出了他,忍不住笑了起來,“原來是妳,許太守,別來無恙啊!”
  許誌遠苦笑壹聲,“殿下,我們有四五年沒見,殿下雄姿依舊,風采不減當年。”
  楊元慶呵呵笑了起來,“妳也不錯,越來越年輕,今天有事情和妳們開會,把長史和司馬都找來,馬上縣令他們也會過來,我有重要事情。”
  “卑職明白,殿下請隨我來!”
  許誌遠將楊元慶請進郡衙議事堂,長史和司馬壹起來見過楊元慶,不多時縣令縣丞也趕到了郡衙。
  會寧郡人口不多,但官員卻壹個不少,頗有壹點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感覺,不過比起河東大郡,這裏的官員明顯寒酸得多。
  在河東倡導節儉,官員們刻意穿上細麻布做成的官服,但臉上都紅光滿面,個個白白胖胖,但會寧郡的官員卻是不得不穿上麻質官袍,大多氣色不好,臉龐黑暗,都顯得很幹瘦,就像風沙太大,逐漸失去水份的荒漠幹屍。
  十幾名地方官員濟濟壹堂,壹個個表情頗為緊張,畢竟是大隋之主和他們這些底層小官開會,而且他們還是唐官。
  楊元慶坐在主位上,他感覺到了眾人的緊張,便擺擺手笑道:“大家自然壹點,妳們已經在會寧郡為官了,我還能把妳們貶到哪裏去?”
  言外之意就是說他們已經在最差的地方為官,應該沒有什麽害怕了,這個冷笑話讓眾人臉上都露出壹絲苦笑。
  楊元慶又對許誌遠道:“許太守先說壹說郡裏的人口和糧食情況。”
  許誌遠站起身道:“我先向殿下匯報,會寧郡目前共有人口五千戶,約三萬人,大多住在黃河邊,這裏土地貧瘠,產量不高,糧食產量也只能是勉強夠糊口,不過本縣地理位置比較重要,河西和西域商人往來絡繹不絕,縣裏很多人都是靠商業為生。”
  才三萬余人,楊元慶沈思片刻問道:“有多少青壯?我是指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
  長史起身施禮道:“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兩個月前卑職剛剛統計過,青壯大約有九千五百余人左右。”
  這個人數令楊元慶微微有些失望,他便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在座官員,“我已決定全力開掘龍寶山脈的銅礦和銀礦,但礦工不足,所以我打算在會寧郡招募礦工,大家看壹看,最多可以招募到多少人?”
  官員們面面相覷,原來是要招募礦工,這種苦力活可不是那麽容易招募到人,大家心裏都有數,只是誰也不吭聲。
  楊元慶見眾人都面露難色,誰也不肯說話,便笑道:“大家盡管暢所欲言,說說難處在哪裏?不要有任何顧慮。”
  縣令韓晉站起身拱手道:“殿下,卑職說兩句吧!”
  “韓縣令盡管說,不要有顧慮。”
  “不瞞殿下,我們顧慮倒沒有,只是事情有點難辦,主要和這裏的民風有關,會寧郡有三怪,壹是瓜果當做糧食賣,說這裏的瓜果產量大,而糧食產量少,第二是乘船比騎馬走得快,這主要是坐船便利,騎馬還要去租賃馬匹,費用很貴,如果是遠處串戶,大家都願意乘船。第三怪就是男人管家,女人在外,意思就是著會寧郡的男人都比較念家,喜歡守著鄉土,不肯出遠門,其實換壹種說法,就是這裏的男人懶,喜歡依靠女人。”
  韓縣令說了壹大通,楊元慶卻沒有聽懂他的意思,“韓縣令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韓縣令苦笑壹聲道:“卑職的意思就是說,不容易招募到礦工,其實關鍵看殿下開什麽價。”
  楊元慶沈吟壹下道:“我需要兩萬礦工,其中壹萬人我可以用戰俘,而另外壹萬人就要從當地招募,所以我打算高價招募壹萬青壯為礦工,至於工錢,和紅鐵礦壹樣,招募的礦工每人每月七鬥米,錢十吊。”
  楊元慶說完,太守許誌遠先笑了起來,“如果殿下肯開這個價,那我保證不僅會寧郡人會踴躍報名,而且平涼郡的人也會吸引前來,十吊錢在這裏就是高工錢,給商人做夥計,每月也不過才五吊錢,還沒有糧食,殿下開出的可是高價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