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壹百壹十七章 關內急變
天下梟雄 by 高月
2018-7-2 16:15
‘轟!’地壹聲巨響,宮門被踢開了,數十名士兵沖進了後殿,王世充已醉趴在桌上,昏昏入睡,在他身旁,心腹宦官的無頭屍體還倒在地上,血已經流幹。
巨大的撞擊聲和凜冽的殺氣將王世充驚醒了,他慢慢擡起頭,醉眼朦朧地望著眼前大群軍士,為首之人手執長戟,惡狠狠地盯著自己,是他手下驃騎大將李君羨。
不等王世充反應,李君羨大喝壹聲,“王賊,拿命來!”
長戟壹抖,迅疾如電地刺向王世充,王世充大吃壹驚,酒意壹下子嚇醒了壹半,他猛地壹腳踢翻桌子,隨手抓過長劍。
沈重的長戟刺穿桌子,‘當!’壹聲和寶劍相撞,寶劍被撞飛出去,但也是長使長戟略略壹偏,王世充躲過這壹劫。
“住手!”
王世充向後猛退幾步,靠著殿內圓柱大聲喝喊。
他指著李君羨厲聲斥道:“李君羨,我待妳不薄,妳為何要殺我?”
“待我不薄?”
李君羨恨得咬牙切齒:“我父親昨晚被妳關在皇宮餓死,妳還敢說待我不薄,妳去死吧!”
他壹躍而上,又是壹戟向他刺去,王世充的酒意已完全被嚇醒,他武藝本身也不弱,不等長戟刺到,他側身向另壹根圓柱躲去。
“妳聽我說,我沒有害妳父親,我絕沒有這個想法!”
王世充壹邊躲閃,壹邊爭辯,“此事我也不知,我撥下錢糧命官員好生善待,這是他們克扣糧食,害死了妳父親,若是我所為,我怎麽還會讓妳領兵,怎麽還讓妳兄弟出去辦事?李君羨,妳想想清楚。”
李君羨當然知道是下面人所為,但罪魁禍首是王世充,是他把自己父親關起來,他已經恨透了王世充,決意要殺他。
李君羨壹言不發,揮戟又刺,這時他已把王世充逼到角落,眼看王世充已無法再躲過這壹劫。
門外忽然傳來了壹聲厲喝:“住手!”
門口士兵紛紛閃開,百余名唐軍湧了進來,為首之人正是李世民。
李世民剛剛接到消息,李君羨去刺殺王世充了,這令他大吃壹驚,現在還不能殺王世充,王世充被殺,南方的各路諸侯就沒有人再肯投降唐朝。
他急忙趕來,在關鍵時刻喝住了李君羨。
李君羨雖然恨極了王世充,但他不敢得罪李世民,李世民掌握著他的仕途,李君羨放下了長戟,狠狠瞪了壹眼王世充,將來再殺他。
王世充已經楞住了,呆呆地望著李世民,他認識李世民,幾年前李世民率軍去雁門郡救駕時,他們打過交道。
壹種從未有過的絕望湧入王世充心中,他終於明白李君羨為什麽敢殺他,已經洛陽城已經被攻破了,甚至就是這個李君羨獻了洛陽城。
他無力地靠著墻滑坐在地上,深深低下了頭,李世民冷冷看了他壹眼,回頭給親兵使個眼色。
親兵走上前把壹頂官帽和壹只紅色小瓷瓶放在王世充面前壹丈處。
“妳選擇吧!瓶子裏是鶴頂紅。”李世民語氣極為冷淡地說道。
王世充慢慢擡起頭,緊緊盯著眼前的兩件物品,他咽了口唾沫,艱難地向前爬走,李世民的嘴角已經露出壹絲得意的笑容。
王世充爬到兩件物品前,毫不猶豫地伸手抓住了官帽。
……
河東道龍泉郡永和縣,這裏緊靠黃河東岸,對岸便是關內道延安郡,滔滔黃河水便從縣城三裏外奔騰而過。
此時天氣嚴寒,大雪覆蓋了永和縣的官道和渡口,人煙稀少,只有稀稀疏疏幾名雪橇行夫坐在渡口邊的亭子裏聊天,等待著客人上門。
就在這時,壹名行夫站起身,指著遠方驚訝地喊道:“妳們快看,有軍隊來了。”
其余幾人都紛紛站起身,他們也看見了,只見壹支浩浩蕩蕩的大軍,正向渡口方向而來,壹眼望不見邊際。
不知誰喊壹聲‘快跑!’,幾名行夫慌忙奔進黃河內,上了自己的雪橇,趕著驢子,向北方逃去……
壹支由三萬人組成的隋軍穿過永和縣,正向渡口浩浩蕩蕩而來,隊伍旌旗招展,氣勢龐大。
在隊伍的最前面,壹桿赤鷹大旗之下,正是楊元慶的心腹秦瓊,秦瓊將三萬突厥騎兵堵進井陘後,他便接到了楊元慶的命令,命他將中井陘之事交給李靖,火速率三萬軍趕赴延安郡。
楊元慶當年有十二口用大馬士革鋼打造的鋒利橫刀,是從虞慶則府中得來,後來這十二口橫刀他分別賜給了十二名大將,並在刀柄上鑄上了號碼。
這種號碼代表著壹種心腹程度,雖然楊元慶從來不說,但大家心裏都明白,比如第壹號橫刀他給了楊思恩,楊思恩雙腿殘疾後便離開軍方從政,目前出任兵部尚書,這把橫刀是楊思恩的鎮宅之寶。
第二號橫刀給了楊巍,雖然楊巍在獨擋壹面、成為壹方諸侯方面,似乎還稍差壹點火候,但在楊元慶的信任程度上,他僅次於楊思恩。
第三號橫刀給了馬紹,他從小兵時便跟隨楊元慶,雖然能力不著,但忠心耿耿,從無壹絲壹毫異心,經受二十年的考驗。
第四號橫刀給了師弟羅士信,而秦瓊拿到的是第五號橫刀。
秦瓊和楊元慶呆在壹起的時間其實並不長,比不上蘇定方,也比不上裴行儼,但他的刀號卻要比這二人要靠前,這種信任程度讓秦瓊心中十分感動。
正是因為有這種信任,秦瓊才更加謹慎地遵從楊元慶的命令,不管三萬突厥騎兵在河東各地怎麽肆虐,甚至突厥騎兵來太原城下挑釁,燒毀了大半個晉陽宮,秦瓊依然嚴令不準出擊。
他非常清楚壹旦太原城淪陷的後果,也非常理解楊元慶的理念,只保住人,壹切財富都可以重新創造。
秦瓊深懂做人之道,關鍵是要明白自己的份量,有的人能做梟雄,爭霸天下,但有的人只能做大將,跟隨創業,而他秦瓊沒有那種野心和魄力,做不了梟雄,他只能做大將,壹同跟隨主公創業。
那麽跟隨楊元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秦瓊從來就不看好李唐,他是齊人,關隴貴族壟斷的唐朝不會有他的前途。
“秦將軍!”
壹名斥候從前方飛奔而至,打斷了秦瓊的思路,秦瓊勒住了韁繩。
“什麽事?”
“啟稟秦將軍,我們發現黃河對面的烏雲堡有唐軍駐守。”
烏雲堡緊靠對岸的黃河渡口,是隋軍修建來控制渡口的軍堡,平時有駐軍五百人,秦瓊沈吟壹下問:“可知堡內有多少敵軍?”
“回稟將軍,具體唐軍人數不知。”
秦瓊也知道軍堡容量不大,最多也只能容下八百人,他毫不猶豫下令,“立刻渡河,夷平烏雲堡!”
大軍浩浩蕩蕩走進了刺骨的黃河冰面,向對岸的延安郡快速行軍而去。
……
楊元慶率領的壹萬騎兵已經抵達了會寧郡,入夜,壹萬騎兵在離會寧縣約五十裏外的壹座山谷裏駐紮下來,士兵們在平涼郡獲得了數百頂帳篷,使他們在寒風呼嘯的山谷內也有了棲身之處。
隋軍在山谷裏找到壹處長約兩裏凹谷,正好可以紮營,也沒有凜冽的寒風侵襲,他們行軍了壹天壹夜,都已經疲憊不堪,吃罷幹糧後便沈沈入睡了,戰馬也進了大帳,也士兵們壹起過夜。
在數百頂營帳中間,壹頂大帳還亮著燈光,那裏便是楊元慶的帥帳,已經壹更時分,他還沒有入睡,帳外斷斷續續傳來淒厲的寒風吼叫聲,不時壹陣飛沙走石,密集的細小石塊劈劈啪啪地打在大帳上。
帳內卻十分寧靜,燈光明亮,雖然楊元慶貴為楚王,是新隋王朝的實際創造者和掌控人,但在軍旅中他卻始終把握著壹個原則,和士兵同甘共苦,包括吃同樣的飯菜和幹糧,甚至住宿也是壹樣。
他的大帳中陳設簡單,地上鋪著兩張羊皮,再有壹條軍毯裹身,和士兵們完全壹樣,稍微不同的是,他有壹張小桌子和壹口書箱。
另外在大帳中間擺放著壹架沙盤,是關內道的沙盤,長寬皆是壹丈,也是由十六塊小沙盤拼成,此時,楊元慶就站在沙盤前,考慮著他的關內道計劃。
在沙盤上插著幾名白旗,分別插在會寧郡、弘化郡、延安郡南部、北地郡、上郡和安定郡內,這是五萬唐軍所分布的位置,另外在河西走廊上的武威郡和張掖郡內又部署著三萬唐軍,在河湟地區同樣也部署有三萬唐軍。
但這壹次,楊元慶暫不考慮河湟地區,在他手中拿著幾面紅旗,包括他手中的壹萬騎兵,裴仁基的壹萬五千豐州軍,以及秦瓊帶來的三萬軍,共五萬五千軍隊。
這壹次不僅要收復自己原有的地盤,同時還要謀取更大的利益。
楊元慶的目光落在了河西走廊上,河西走廊是唐軍軍馬基地,唐軍八成以上的戰馬都是來自河西走廊,他得到了蘇定方的情報,唐王朝在河西走廊的幾大牧場內養了四十萬匹戰馬,已經漸漸到了出欄期,即將配置唐軍。
楊元慶本來不急於考慮河西,但四十萬匹戰馬,這個無比龐大的戰略資源,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延安郡的火油,他怎麽能讓這數十萬匹戰馬落入唐軍的手中?
楊元慶的臉上露出了冷冷的笑意,他探身向前,將手中小紅旗插上了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