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70章 周陽由必須死!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劉德雖然沒說,但汲黯等隨從臣子都非常敏銳的察覺到了,自己家的殿下,自從踏上河東郡的土地之後,就開始變得亢奮了起來,仿佛這裏有著天堂壹般。
  “殿下……”汲黯找了個機會過來問劉德:“您是不是應該考慮順路去拜會壹下平陸候與休候兩位宗室?”
  劉德聞言,點了點頭:“這自是當然!”
  平陸候劉禮跟休候劉富都是故楚元王劉交之子,也都被封在河西郡,離河東郡不遠,此去大陽,正好順路繞壹圈去拜會這兩位德高望重的宗室。
  楚元王劉交是高皇帝劉邦的從兄,同時也是漢家天下的締造者之壹。
  當年,劉邦的崛起離不開劉交的輔佐和出謀劃策,因此,劉邦坐了天下之後,對其論功行賞,先是封為陽信君,其後韓信自己作死,廢為淮陰侯,劉邦將韓信的楚國壹分為二,南邊給了劉賈,是為荊王,東邊給了劉交,是為楚王。
  後來,英布反漢,劉賈戰死沙場,子嗣斷絕,於是荊國消失了。
  於是,劉濞才撿了這個大便宜,得已封為吳王,所謂的吳國,其實就是劉賈的荊國三郡五十三城。
  而劉交這壹脈,在老劉家的諸侯中,名聲壹直不錯。
  劉交本人當年就是謙謙君子,以涵養文化出眾而聞名,在當年,劉交這個名字就是君子的代名詞。
  現任楚王劉戊是劉交的次子劉郢之子。
  而劉禮是劉交的老三,劉富是老四。
  劉禮跟劉富,跟劉戊不同,都是大大的忠臣,前世時跟劉戊的叛亂陰謀做了殊死的鬥爭。
  後來劉禮能襲位楚王,跟他的立場是分不開的。
  這裏,就不得不提壹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了。
  吳楚起兵之後,休候劉富第壹個站出來堅決的站到了朝廷這邊,親自到長安謝罪,表示家門不幸,交上自己的徹侯印信與封國印綬,表示自己已經不配再為漢臣,請求天子治罪。
  這樣識趣的忠臣怎麽能治罪?
  非但不能治罪,還要大大的嘉獎。
  於是,便宜老爹激動之下,就下詔封劉富為楚王,只等大軍滅了劉戊,就扶他上位。
  本來,劉富的楚王之位,已經是不可動搖了。
  但哪裏知道強中更有強中手……
  劉富的哥哥劉禮做的更絕!
  他雖然在行動上落後弟弟壹手,但反應速度和動手能力比弟弟強了不是壹點半點。
  劉禮利用他在楚國軍中與臣子裏的人脈,不斷的給周亞夫通風報信傳遞吳楚虛實,更策反了楚王劉戊身邊的幾個臣子,讓他們故意拖延和延緩吳楚大軍的進軍時間和糧草補給,因此立下大功。
  吳楚之亂平定後,便宜老爹出爾反爾,更以劉禮為楚王,改封劉富為紅候,增封兩千戶。
  於是,劉禮這壹系,從此成了漢家的楚王正統。
  劉富這壹系雖然受此重挫,但其後代開枝散葉無數,兩千年後,成為天朝劉氏最大的壹個源頭,彭城劉氏號稱天下劉姓第壹大族。
  現在,雖然還沒有這個事情。
  但是,平陸候劉禮與休候劉富,是目前漢家宗室之中僅次於劉濞的年紀最長者,僅僅是這個身份,劉德既然來了河東,就不得不去河西走壹趟,拜會壹下這兩位皇叔祖。
  於是,車行向東,順著大河東走,越過河東平原,壹天之後,劉德壹行人就出現在了黃河邊上的古城大陽縣城之下,到了大陽,劉德看了看地圖,再看了看黃河的對面的山川與地貌,感覺有些眼熟,那對面不就是後世的三門峽市嗎?
  那腳下豈非就是後世的平陸了?
  在天朝之時,劉德上學的時候,有個漂亮的女同學就是平陸人啊!
  來到這裏,劉德也是唏噓不已,想當年,他年少沖動時,還曾坐火車來過這裏呢!
  只是物是人非,此時的大陽縣,沒有半分的現代色彩,就是縣城,也是低低的城墻,矮矮的房屋,壹切都跟後世沒有半點聯系。
  進了縣城中,大陽縣的居民們對於忽然到來的貴族車隊,非常好奇,民眾甚至紛紛出門圍觀了起來。
  劉德壹路看過來,發現,大陽縣的居民們面色大都枯黃,顯然大多數的普通民眾都有著營養不良的毛病,許多人身上的衣服更是破破爛爛,打滿了補丁。
  “河東不是向來都是膏腴之地,天下最富嗎?”劉德對汲黯問道:“怎麽民眾皆有菜色,庶民連件完好的衣服都沒有?”
  普通的底層民眾生活困苦,這個劉德自然是知道。
  當今天下,敢說壹定能填飽肚子,時不時還能沾些葷腥的,也就只有關中的農民。
  其他地方的話,基本都是只能勉強做到維持溫飽,甚至有的農民生活極為困苦,常常只能靠稀粥來充饑。
  但這大陽縣的居民的健康程度已經不能用差勁來形容了。
  就算是劉德前世的河間國,也沒有那個縣城的居民是這麽壹副狀況。
  縣城都如此,那農村還敢想嗎?
  身為統治者,劉德很清楚,百姓假如吃不飽了,要餓死人了,那麽,多半就要扯旗造反了。
  口號吹的再響,牛皮吹的再大,不能填飽老百姓的肚子,老百姓就會讓妳知道,什麽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殿下息怒!”見到劉德發怒,壹旁的汲黯連忙道:“臣也不知,可能是這次蝗災影響到了大陽吧?”
  “去問問看!”劉德吩咐道。
  漢家自太宗孝文皇帝開始,披著的皮就是愛民如子,不管怎樣,不管到什麽時候,漢家的太子、天子,也要把這個掛在嘴上,就算是後來的劉徹,在他最困難的時候,見到百姓,也是噓寒問暖,關心壹二。
  對於矢誌繼承太宗孝文皇帝事業的劉德來說,再沒有比讓老百姓過的好壹些更重要的事情了!
  沒多久,汲黯就壹臉灰暗的回來了,他見了劉德,情緒頗為低落,沮喪的道:“殿下,臣已經打聽清楚了,這次蝗災,確實影響到了大陽,大陽縣有數千畝粟米,皆被蝗蟲啃食掉了,因此,城中糧價高漲,民眾實在無錢買米,只能吃樹葉充饑……”
  “河東郡是怎麽搞的!”劉德氣惱的道:“根倉的糧食呢?濕倉裏的糧食呢?怎麽不調來賑濟災民?”
  漢家在河東這個糧倉設置了兩個大型倉儲地,根倉與濕倉,常年儲備著數百萬石的粟米,劉德根本不相信,河東郡沒有能力自救。
  汲黯垂頭喪氣地答道:“這才是臣傷心的原因,臣聽民眾說,河東郡守周陽由與郡尉申屠不和,兩人惡鬥連連,而申屠是大陽人,於是周陽太守不許根倉有壹粒糧食流入大陽……”
  尼馬拉戈壁!
  劉德蹭的壹下就站了起來。
  此時他的心裏只有壹個念頭:周陽由必須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