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50章 經濟(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看著那些大箱子裏裝著的文書,再看看列侯們。
  劉徹知道,這些家夥肯定沒有耐心也沒有那個專註力,去聽或者閱讀如此海量的信息——真要有這個能耐和決心以及意誌力的人,現在,應該不是坐在這裏。
  而是在高闕前線或者地方郡國,兢兢業業的恪盡職守。
  劉徹於是看向汲黯問道:“元德以前,關中最窮的縣,乃是何縣?”
  汲黯聞言,不假思索地答道:“回稟陛下,乃是郁夷縣!”
  劉徹聽了也是感慨壹聲,道:“詩雲:四牡騑騑,周道郁夷……滄海桑田啊!”
  當宗周之時,郁夷就是鎬京的大道所在,也是列國上供的必經之道。
  所過行人,途徑郁夷,目睹道路兩側的阡陌連野,無不感慨王家的富庶和繁盛。
  但今天,隨著歷史變遷和社會變化以及氣候的改變。
  曾經的鎬京,已經被掩埋在黃土麥苗之上,郁夷這個鎬京大道,也就徹底殘破了。
  發展至今,甚至成為了關中倒數第壹的貧困縣。
  這不能不讓人唏噓。
  汲黯卻是沒有太大的感慨,在他看來,休說是郁夷和宗周舊都鎬京了。
  曾經繁榮昌盛的秦都鹹陽,現在何在?
  渭河對岸的瓦礫和青草之下!
  這就是天子壹直所說的歷史大勢,浩浩蕩蕩!
  劉徹道:“尚書令,將過去六年,郁夷縣的戶口變遷以及土地產量和人均牲畜保有量等數字念壹念吧!”
  其實,假如想要震撼人的話,最好念新豐或者槐裏縣的數據。
  那絕對能嚇尿人!
  槐裏縣自不用說,有著茂陵這個目前漢室最大的皇家工程和陵園,槐裏百姓,都已經吃的滿嘴流油,根據繡衣衛報告,槐裏的自耕農甚至已經過上了隔三岔五可以吃壹次葷腥的生活!
  至於新豐,張湯當年打下的底子以及之後的繼任者,張規X隨,做的不錯。
  所以,當地的人均收入、平均畝產以及人均牲畜保有量,遠超劉徹的預估。
  新豐人在今天甚至已經做到了每五個人,就擁有壹匹挽馬或者壹頭耕牛。
  這太可怕了!
  相當於,幾乎每個家庭至少保有壹匹挽馬、騾子或者耕牛!
  這樣的經濟形勢,幾乎已經跟後世的天朝農村,家家戶戶擁有壹輛轎車相媲美了!
  甚至,假如減去通貨膨脹等等因素帶來的影響,他們擁有的還很可能是奔馳、寶馬!
  新豐縣,也因此成為關中乃至於全天下最富裕,最強的縣!
  他們已經徹底進入了全畜力耕作和全曲轅犁深耕的全新階段。
  而關東的壹些偏遠郡縣以及代上之地的許多鄉村,至今還停留在人力牽引耕地甚至刀耕火種的階段!
  新豐百姓,跑步進入了封建社會的最高階段。
  也就是所謂的小康社會!
  而此地百姓,也因此變得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要奇怪許多。
  他們,就像軍人壹般,準時的耕作,準時的播種,準時的澆水灌溉。
  他們又跟文士壹般,常常出錢從少府和大農請來農稷官,指導農業生產,甚至某些大地主和豪強,出於收買人心的緣故,直接從關東的壹個農家學苑,花費大價錢,請來了壹批老師帶著學生來到當地,美其名曰“寓教於樂”實則是駐村幹部。
  以至於,現在的新豐縣,幾乎都快成為了農家和法家的大本營。
  在當地,儒家和黃老派幾乎被趕盡殺絕。
  墨家更是除了提供技術支持時,可以自由出入,其他時候,都插不進去。
  但槐裏和新豐的數據,只能震撼人,但卻不具備說服力。
  要說服他人,使得他們正確認識到世界的變化。
  就必須拿出壹個足夠讓他清楚和了解到這個世界變化的證據和事實。
  還有什麽比郁夷這個曾經關中經濟民生倒數第壹的縣,更有說服力的?
  汲黯聞言,也不多話,微微恭身,就從箱子裏,找到了郁夷縣的歷年檔案。
  然後,他拿在書上,面無表情的念了起來——其實相關數據,基本上汲黯都是記得滾瓜爛熟的,所以他也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先帝三年,郁夷共有戶五千三百二十壹戶,口兩萬三千七百余人,全縣有三鄉二十五亭,計有上田萬七千壹百余畝,中田五萬余畝,下田六萬三千壹百余畝……”
  這是壹個中規中矩的……關東地方縣……
  在關中來說,僅僅是這個人口數字和戶口數字以及田畝保有量,就足夠它排名倒數第壹了!
  更別提,許多列侯都知道,郁夷之所以窮,是因為它的水利設施落後,甚至極度缺乏,此外,當地的地主,不是那麽的友好,幾乎可以說是極盡剝削和敲骨吸髓了。
  至少在許多人記憶裏,都記得,曾經聽說過的壹些民謠。
  宗周之時,郁夷被詩經稱贊道:四牡騑騑,周道郁夷。
  但到了漢室,郁夷百姓紛紛傳唱:漢道巍巍,郁夷躬躬。
  淳樸的百姓,用這樣淺顯的比喻,道明了他們生活的艱難和對其他關中地區的羨慕。
  漢朝的道路巍峨啊,但我們郁夷卻只能弓著身子,蜷縮在壹旁……
  而躬字,本身就是窮字在古代的同聲詞和同解字。
  躬,蜷縮身體,窮,身在穴下。
  從此可知,當年郁夷究竟窘迫到什麽地步了!
  汲黯卻是繼續念道:“昔者,郁夷上田畝產兩石半,中田畝產兩石,下田畝產不過壹石半……”
  這也正常,以前,農業技術非常粗糙,連精耕細作這種現在基本上關中人人都會的耕作技術在當時,屬於被少數老農和農稷官掌握的高科技。
  就像後世北宋汴梁的酒樓裏的廚師們掌握的炒菜技術壹樣,雖然簡單,但,卻被人牢牢控制著,視為禁臠,傳子不傳女的那種!
  然而,現在,別說這種精耕細作的技術了。
  就連曾經被視為屠龍術的天文地理的書籍,也可以在太學和茂陵邑的圖書館裏隨便看到。
  至於,作為漢家《易筋經》和九陰九陽這樣的神功的兵家著作,則徹底爛大街了。
  只要是妳有錢,就可以去直市買到。
  當然,直市售賣的兵書,大都偷工減料甚至錯繆百出。
  想要看最好的,最全的和有著當代名將註釋的兵書,還是要去少府購買,雖然貴了點,但勝在文字精美,用紙實在而且還有當代名將的註釋和解說。
  真是完美!
  列侯們反正就只買也只看少府版本,尤其是掛著某某列侯或者某某將軍註釋的版本的。
  至於號稱當代為官必讀,天子親自推薦,九卿看了都說好的《新農書》則是徹底賣瘋了。
  基本上有誌於考舉的士子,只要有能力,基本是人手壹套。
  而沒有能力,負擔不起購買新農書所需要的資金的寒門士子,也會想方設法的從朋友或者同鄉處借閱,甚至手抄壹部。
  所以呢,在今天,農業技術,再也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了。
  至少在關中,基本上,是個亭長,都讀過《新農書》知道怎麽指導和幫助百姓,進行技術改進,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以及糧食的產量。
  所以,群臣都已經有了準備,面對郁夷的糧食產量暴增的這壹事實。
  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
  郁夷何止糧食畝產暴增!
  整個郁夷的所有經濟數字,在過去六年間,不斷飄紅!
  特別是近兩年,郁夷的人口、戶數以及糧食產量甚至田畝數量,都在向上使勁的蹦!
  蹦的人心慌,蹦的人心喜,蹦的人瞠目結舌,乃至於目瞪口呆。
  許多人都在心裏問著:“這還是郁夷嗎?那個‘漢道微微,郁夷躬躬’的郁夷?怕是六年前的新豐縣也比不上了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