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高闕會戰(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穿越名為“烏海”的湖泊群後,滔滔北河,就已經近在眼前。
在事實上,“烏海”與北河是孿生姊妹。
烏海是北河泛濫時的產物,在某些時候,北河會與烏海貫通,形成壹個巨大的澤國。
沿著北河向上溯源壹百裏,鴻鵠塞就出現在了漢軍的眼前。
鴻鵠塞此時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盛景,只剩下了壹片殘垣斷壁。
匈奴人不懂得維護要塞,只是簡單的維持著它的存在。
而不久前,漢匈的爭奪,徹底讓這個趙武靈王的遺跡,化為廢墟。
望著這個曾經宏偉的塞城,義縱有些沈吟。
自出塞以來,義縱看到了許多秦趙的故城今天的淒涼模樣。
九原城,只剩下了兩面低矮的土墻。
稒陽城,徹底的消失不見,只留下了幾片散落在草叢中的瓦片。
現在,就連鴻鵠塞,也成為了廢墟。
那麽高闕城呢?
曾經被秦人精心維護,視為秦長城的支點的高闕城,又將是壹個怎樣的面目?
還有,這些曾經赫赫有名的雄城,不過七八十年,就淪為廢墟。
就像殷商的朝歌,宗周的鎬京,被青草覆蓋,為黃土掩埋。
那麽,這個世界還有什麽不朽的事物嗎?
這讓義縱有些感慨,也有些害怕。
這讓他想起了自己曾經視為仇敵的周陽由。
當年,他活著,就是為了向周陽由復仇。
可現在,周陽由恐怕已經連骨頭都朽爛了。
英雄豪傑,不世之功,萬丈堅城,不朽霸業,最終都隨時間而消散。
義縱害怕,千百年後,人們會忘記他和他今天的事業。
就像義縱崇拜的那位燕國大將秦開壹般。
“或許,我該向陛下建議,將來在這河間之地,建立壹個紀念性質的建築,永遠紀念那些長眠於此的英雄……”義縱閃動著雙眸:“就如同在仁川港矗立的樓船雕像群……”
這樣的建議,在馬邑之戰後,就曾經被人提起。
但卻因為種種原因,至今還只是提議,甚至無法進入朝議。
但,此番拿下高闕後,義縱相信,再無人敢阻攔相關提議了。
誰阻攔,誰就是在與天下人為敵。
義縱統帥的大軍抵達,鴻鵠塞中,留守的程不識部騎兵立刻出迎。
“末將見過車騎將軍!”留守鴻鵠塞的是壹位漢軍的騎司馬,他來到義縱面前,行了個軍禮,報告道:“程將軍請末將轉告將軍:高闕城,已經不足為患,請將軍做好在高闕城破後,追殺匈奴殘敵的準備!”
義縱點點頭,他已經知道,在河對面,漢軍正在建造壹種可怕的攻城武器。
按照墨家的說法,在那種武器面前,連函谷關都將不堪壹擊。
至於高闕?陷落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
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麽武器,但墨家從不撒謊,更不會有人敢在這種大事上面撒謊欺騙。
所以,高闕必然陷落。
而漢軍,尤其是義縱所部的主要責任,就是要在高闕城破後,盡可能的將匈奴人留在高闕附近。
這也是天子下達的本次高闕會戰的戰略任務——漢軍的戰略,不僅僅只是要攻陷高闕,重奪秦趙故地。
更是要盡可能的通過高闕會戰,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
河陰之戰,只是重創了匈奴兩個萬騎,殲滅壹個,迫降壹個。
其中,匈奴本部只有兩個。
這遠遠沒有達到漢家出塞的戰略目標。
根據戰前的預估,漢軍至少要殲滅四個以上的匈奴萬騎,並且重創四個。
因為,假如高闕會戰順利,那麽,從此以後,再像獲得這麽好的作戰機會,其實已經不多了。
在長安的戰棋推演中,對漢室而言,最糟糕的情況是——匈奴人會放棄整個幕南,龜速幕北,借助大幕的掩護和隔絕,經營西域,通過西征吸血,與漢家對耗。
壹旦出現那樣的情況,對漢室而言,簡直是災難!
而那樣的情況,出現的概率,在漢室的推演中,占了極大的概率!
壹旦如此,漢室就喪失了速勝的可能。
漢匈戰爭,將進入可怕的艱難的拉鋸之中。
此番出塞,漢軍為了將五萬大軍送到這塞外,與匈奴作戰,就動員了幾乎大半個北國,國庫幾乎為之壹幹。
若是遠征萬裏,耗費恐怕要成倍的增加!
所以,為了達成速勝的戰略目標,漢軍必須在高闕城下,盡可能的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不使他們回歸草原。
在這裏放走壹個匈奴騎兵,未來,可能就需要花費數倍於今天的資源去消滅他們。
“高闕城及其附近的具體地圖,已經測繪出來了嗎?”義縱問道。
“回稟將軍,這是少府的堪輿司測繪出的高闕百裏地域圖!”那司馬聞言,從懷裏掏出壹張地圖,遞給義縱。
義縱接過來,看了看,然後下令:“全軍聽令,安營紮寨,明日渡河!”
於是,義縱率領的漢軍主力,就在鴻鵠塞的壹側,安下營寨。
同時,義縱則拿著那張剛剛被繪制出來的高闕地圖,研究了起來。
少府的堪輿司繪制的地圖,哪怕在長安,也是極為難得的珍品。
堪輿司的成員,幾乎每壹個人都是聞名郡國的風水大師。
這些風水大師們,擅長於觀望地形,並且有著很深的地理造詣。
不過,在以前,他們靠著自己的所學和天賦,幹的是招搖撞騙和坑蒙拐騙的買賣。
直到,當今天子上臺,將這些堪輿派的巨頭們收編,讓他們成為漢家專業的地圖測繪師。
望著那張地圖,義縱陷入了沈思。
從地圖上看,高闕要塞,簡直就像壹道閘門,鎖死了陽山南北的交通。
想要穿越陽山,就只能有兩個選擇。
壹:從高闕城後的谷道穿越。
二:繞壹個數百裏乃至於千裏的大圈子,從草原的另外壹側,通過陰山進入高闕的南岸。
幾乎不可能有第三個選擇。
因為,北河和陽山,共同的阻斷了這個可能。
北河,在高闕之東,繞出了壹巨大的彎度,並形成了壹個巨大的落差。
滾滾河水,咆哮著奔流向下。
就如同龍門峽谷壹樣,使得任何企圖繞過高闕的選擇,都變得不可能。
除非,漢軍能飛。
不然,就只能選擇強攻高闕。
至少,這個地圖上,並沒有除高闕外的第二條道路。
當然,妳要是能翻閱高達百丈甚至數百丈的陽山,那就又是另外壹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