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99章 寶鼎真偽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第二天,深埋於魏國後土廟之旁土地中的鼎被完全挖掘了出來。
  經過清洗和擦拭後,這個巨鼎被送到了汾陰侯的府邸之中,隨即被嚴加看護和重重保衛。
  但消息在民間卻馬上傳播開來,其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僅僅半天的功夫,全河東都知道了,九鼎之壹在汾脽被發現。各種有鼻子有眼,摻雜了神怪異談的說法隨之不脛而走。
  安邑,郡守府,周陽由聽完手下的回報,心中震驚無比,問道:“確認是九鼎了嗎?是青鼎?冀鼎?還是?”
  現在的周陽由可是萬分恐懼的。
  實在是九鼎有著太多太多的神秘光環與神聖色彩。
  當年,秦武王自恃其能,向周室索要周鼎,結果為鼎砸傷腳趾而死。
  周室傾覆,秦人欲收鼎於鹹陽,結果周室所藏的幾個鼎全部莫名失蹤。
  秦始皇動員幾千人在泗水裏搜尋了數年,還是壹無所獲。
  這些種種故事,在民間不斷發酵,形成了許多關於九鼎有天命,非人主不能得的神話故事,甚至有人言之鑿鑿的說,九鼎每壹個之上都有著上蒼九主的賜福,沒有天命之人,是得不得鼎的,就算強行得鼎也將死於非命,秦武王就是明證。
  而這些事情說的多了,連知識分子、官僚們也相信,九鼎確實承載了天命,有鬼神護佑。
  如今,劉德得鼎,等於老天爺親自下場參與凡間的權力鬥爭了。
  誰敢與老天爺為敵?
  周陽由想了想,他感覺,現在他要扯旗造反的話,不用天子下令,也不需要劉德說話,他的手下就能綁了他。即使是他自己,也不敢抗拒九鼎的威勢。
  正因為如此,周陽由此刻,只覺得心慌意亂,開始為他莽撞的要挾天使的行為感到後悔了。
  但事已至此,他能怎麽辦?
  壹種絕望的情緒開始浮上心頭。
  “我是不是應該飲毒自殺,以免禍及家人?”周陽由心裏忽然就這麽想了起來。
  漢室天子對於罪臣還是有些寬容的。
  壹般罪臣自殺了的話,基本就不會再禍及家人。
  只是,接下來幾個時辰周陽由幾次準備自殺謝罪,最終都不了了之。
  酒到了嘴邊,他覺得酒可能會苦,苦死可是很慘的事情。
  他想過懸梁,可是想想過去他所看過的懸梁自殺的人的慘狀,又覺得那太痛苦了。
  想投井,可他剛剛準備跳下去,就馬上想到,井水那麽冷,我要跳下去豈不會凍死在裏面?
  就這麽拖著,壹直拖到了下午,這時候,周陽由接到壹張拜帖,拜帖之上,寫著壹句話:故人袁絲謹拜明府!
  袁絲!袁盎!
  周陽由只覺得自己遇到大救星了!
  袁盎可是重臣!
  雖然如今被天子革職,壹擼到底,但誰不知道袁盎跟東宮有著關系,還是丞相申屠嘉的座上賓?
  若能得到袁絲的幫助,那麽,或許能安然度過這壹劫!
  於是,周陽由立刻吩咐左右:“快請絲公進來與我相見!”
  更大開郡守衙門中門迎接。
  ……
  與此同時。
  在汾陰候府邸之中,劉德凝視著矗立於他眼前的這個巨鼎。
  這個鼎高大概80-90厘米左右,寬30-40厘米,目測重量大概在後世的300-400斤左右,換算成如今的重量大概是千斤。
  劉德走上前去,查勘鼎腹和鼎耳,這是現在唯壹能直接辨認出九鼎的方法。
  明史記載,九鼎之上,每壹只鼎的鼎腹都刻有九州的名字。
  另外鼎耳鼎足之上都銘刻了龍紋,因此又號九龍神鼎。
  劉德仔細審視了壹番,這個鼎的鼎腹沒有九州落款,但鼎足和鼎耳都有龍紋,而且是上古時的應龍龍紋。
  再看鼎內鼎外銘刻的山川河流鳥獸鬼怪,劉德站在鼎旁,他感覺他沒辦法證明這個鼎到底是真還是假!
  作為穿越者,還是曾經沈迷過歷史的穿越者,沒有穿越前,劉德在網上看過出土的商代後母毋鼎和方鼎,也看過出土的夏代晚期的二裏頭青銅爵。
  憑感覺來看,劉德感覺這個鼎,像商代中晚期的青銅鼎更多壹些。
  因為,無論鑄造所用的技術,還是工藝來看,都非常接近劉德在網上所看過的壹些商代青銅鼎的風格。而不是夏代晚期的青銅鼎器的風格。
  “假如這是真九鼎,恐怕在我之前的千年之前,商人就已經重鑄過九鼎了……”劉德只能想到這麽壹個解釋了。
  其實這也能解釋的通。
  周室所藏的九鼎,明史記載,重逾千鈞。
  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壹鈞30斤,千鈞就是三萬斤,不管夏代還是商代,都鑄造不了如此重量的巨鼎。
  而且,明史記載,秦武王曾經舉起過雍州鼎,雖然他馬上就被雍州鼎砸斷腿骨而暴斃。
  但在秦武王之前,另壹個武士也舉起了雍州鼎,秦代的史書記載,那個武士舉起雍州鼎後,雙目流血,受傷頗重。
  從這個故事來看,雍州鼎的重量應該在200公斤左右。
  再重,那就不是人力能舉起的了。
  後世的奧運會舉重冠軍,也沒那個大力士舉起過300公斤以上的杠鈴啊!
  因此,從重量、形制和工藝上,劉德感覺,這應該確實是宋國宗室供奉的九鼎之壹。
  但,最關鍵的壹個東西不見了,那就是每壹只九鼎的鼎腹之上獨特的九州名諱銘文。
  沒有這個東西就很難證明眼前的這個鼎是真的九鼎。
  那麽鼎腹的銘文跑哪裏去了?
  望著這個沈默的大鼎,劉德找不到答案,只能猜測。
  “假如它真是宋國之鼎,那就只能有壹個可能,那就是宋國的歷代君王們恥於亡國之辱,自行抹掉了鼎腹的銘文……”劉德想著,但想了想,這很不合理,宋國是殷商後人沒錯,但人家也是周王室的帶路黨,為周武王伐商立下過功勞的。沒道理,他們會有什麽廉恥之心,還會羞於亡國之辱,更何況,明史記載,宋鼎應該是供奉在宋國宗廟的祠堂之中,享受香火祭祀的。
  “到底是真是假?”劉德看著這個巨鼎,搖了搖頭,忽然笑道:“留給後人評說吧!”
  這個鼎,劉德覺得,要是便宜老爹百年不打算將它帶進帝宮陵寢之中,那他也不打算帶到地下去,就讓它安安靜靜的待在長安,等待歷史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有朝壹日,或許能有人為它證明真偽。
  只是那時候它的真偽已經不在重要了。
  至於現在,劉德說它是真的,誰敢反駁?
  這麽想著,劉德就拿起筆在帛書上寫下:寶鼎出汾脽,天命昭昭,光華在漢,兒臣為父皇千秋賀之!
  然後,交給王道吩咐著道:“速傳回長安,請父皇下旨定奪!”
  劉德覺得,以他的便宜老爹壹向悶騷的性格,得了這個消息,恐怕,他也要坐不住,要來壹趟汾脽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