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05章 太初歷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20

  不知不覺,便已是元德九年。
  十余年時間,彈指而過,劉徹也有些唏噓不已。
  此時,整個世界依然壹片黑暗,只有未央宮中庭院中熊熊燃燒的火盆與殿中長明的鯨油燈的光芒可見。
  “陛下,請登車臨朝……”顏異走到劉徹身前,屈膝拜道。
  劉徹點點頭,登上已然準備好的攆車,然後數百名衛士簇擁著他,前往宣室殿。
  今日是十月甲子(初壹)。
  大漢帝國壹年壹度,最重要的國事會議,大朝議已經準備就緒。
  自元德二年後,大朝議的制度漸漸健全並完善。
  在如今,大朝議不僅僅肩負著皇帝與天下郡國群臣見面,並審閱郡國政績、評判官吏表現的任務。
  更是大漢帝國與石渠閣會議平齊的重要國事會議。
  依照劉徹規定的制度,大朝議方是國家立法和修法之地。
  在大朝議上,皇帝與天下人共議過去壹年,朝堂諸卿曾經做出過的決策,曾經設立的法律。
  若有人反對這些決策、法律,可以在大朝議上提出來,並經天下人共議,決定其的廢立。
  不僅如此,大朝議上還有審議國家未來壹年基本財政預算的程序。
  正因為不斷添加了這些功能和權力,所以漢家大朝議也是越開越長。
  元德二年時,大朝議只是從淩晨開到下午,最多到晚上。
  但到了元德四年,這大朝議就變成了連續三日的會議。
  元德六年,甚至足足開了六天。
  去年,大朝議首次進行了分組商議和討論。
  若有穿越者來到此時,恐怕會愕然發現,漢室大朝議,已經越來越像後世的人大了。
  今日,漢家大朝議與石渠閣會議,共同構成了帝國國事協商制度的兩架馬車。
  大朝議是決定修法、立法,審議重要國策、決定戰和、制度國家政策與法律的會議。
  是體制內的自我修復和妥協機制,更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協商會議。
  是中央與地方博弈之所。
  而石渠閣之會,則是統治階級與學術界、思想界、民間代表之間的協商會議。
  基本上,是壹個歌功頌德、阿諛奉承的地方。
  石渠閣會議的與會代表,也基本都是諸子百家的巨頭、精英、軍政兩屆的高級貴族,還有皇族的諸侯王代表。
  自第壹次石渠閣之會至今,討論的問題,也壹直都是空對空的學術問題。
  頂多,在皇帝倡議之後,諸子百家與列侯公卿壹起吹捧壹下過去壹年大漢帝國取得的輝煌成就,共同祝願大漢天子領導帝國人民從壹個勝利走向另壹個勝利。
  諸子百家的巨頭們也都很聰明的從不在石渠閣之會上談論具體的國政。
  於是,這石渠閣還真被劉徹玩成了壹個鼓掌大會。
  當劉徹的攆車抵達宣室殿側殿,他走下攆車之時,整個宣室殿內外,早已經人山人海。
  數以百計的朝臣,濟濟壹堂,齊坐宣室殿之中,在九卿各官的率領下,他們依照著各自排序,恭立殿中兩側。
  而列侯勛臣與諸侯王們,則端坐於殿中兩邊。
  殿外,郡國上計吏及郡國兩千石以上代表則默然而坐。
  今日是大朝議的第壹日,照例將不會議論具體事務,只會總結、表彰或者懲處過去壹年,帝國內部的郡國官吏,同時宣布壹些重要事務。
  是以,郡國上計吏及兩千石們,人人都是忐忑不安。
  這是他們最危險的時刻。
  隨時都可能被叫進殿中,被天子或者群臣鞭笞。
  當然,也可能會得到表彰,甚至升官晉爵。
  “陛下駕臨,百官恭迎!”顏異持著玉笏,走到殿中,沈聲唱諾三遍。
  然後宣室殿之中編鐘齊鳴,數十名唱詩童子用著楚音齊唱詩之《皇矣》,在歌頌上帝神明的頌詞之中,劉徹在數十名侍中的簇擁下,升階而上,端坐到禦座之中,天子十二琉垂下,冕服之中,盡顯莊嚴。
  “臣等恭祝吾皇萬壽無疆!”丞相晁錯率領百官恭拜,齊聲唱諾。
  瞬間,整個未央宮內外,都響徹這朝拜之聲。
  “朕躬安……諸卿平身……”劉徹揮手道。
  然後,群臣便各自落座,數十盞鯨油燈依次被點燃,將這座殿堂照耀得宛如白日。
  “宣詔吧……”劉徹淡淡的吩咐壹聲,禦階之上的顏異立刻恭身道:“諾!”
  然後,他便捧著壹份早就已經擬好的詔書,站立到臺階正中,正色唱諾:“朕聞之: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生死之原!故國雖強,民雖富,未必安也,尊貴高大,未必顯也:在於用之!故桀紂用其材而成其亡,湯、武用其材而成其王。聖人之治國,見其材而審其弊,用其長而去其短,故其享國千年,福澤後世。朕自受先帝遺命以保宗廟,夙興夜寐,不敢忘先帝之訓。
  今日甲子,歲在丙申,群臣陛至,賢與不肖,朕與天下人共視之!”
  詔命既下,大朝議隨之開始。
  太史令司馬談首先出列,奏道:“臣太史令司馬談敬奏陛下:臣自受命陛下,以改易禮法,重定陰陽之序,以合農稷之事,至今凡六歲,賴陛下神靈,社稷之福,今臣幸不辱命,作《太初之歷》,諸事既成,乃敬呈陛下……”
  說著,數位博士擡著壹個箱子,走到殿中,將之打開,裏面裝的正是壹整部已經編纂完畢的《太初歷》。
  自元德六年,劉徹下令讓太史令司馬談牽頭,與司馬季主等名宿、巨頭、星象家、數學家等百余人共同編纂太初歷以來,在司馬談的帶領下,漢家的精英們用算盤、日冕以及其他工具,通過肉眼觀測日月星辰運轉和數學計算,終於測定出了新的歷法。
  這套歷法,劉徹自然早已經看過了,並且交由少府、大農、丞相府共同審核,確認無誤,可以公布天下,作為新歷法。
  這部《太初歷》的誕生,宣告了沿用了數百年的顓頊歷壽終正寢。
  今年的冬十月,也將成為最後壹個顓頊歷新年,自明年開始,漢家將以春正月為歲首。
  同時,這部歷法,第壹次明確提出了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可以有效的指導漢室農業生產生活。
  當然,作為壹部西元前的歷法,妳也別指望他有多精密。
  畢竟,現在漢家數學家們才剛剛將圓周率精確到三點壹四。
  所以,可能過個幾十年,等到數學進步,到那個時候這部歷法可能就將和顓頊歷壹樣被廢棄。
  但在現在,這部歷法確實是漢室乃至於全世界最好的歷法,最精確的歷法!
  劉徹起身道:“善!太史令辛苦了!朕為天下謝之!”
  隨即,他就對群臣道:“太初之歷,朕已觀之,與之顓頊歷相比,精確非常,當布告天下,廣教士民,使四海皆知!”
  “諾!”群臣紛紛頓首拜道:“臣等謹奉詔!”
  但私底下,壹些文官卻起了些不該起的心思。
  “自古改歷易朔,正服色而變法制……”
  “如今,歷法即便,或可上書請改正朔……”
  改朔這種事情,只要做成了,那就是大功!足夠讓壹個人甚至壹個勢力崛起!
  更重要的是,這種事情,壓根不需要費力,也不需要花費什麽功夫、努力,只要嘴巴就行了。
  比起去修渠道、指導百姓改進生產方式,挨家挨戶的督促,可要輕松無數倍。
  更妙的是——壹旦做成了,不僅僅可以讓自身飛橫騰達,載入史冊,受萬世敬仰,還能借此借題發揮,打擊異己,清除競爭對手。
  簡直不要太好!
  唯壹的問題是——當今天子,會不會喜歡?會不會同意?
  上次大家夥鼓噪要去封禪,結果差點被天子抽死,齊魯的同僚,死了不知道多少。
  所以,這些人心裏面有些猶豫,暫時還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觀望觀望,看看反應,或者看看有沒有出頭之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