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08章 奪嫡與投資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5

  戚裏,剛剛落成的東成候府邸之中。
  新上位的東成候郎中令義縱坐在主位,意氣風發,執著綬帶的手指都有些因興奮而顫抖。
  自家阿姐為天子誕下壹雙兒女,且母子平安。
  這對義縱,不啻是壹針強勁的興奮劑。
  在漢室,奪嫡之爭,向來是從皇帝的第壹個兒子出生,就已經吹響了戰爭的號角。
  而過去的歷史也證明了,只要有壹位皇子,能搶先入主東宮,後來者想要將之拉下馬,就要花費十倍乃至於百倍的氣力,都未必能夠成功。
  尤其是,在漢室歷史上,還沒有壹位太子,被人從儲君之位上拉下馬。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義縱自己無意為其外甥鋪路,身邊的戰友和屬下,也會拼命慫恿義縱為此而努力。
  更何況,義縱本人,怎麽可能沒有這樣的野望?
  這從今日聚會的來客,就能看出來了。
  在坐的,基本全是義縱的死黨羽翼,羽林衛中隊率以上軍官,更是悉數在列。
  另外,義縱這次率軍前去討伐朝鮮的路上,也很是收攏了壹些燕薊遼東等地的人才。
  如今,雖然有著考舉,但考舉出去的士子,卻要從四百石的基層官吏做起。
  地方上的豪強家族的子弟,卻對考舉之路,猶豫不決。
  這很容易理解。
  這幫老爺,想做的是大官。
  最起碼也是壹上來,就能發號施令,決斷壹縣事務的千石官員。
  廧夫、遊繳甚至衙役這種要直接與農民打交道,甚至每歲稅收時忙的跟狗壹樣的刀筆吏,許多豪強子弟,自侍身份,不願意汙了自己手腳。
  考舉之路,對他們來說,還不如花錢走貲官之路,貲官雖然說出去難聽了壹些,比不上舉薦和征辟那樣高大上,但至少壹出仕也是天子近侍,朝廷心腹。
  所以,義縱此去朝鮮,還是有不少豪強子弟投奔到幕下,擔任幕僚、食客壹類的角色。
  這也是目前漢室的常態。
  三公九卿,基本上人人都養著些類似身份的門人,食客。
  就是以清廉、剛正聞名的丞相周亞夫,也是如此。
  “主上,夫人為陛下誕下神聖,臣以為,主上當未雨綢繆,早作打算……”壹位在遼東投奔義縱的幕僚,壹開口就勸諫起來:“如今,長秋宮年幼,而宮中諸美人、夫人乃至於少使,皆無所孕,主上可廣結恩義,聯絡朝臣,共舉大事,如太宗立先帝故事……”
  義縱聽了,也是頗為意動。
  當年,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國至長安,繼承大統。
  當時,當年代王王後所生諸子皆夭,而太皇太後也還未入主長秋宮,但在群臣的共推下,太宗孝文皇帝還是立了先帝為儲,隨後太皇太後母以子貴,入主長秋宮。
  如今的局勢,與當年,很是相似。
  當今天子只得壹子壹女。
  不趁著天子只有壹子的時候,趁熱打鐵,將外甥扶上儲君之位,難道要等著其他美人、夫人所產之子盡皆出生,再去競爭?
  老劉家的皇帝,可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加善忘。
  就是名聲最好的太宗孝文皇帝,在女人這個事情上面,也是朝三暮四,喜新厭舊。
  今上雖然看上去,似乎比起老劉家前幾代都更加講情義。
  可義縱,卻不敢將賭註押在皇帝會顧念情分之上。
  就算皇帝真的顧念情分,但情分這種事情,用壹次就少壹次。
  用光了怎麽辦?
  義縱覺得,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自己阿姐考慮。
  趁著如今得機會,為外甥爭上壹爭。
  義縱,當然清楚,在如今局勢下,自己那位剛出世的外甥,是不可能真的就能坐上儲君之位的。
  東宮太皇太後是不會同意的。
  但,不爭上壹爭,天下人豈非會以為皇長子已經自動退出了儲君爭奪戰?
  只有爭了以後,朝臣和大臣貴族,才會知道,皇長子的誌向。
  只是……
  義縱看了看那個幕僚,猶豫著道:“子清啊,皇長子殿下,尚未立儲,以後休得再提神聖之事……”
  漢室,只有皇帝和太子,才可稱為神聖。
  其他皇子,只能稱為殿下。
  義縱雖然年輕,但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面,他還是很理智的。
  但他這壹表態,卻等於告訴部下與幕僚們,他確實有意為皇長子競爭儲君之位。
  自古以來,飛黃騰達的最快捷徑,除了從龍之外,就是定策了。
  眾人精神為之壹震。
  畢竟,大家就算再怎麽熱情,這個事情,義縱若是自己不願意參與,也是壹場空不是?
  於是大家紛紛暢所欲言,各獻其策。
  有人主張聯絡朝臣,上書請立,有人覺得應該先收買宮中貴人,聯絡消息,發動輿論,壯大聲勢。
  “都尉,末將以為,此事還需慎重……”當然也有冷靜的,張次公,就是其中之壹,他起身拜道:“當今之事,關鍵在於,陛下怎麽看……若陛下有意,都尉如此行事,自然不無不可,但若聖意不願,那都尉如此作為,豈非陷夫人、殿下、都尉於險境?”
  “末將以為,都尉不妨鎮之以靜,等待聖意……”
  義縱聽了,渾身都出了身冷汗。
  確實如此。
  今上的為人,素來極有主見。
  決定的事情,便是八匹馬也拉不回來。
  而且,今上睚眥必報的性格,比之先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初,衛氏朝鮮的王子,不過是在朝覲時,被發左袵,以蠻夷自居,就惡了陛下,結果,壹年多壹點,衛氏國滅族亡。
  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麽人能在惡了今上後還能活蹦亂跳的。
  義縱,可不想因為此事,招致天子惡感甚至不喜。
  那就得不償失了!
  只是,倘若他身為皇長子的唯壹外戚,沒有有所動作,勢必將讓朝臣以為,皇長子壹家,只願享清貴之福,那就糟了!
  歷來,儲君之位的爭奪,即是需要皇子們各自的努力,也離不開朝野貴族的支持。
  義縱可是記得清楚,今上坐鎮太子宮時,表面上看著好像是孤家寡人,只能宅在思賢苑與太子宮。
  但實則,在朝中文有袁盎,武有周亞夫、竇嬰,更與館陶交好,根深蒂固,因此無人能撼動今上的儲位。
  而這些關系,在今上還是皇次子時,就已經鞏固。
  若非如此,先帝十子,豈能全部敗下陣去?
  壹時間,義縱真是糾結無比。
  “或許,吾當去請教丞相?”義縱心裏琢磨著,但隨即否決了這個想法。
  當年,蕭何都需要自汙,才能保全自己性命與地位。
  何況如今?
  丞相若是參與奪嫡之事,恐怕未央宮立刻就要地震!
  該怎麽辦呢?
  義縱正躊躇之時,忽然,門房來報:“主上,門外有太仆袁公拜帖!”
  “絲公來了?”義縱臉上不由得露出狂喜之色。
  袁盎袁絲的能量就是丞相周亞夫也要甘拜下風。
  這位當朝太仆,外號知己遍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列侯至交,封疆好友。
  就連東宮太皇太後那裏,袁盎便是布衣,也能來去自如。
  義縱自認自己與這位太仆,並無深交。
  此公選了這個時候遞拜帖,所為何事?
  義縱心中躊躇著,但嘴上卻立刻道:“打開中門,快請絲公入內……”
  他又對自己的戰友、幕僚們拱手道:“諸君,請與吾壹道去迎絲公……”
  眾人自然轟然應諾。
  ……
  袁盎,端坐在自己的馬車之中,老神在在的望著東成候府邸的門檻。
  他壹生都在押註,壹生都在結好未來的巨頭。
  除晁錯實在與他理念不合,矛盾重重外,如今朝堂上,十個朝臣,起碼有八位與他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系。
  宮廷的貴人與宮外的外戚,他更是早早的就結好。
  大家都說,袁絲知己遍海內,人緣天下無雙。
  但只有袁盎自家知道自家的苦楚。
  他朋友確實很多。
  但這些朋友,錦上添花,人人願意,雪中送炭,卻是壹個也無。
  他們或許會看在袁絲這兩個字上,在某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高擡貴手或者予以聲援。
  但真要碰上大事,能保持中立,就已經是很給他袁絲面子了!
  前兩年,他被晁錯壹竿子打落雲端之下。
  除了故安候外,誰為他說過半句話了?
  就連周亞夫都是壹言不發。
  所以,從那時起,袁盎就明白了,他得有壹個足夠粗得大腿來依靠。
  支持劉徹,就是這樣的心理下不自覺做出的選擇。
  可惜……
  這位坊間傳聞的“太宗孝文皇帝指定之隔代繼承人”,確實不愧他太宗子孫的頭銜,壹上臺,就吃幹抹凈,拍拍屁股不認人了。
  對他的定策之功和輔佐之功,雖然也論功行賞,升為太仆,各種事情上也給予了充分的尊重。
  但是,與袁盎想要的東西,還是差了十萬八千裏。
  甚至,死對頭晁錯,依然穩坐禦史大夫的位置。
  晁錯只要還活躍在政壇上,袁盎就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沒有保障。
  他很清楚,假如晁錯有朝壹日失勢,他會怎麽料理對方。
  晁錯絕非善男信女。
  有朝壹日,他要是被晁錯抓到了馬腳,袁盎很清楚,自己會是個什麽下場。
  而袁盎更清楚,他身上的痛腳和黑材料,與他的朋友壹樣多。
  旁的不說,當年他擔任吳相的那幾年,黑材料就多的能塞滿壹間屋子。
  雖然,那些事情,很多都是得到了太宗孝文皇帝默許後幹的。
  但,劉氏向來有制度,連詔書倘若沒有歸檔,就壹律定為偽詔,持詔人處死,更何況連壹個文字證據都沒有的那些破事。
  所以,袁盎現在迫切的需要,壹位足夠強大強勢的盟友來保護自己。
  而義氏,是目前袁盎所能選擇的最好的下註對象。
  義氏外戚,此刻正是方興未艾之時,整個義家,統共就兩個人。
  壹個東成候,壹個義夫人。
  人丁單薄的外戚,很難在政壇有太大的發揮。
  當相對的,天家最喜歡用這樣根基淺薄,難以坐大的外戚家族。
  而且,義夫人剛剛為天子生下壹雙兒女。
  在不是母以子貴,就是子以母貴的漢室宮廷,長子是壹張非常漂亮的先手牌。
  先帝時,如今的中山王劉榮就差壹點,就能被立為太子。
  且,東宮兩位太後,以袁盎所知,對於長孫,可謂是期盼已久了。
  皇後陳氏,固然與太皇太後親愛,但是,袁盎更知道,太皇太後的寵愛,是可能會轉移到新出生的皇長子身上。
  東宮另壹位薄太後,就更不用說了。
  以袁盎所知,薄太後在聽聞皇長子誕生的消息後,喜不自勝,立刻就去高廟賀喜。
  薄太後地位現在是不如太皇太後,但以後呢?
  誰知道呢?
  即使只是薄太後的支持,新生的皇長子,在出生的那刻,其實就已經領跑了。
  有著如此多的優勢,袁盎覺得,今日此行,或許將成為他者壹輩子最成功的投資!
  ……
  東成候侯府的大門緩緩打開。
  幾位下人出了門房,恭立兩側,躬身拜道:“絲公,我家主上有請!”
  袁盎聽了,微微壹笑,擡腳走下馬車。
  迎面,袁盎就見到了壹位年輕的貴族,身著朝服,向他走來。
  袁盎自然認得對方,就是如今新壹代外戚中炙手可熱的郎中令,駙馬都尉義縱。
  他壹個健步向前,拱手作揖道:“鄙人冒昧打攪,萬望君侯,不要見怪!”
  “絲公說的那裏話?”義縱哈哈壹笑,作揖回禮,拱手道:“還請絲公入內詳談!”
  袁盎擡頭看了看,見著義縱身邊簇擁的將校,心裏也是微微點頭。
  義縱崛起太快,身邊能用之人太少,這是弊端,但也是他的優勢。
  所有身邊之人,俱是親自提拔、考察的親信,才幹暫且不說,內部的凝聚力,應當是很強的。
  這樣的人,只要中途沒有如同薄昭壹樣隕落,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跟著義縱進了內室,袁盎也不客氣,徑直坐上客席。
  以身份來說,袁盎身為太仆,與義縱同屬九卿,地位對等,這樣是無可厚非的。
  “鄙人先要恭喜君侯,帥師伐國,開疆拓土,千百年後,青史之上,君侯之名必然可見!”袁盎坐下來後先是賀喜著。
  好話誰都愛聽,義縱也不例外,而且年輕人,很少有太深的城府,幾乎都是喜形於色。
  更何況,還是袁盎這樣當世名臣,天下公認的賢才?
  但義縱還沒來得及謙虛壹二,就聽袁盎道:“可惜,鄙人擔憂,君侯恐怕要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義縱臉色頓時大變。
  他就算是個文盲,也能明白這話的意思。
  義縱的臉上,頓時就不怎麽好看了。
  畢竟,換了誰,被人說要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不會痛快。
  “敢情絲公指教……”義縱強忍不快,拱手道。
  袁盎見了在心裏暗笑幾聲。
  這也是他的優勢。
  別人若是在義縱這樣的年輕外戚面前,如此這般,恐怕哪怕說的再有道理,主人也要發怒,甚至趕人。
  但袁盎從不擔心這壹點。
  他的名望擺在哪裏,哪怕是天子,也要聽他把話說完,才會考慮其他。
  袁盎撫著胡須,微笑道:“君侯可知,如今君侯之姐為陛下誕下皇子,此事固然可喜,但在某些人眼裏,君侯恐怕就要成為眼中釘,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後快了,且君侯之興,何其速也,朝野嫉妒甚至嫉恨者,何其多也?此輩成事不足敗事綽綽有余,以鄙人之見,君侯此刻,如坐壹幹柴之上,只需要壹點火星,恐怕,就是禍及性命!”
  袁盎自然沒有撒謊。
  在政壇上,政敵的種類,多如牛毛。
  有些人,不需要妳去得罪,甚至可能與妳都沒有見面過,但他就是恨妳,妳是沒有辦法的。
  而且,館陶長公主的勢力,何其大也?
  在宮中人脈何其多也!
  毫不誇張的說,館陶要是發瘋了,壹個義縱,說殺就殺了!
  義縱自也知道。
  但他能有什麽辦法?
  如今外甥出生,他就算是什麽事情都不幹,館陶也壹定會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朝野妒恨他的人,也不會因此而放過他。
  義縱在政壇上時間雖短,但也明白。
  放棄作為,無異於束手就擒,引頸待戮。
  當年趙隱王,放棄所有,最後結局如何?戚夫人苦苦哀求,又是個什麽下場。
  這些故事告訴義縱,奪嫡之戰,不是說不爭就不爭的。
  陷入這個漩渦之中,想脫身,也得看妳有沒有那個命!
  他那位外甥,若是晚幾年出生,他或許還能有退路,但既然身為長子,就不得不戰了!
  義縱起身,整理壹下冠帽,對著袁盎深深壹拜,道:“請絲公救我!”
  袁盎在心中點點頭,但臉上卻是露出驚訝的神色,壹個快步上前,扶著義縱,道:“君侯如此大禮,鄙人可受不起!”
  義縱卻是壹副堅決的模樣,堅持拜道:“絲公名動天下,三朝元老,素為我所敬仰,如今,我義氏身陷泥潭,天下非絲公不可解厄,請絲公救我!”
  袁盎嘆了口氣,心裏頭卻是非常滿意。
  義縱的聰慧與敏銳,足夠支撐他未來走的更高更遠了。
  這樣,他的投資,就顯得更有價值。
  “既然君侯如此厚愛,那鄙人就獻醜了……”袁盎躬身壹禮,在義縱耳邊輕聲道:“以鄙人之淺見,君侯當如此如此……”
  義縱聽著,臉上壹時凝重,壹時歡喜,壹時憂愁,壹時猶豫。
  但最終,義縱思慮片刻後,對著袁盎深深壹拜:“絲公大恩,無以為報,來日,縱必結草銜環,以報絲公今日解厄之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