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74章 家宴(二)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5

  與梁王壹家寒暄了片刻後,劉徹來到薄竇兩位太後身邊行禮後坐了下來。
  “今日大朝儀,皇帝感覺如何?”劉徹剛坐下來就聽到竇太後問話。
  “還好吧……”劉徹笑了笑,躬身回答:“仰賴先帝遺德,四海升平,黎庶安居樂業,士農工商各居其位……”
  “這就好!”竇太後點點頭,不再言語。
  薄太後卻適時的開口問道:“皇帝,今年各郡上計吏都已經到了長安了嗎?”
  劉徹聞言,眉頭微微壹皺,心裏明白,看樣子,兩位太後大抵談妥了某件事情,這是在探他的口風!
  放下心中那點小小的不愉快,劉徹露出壹個笑臉,答道:“回稟母後,天下郡國上計吏,皆以送遞郡國上計賬簿,朕命令衛尉和中尉已經將所有賬簿都看管了起來,尚書臺的侍中和尚書們此刻已經開始了清點!”
  “哀家聽說第壹個送遞上計薄的是清河郡?”薄太後接著問道,然後她就感慨了壹聲,道:“哀家好像聽人說過,這位清河郡郡守頗有政績,甚的民心啊!”
  劉徹擡頭看了看薄太後,再看了看竇太後,然後呵呵壹笑,不以為意的道:“既然此人名聲連母後都有所耳聞,想必應當是個能臣罷,朕覺得,這樣的人才不該放在地方蹉跎,當調入朝中輔佐朕……”
  劉徹想了想,道:“光祿大夫壹職自石奮致仕後,已空缺數年,以兒臣的意見,是不是可以將此人調入朝中擔任光祿大夫?”
  劉徹這話,看似是在回答薄太後,但其實,他的眼睛卻釘在了竇太後身上。
  薄竇外戚做了利益交換這是肯定的。
  將壹個自己人放到朝中,這也無可厚非。
  漢室歷代以來,除了已故的太皇太後薄氏外,東宮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會幹預朝廷的人事安排。
  竇太後雖然耳根子軟,但卻不是笨蛋。
  劉徹這麽久以來,私底下的壹些小把戲,要說東宮壹點風聲沒聽到,那是騙鬼!
  當然,投桃報李,竇家的壹些小動作,劉徹看到了也裝瞎子。
  但,那是建立在竇氏外戚不會傷害劉氏天下的這個基礎上。
  不然,別說是舅祖父跟表舅們了,就是丈母娘館陶,劉徹逼急了也能跟她翻臉。
  劉氏天子又不是沒宰過外戚!
  清河郡的事情,劉徹心裏跟鏡子壹樣敞亮。
  竇氏門風很好,但那僅限竇家核心的那幾個人。
  剩下的嘛,就呵呵了。
  只能說,這幫家夥好好的在長安城鬥雞走狗,別出去欺男霸女,落到廷尉手裏,還要劉徹腆著臉去下令釋放,就已經是對國家和社會的最大貢獻了。
  至於那位清河郡郡守,劉徹有所耳聞。
  根據繡衣衛調查的結果,此人姓李名文,當年曾經在章武候門下當過壹段時間的書吏,頗得章武候竇廣國欣賞,其後得竇廣國舉薦,出仕清河郡,壹路從縣令做到了如今的郡尉,也算的上壹個典型的“西漢夢”的代表人物了。
  但是,跟大多數老式官吏壹樣,這個李文,只知道拍竇家馬屁,在清河郡縱容竇氏子弟為非作歹,搞的全郡上下雞犬不寧。
  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這個李文,連竇家的下人跟管家什麽的犯法,居然也不敢管……
  這樣的官僚,劉徹只能搖頭。
  但偏偏,他拍馬屁拍的好,竇家上上下下都給他說好話,因此今年上計,去年還在吊車尾的清河郡,居然有膽量搶在全國郡縣之前,第壹個上計了。
  在知道這事情後,劉徹就已經明白,這位李郡守的升遷,他是攔不住的。
  而且,就算竇家不開口,劉徹也打算找個借口把他弄到朝廷裏來。
  這種有背景的昏官,還是放到朝廷裏用個高級待遇養起來比較好。
  但,此事沒有這麽容易結束!
  在漢室,上計是壹個復雜而多變的過程,上計這個大坑裏,埋的也不僅僅只有三五兩個巨頭。
  劉徹還是很有耐心,等待那位馬屁精自己作死的。
  竇太後聽了劉徹的回答後,卻是很開心。
  老太後壹開心,這家宴的氣氛就變得歡快了起來。
  酒過三巡,竇太後忽然想起了壹件事情,問道:“對了,皇帝當日曾經許諾,要以金屋為禮,迎娶阿嬌為婦,如今阿嬌已為皇後,皇帝的金屋在哪裏?”
  這是壹句玩笑話。
  劉徹自也能聽出來,他呵呵笑道:“皇祖母無需著急,朕為天子,自然言出必踐!”說著劉徹深深的看了壹眼劉武。
  竇太後的話雖是玩笑,但是,這背後未嘗沒有借這個笑話提醒和敲打劉徹履行他的某些承諾。
  只能說,某些人的吃相和作態未免太難看了。
  但竇太後既然這麽打趣,劉徹自也不願意放過這個好機會。
  他微微笑著道:“像前些時候,朕就說過,取朝鮮之後,朕將裂朝鮮國土,以嘉皇叔匡扶社稷之功!”
  劉武連忙帶著自己的子嗣出列脫帽拜道:“陛下厚恩,臣惶恐……”
  劉徹呵呵的笑了壹聲,頗為玩味的道:“皇叔快快請起,這當不得,而且,今日乃是家宴,在這裏,只有家人,沒有君臣,朝中的俗禮,朕的意思,就免了吧!”
  漢室家宴,向來有這麽個傳統,皇帝通常都會要求與會者不要拘泥君臣之別。
  但誰又敢當真?
  反正上個壹個當真的淮南厲王劉長如今已經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劉武自是唯唯諾諾壹番,然後才領著子嗣們起身入座。
  劉徹卻忽然對著坐在壹角的小豬道:“阿彘今年五歲了吧?”
  小豬的母親連忙帶著小豬出列叩首道:“蒙陛下垂恩,今年七月阿彘就要滿五歲了……”
  “先帝在日,對阿彘甚是喜愛,常常召至禦前……”劉徹裝模作樣的感慨了兩句,然後才故作姿態地說道。
  王娡連忙叩首:“先帝洪恩,臣與阿彘常常感激涕零……”
  劉徹嗯了壹聲,不置可否,但卻忽然道:“阿彘,來,到朕身邊來!”
  年幼的小豬不明所以,但在看了壹眼自己母親後,乖乖的來到了劉徹身邊。
  劉徹看著這只小豬,心情真是復雜無比。
  良久他才嘆了口氣。
  前世種種,皆以是過眼雲煙,如今的小豬,不過是個毛都長齊的小屁孩,再怎麽聰明,那個寶座,也輪不到他了。
  “阿彘給皇帝大兄問安!”小豬卻是壹板壹眼的叩首拜道。
  “阿彘,大兄問妳,妳可願替大兄分憂,永鎮東疆,與劉明壹道,撐起我漢家東方的邊境?”劉徹圖窮匕見。
  小豬今年要七月才滿五歲,哪裏有什麽見識,連字都估計還不會寫。
  但他很聰明,知道察言觀色,也明白,如今這個在他眼前的皇帝大兄是決定他命運的關鍵——對小孩子來說所謂的命運,大抵可能是好吃的好玩的。
  於是,為了好吃的和好玩的,劉彘很乖巧地答道:“大兄有命,臣弟豈敢不從?”模樣和架勢倒是有板有眼的,想必之前王娡沒少費心思教導和教育他。
  “善!”劉徹根本不給旁人反對和異議的機會,抱起小豬,就在他粉嘟嘟的臉上親了壹口,道:“那阿彘以後就是我漢室的遼東王!”
  遼東在漢初倒是壹度曾經是諸侯國,如今再分為諸侯國,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王娡的臉色在這剎那就變成壹片雪白。
  遼東?那可是燕北寒苦之所,據說壹年四季都冷的要命!
  更關鍵的是,遼東毗鄰匈奴和東夷,是漢室邊疆,壹有戰爭,遼東王那還不是首當其沖?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