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06章 兩個任務(二)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8

  耳中聽著天子的話,郅都條件性的反射鞠躬:“不敢!壹切旦唯陛下之命!”
  這也是法家大臣的好處了。
  甭管多麽不合理和冷酷的命令,他們都會堅決的貫徹到底!
  更要命的是,法家的人,在很多時候,連自己的命也不當命看,就不要去想,他們會把其他人的命當成壹回事了。
  周亞夫卻是有些擔憂地問道:“陛下,這樣會不會太急了壹些?”
  劉徹壹聽,就頗為欣慰的笑了起來。
  若在八年前,他這樣下令,周亞夫要質疑的就不是“急”,而是“有傷天和,還請陛下三思”這樣的話了。
  “急”這個詞從周亞夫嘴裏蹦出來,表明這位大漢丞相,事實上已經成為了壹個隱形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分子。
  今天的周亞夫,妳或許可以將之稱之為“溫和殖民主義”或者“溫和帝國主義”。
  但再怎麽“溫和”的殖民主義或者帝國主義分子,終究都是要吃人的。
  他與極端的好戰主義者和擴張分子之間的區別,或許只在於,他希望平穩、安全,更有效率的吃人。
  而前者,則是不管三七二十壹,吃了人再說。
  就像現在,他聽聞了劉徹布置給郅都的任務,首先的反應,並不是阻止劉徹和郅都這麽去做,而是覺得這樣做“太急”或許可能出問題。
  “丞相無需擔憂……”劉徹微微笑著,安慰著周亞夫:“相信朕,夷狄諸族對於強權的服從性和對於剝削的忍耐,遠遠超出朕與丞相的想象之外!”
  事實上來說,除了諸夏民族之外,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如同諸夏民族這樣勇敢、頑強和善於且勇於反抗的民族了。
  自從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的那壹聲吶喊響徹天地之後,漫長的兩千年歷史之中,無數的英雄豪傑揭竿而起,埋葬了壹個又壹個看似強大、不可壹世的王朝。
  前赴後繼,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始終貫穿了中國的歷史。
  幾乎沒有壹年,沒有農民不造反。
  無論是文景之治也好,還是貞觀之治也罷。
  甚至是劉徹自吹自擂的所謂“元德之治”。
  廣大農民,也從未停止反抗。
  元德四年,濟南國的章丘之變,就是這種精神的具體體現。
  好在,如今的中國百姓,在劉徹的精神麻痹和忽悠以及拉攏之下,還停留在反貪官不反天子,做壞事的都是貪官,長安天子是愛民如子的。
  所以,所謂的“元德之治”還可以繼續吹下去,不用擔心變成天寶之衰。
  但其他民族和其他國家呢?
  就拿這草原來說吧!
  以目前劉徹所知的情況,過去,匈奴統治草原時,非本部的各部,每年需要定期向單於庭朝貢牲畜、奴隸、奶酪、皮毛以及其他各種物資。
  幾乎占據了壹個部族每年產出的三成以上!
  某些部族,甚至需要向單於庭朝貢超過該部壹年產出五成以上的物資。
  至於像鮮卑、烏恒這樣的附庸和奴隸部族,那就更慘了!
  每年除了定期的朝貢之外,單於庭還會時不時的要求他們貢獻士兵、戰馬以及獵犬。
  敢不服從,就是殺殺殺!
  而從老上單於至今的數十年歷史中,匈奴人從未遇到過任何部族的反抗。
  每年,各部都需要大量的向單於庭貢獻。
  而單於庭需要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卻是少之又少。
  這種殘酷的剝削,使得很多大部族,哪怕人口數以千計,牲畜數以萬計,依然窮的響叮當。
  即使部族的高層,過的生活,也是緊巴巴的。
  但沒有人敢去反抗,甚至沒有人質疑匈奴人的這種做法。
  上至部落高層,下到牧民和奴隸,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據劉徹所知,即使是匈奴的本部,剝削也非常嚴重。
  許多被俘的匈奴戰俘,都敘述過他們過去是如何被剝削和奴役的。
  即使是樓煩、折蘭、白羊這樣過去被稱為匈奴三架馬車的單於庭嫡系部族的戰士,也沒有什麽積蓄。
  壹旦遇到災害,就要餓肚子。
  為了不餓肚子,他們就只能去劫掠。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西漢的草原。
  也在宋代的草原上演,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的理由就是——遼國皇帝曾經羞辱他和他的父祖,並且殘忍的剝削和壓迫他們。
  具體怎麽羞辱的呢?
  據說,遼國的皇帝天祚帝曾經讓完顏阿骨打的父親穿裙子跳舞。
  至於壓迫和剝削,那就更厲害了。
  女真人壹度被逼得餓殍無數,即使這樣,也沒有人敢反。
  只能乖乖的忍受遼國的剝削和壓迫,直到完顏阿骨打上位,積蓄了力量,同時看準了機會,才敢造反。
  至於蒙古人,那就更慘了。
  他們被金國貴族和官僚,肆意淩辱和剝削。
  成吉思汗的祖先和他之前的很多位蒙古部族首領,都是被女真人抓走後處死的。
  他們反了嗎?
  沒有!
  無論是女真還是蒙古,在他們弱小的時候,不管遭遇怎樣的剝削、壓迫和羞辱,都敢怒不敢言。
  何曾出現過像中國的農民起義這樣悲壯的場面?
  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欺!
  在這樣的起義聲浪中,曾經橫掃世界的秦帝國轟然倒塌,席卷了大半個地球的蒙元帝國分崩離析。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劉徹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遊牧部族的反抗了。
  但可惜,周亞夫不知道啊。
  他還以為天下人,無論華夷人心都是相同的。
  這也是中國人的思維特性,以己度人,總喜歡將自己的民族特性代入其他民族,完全不顧兩者的巨大差異。
  對此,劉徹不需要對周亞夫解釋太多。
  事實會證明壹切的。
  事實會告訴天下人:其實啊,神州之外的人類,在忍耐和忍受方面的天賦,已經點到Max了。
  這也是劉徹為何執意要殖民的緣故。
  中國的老百姓,太難伺候和剝削了。
  稍不如意,他們就要抄起家夥,殺皇帝全家,把貴族吊起來掛路燈。
  還是去殖民和剝削其他人安全。
  最起碼,殖民地的反抗,譬如說三哥家的反抗,通常最多也就是不合作……
  而且,壹般都是來自於上層,只要搞定了上層,下面的賤民,會自動自覺的在老爺們的鞭子下幹活的……
  當然了,幕南不是印度,它就在神州附近,幕南草原生態也與中國的生態息息相關。
  至少,若是幕南變成壹片荒漠了,那中國也肯定討不了好。
  最起碼沙塵暴和大河變成黃河的惡果,就足夠子孫後代受苦無窮了。
  所以,不能將幕南當成殖民地來對待。
  不能抱著那種,榨幹資源和財富,就可以拍拍屁股離開的態度。
  對於幕南,劉徹是要當成本土來經營的。
  既然是本土,那麽同化和融合,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所以,劉徹回頭看向郅都,接著囑托道:“卿此行,除了殺人,還需施恩!”
  “請陛下明示……”郅都卻是有些搞不懂了。
  前面,天子還在殺氣騰騰的要求他對幕南各部施加嚴苛的壓力,甚至要用高壓政策來摧毀幕南各部的根基,轉頭就要施恩?這唱的是哪壹出?
  但劉徹心裏的想法,卻始終是不變的。
  “愛卿此去幕南,乃是持朕之節,為民做主的!”劉徹淡淡地說道:“朕即為天下王,自不會坐視,幕南各族之民,為暴君苛政之虐,卿此行,當牢記以‘生民為要’”
  “所過各部,當召集部族長者、百姓,詢問其生活之苦、難之事,執法為民,為民做主!”
  “凡有殘害、虐待、苛待百姓之貴族,皆殺而示之,懸其頭以告四方,名申中國法度!”
  “此外,詩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忠勇軍、樓煩軍及歸義胡騎之中,多有未婚配者,愛卿此行就順便為諸將士解決壹下人生大事罷……”
  這壹席話壹出口,劉徹的幕南政策,就已然成型了。
  壹方面是高壓和鐵腕統治,強制摧毀幕南過去舊有的壹切社會制度和秩序,將之納入中國制度和法律體系之下。
  幕南各部之中的高層貴族,倘若識時務,大約還可以混壹個漢室戶口本,嘴巴甜壹些,乖巧壹些說不定還能混壹個富家翁的下場。
  若是不識趣,自然統統殺光,斬草除根,不留後患!
  同時,將這些渣渣的部眾和牲畜,全部遷徙到漢家各大列侯的封國,為漢室建設添磚加瓦。
  而在另壹方面,則要做足場面,做足樣子。
  漢室和漢軍必須在整個過程之中,扮演正義使者和為民除害的大俠形象。
  殺人,不能講因為這個人是因為不服長安和漢室,而是要告訴其他人——我們殺他,是因為他是個壞蛋?他為什麽壞?因為他殘酷的剝削和虐待他的人民,大漢王師替天行道,播中國恩德於四方,伸張正義於四海。
  道德光環Max,人品Max!
  如此,各部牧民,自然就會簞食漿壺以迎王師。
  除了這兩條腿外,為了加速民族融合和同化速度,劉徹再次祭出了自己屢試不爽的“後、國救國”“大棒興國”政策。
  忠勇軍、樓煩軍以及其他漢室的狗腿子,將承擔起此番救國的重任。
  他們的大棒,將是民族融合的急先鋒。
  護濊軍當年在安東就幹的很不錯。
  事實證明了,在和平條件下,最佳的同化和融合方法,就是大棒興國,後、宮救國。
  中國人越多,夷狄就越少。
  最終,壹代人之後,整個幕南盡諸夏。
  ……
  夜幕降臨之時,郅都才出了未央宮,乘上回家的馬車。
  郅都是個清官,盡管他如今已經貴為大漢九卿、執金吾、昌武侯,食邑五千七百戶,他的三個兒子,長子建、次子信、庶子翁,都被萌為侍中,隨侍天子左右。
  但他的家宅,卻依舊簡單而貧寒。
  總共就壹個院子,十來個房間。
  這在漢家九卿之中,是獨壹份的。
  廷尉趙禹,天下皆以為廉,是大大的清官,但,他的家宅卻是富麗堂皇,僅僅是仆人和管家就有著百余人。
  然而,郅都府中,攏共就十來個下人七八個侍女。
  旁的貴族家裏必備的歌姬團,他這裏壹個也沒有。
  因為,郅都除了是九卿,還是壹位將軍。
  當年,高闕之戰,他帶著灞上軍和棘門軍的同袍,壹路北上,在河陰與匈奴激戰。
  那壹戰,灞上軍和棘門軍都被打殘了。
  至今都還沒有恢復元氣。
  作為主將,郅都除了盡力給他的部下爭取待遇外,唯壹能做的就是贍養孤寡,照顧傷殘了。
  過去兩年,他每年的俸祿和封國的租稅以及加恩封國的稅賦所得,大部分都被拿出來去照顧那些孤兒寡母和傷殘手足了。
  甚至,他還在自己的封國昌武縣拿了最後的積蓄,開了壹家學苑,專門接收那些失去了父親的孤兒。
  撫養他們,教育他們,培養他們。
  使他們能夠在失去父親後,不至於顛沛流離。
  由是,郅都也因此成為了漢家諸多列侯將軍之中,最有人望的將軍。
  過去兩年之中,郅都擔任執金吾期間,多次奉命去視察和檢視南北兩軍和灞上軍、棘門軍的訓練。
  每到壹處,無數的士兵和軍官,都爭先恐後的排著隊,側立在道路兩側迎接他。
  就連市井之中的遊俠們,也以郅都為偶像。
  但凡有人聽說有小人在背後中傷和詆毀郅都,不需要別人慫恿和暗示,就會有人提著刀子找上門去,找到那個小人,割下他的頭顱,然後提著腦袋去衙門自首。
  哪怕最終被判處死刑,這個遊俠臨刑之時,也是昂著頭顱,在壹片歡呼聲中光榮的死去。(但這其實不可能,沒有任何漢室官員,會判處壹個因“義”殺人的義士死刑,了不起就是流放……)
  自然,當郅都回到自己家時,他被自己眼前的景象震驚了。
  他家的巷子內外,停滿了馬車,數不清的人頭,在夜幕之中湧動。
  這些人壹看到郅都回來,先是歡呼了壹聲,然後就紛紛拜道:“君候!君候!吾等願隨君候,遠赴幕南,為國效死!”
  這些人之中,有儒生,有退伍的老兵,也有市井之中的遊俠,更有著列侯子侄,士大夫子弟。
  甚至還有壹些是在長安各衙署任職的官吏。
  如今,他們齊聚於此,只為了給郅都效命!
  這讓郅都看了,真是感動不已,連忙走下馬車,對著眾人拜道:“都不敢當諸公之望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