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90章 匈奴最後的指望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天色漸漸灰暗,北風在山崗之間呼嘯而過。
  乘著戰車,郅都走在漢軍的戰場上。
  壹具具英雄的遺體被擡起來,由馬車運到後方的營壘中。
  但戰死者是如此之多。
  以至於漢軍哪怕連民夫的板車和小推車也調用了,也根本不夠。
  “將軍,張都尉的遺骸找到了……”壹個軍官策馬來到郅都身邊說道。
  “帶我過去……”郅都深深吸了壹口氣,灞上軍騎都尉張威,是這次戰鬥漢軍方面陣亡的最高級別的軍官。
  張威出生名門,他的祖父即是大名鼎鼎的趙王張敖。
  張敖的父親,即是張耳!
  張氏家族是秦末義軍中最為矚目的家族之壹。
  漢室鼎立後,因為張耳的緣故,張敖得以承襲趙王爵位。
  並且因為張耳跟劉邦之間的親密關系——在秦末起義以前,劉邦與張耳就已經惺惺相惜或者說臭味相投了,有野史說,高皇帝微賤之時,曾經滯留張耳家中長達數月,至於兩人到底幹了些什麽,不足為外人道也。
  但,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是——高皇帝將自己的愛女,魯元長公主下嫁給了張敖,並且安排了魯元長公主之女張嫣和惠帝劉盈之間的婚事。
  並且,哪怕張敖後來卷入了貫高的謀逆案之中,也得到了準許辯解和洗清自己的機會。
  而不是跟韓信啊英布啊韓王信啊彭越壹般,直接宣布謀逆處死。
  更重要的即使是如此,張敖也僅僅被貶為宣平侯!
  由此可見這個家族與高帝之間的關系,已經超越了君臣關系。
  更像家人壹些。
  高帝駕崩後,呂後執政,宣平侯家族盛極壹時!
  魯元長公主的威名,誰不忌憚?
  連齊王劉肥都要跪舔!
  那個時候的宣平張氏,真真是驕傲無比!
  張敖之子張偃,甚至得封魯元王!
  但呂後壹死,諸呂壹滅,宣平侯家族也就風吹雨打去。
  魯元王張偃被貶為南宮侯,這還是看在他姐姐惠帝皇後張嫣的面子上。
  其他張氏子弟,則是殺的殺,流放的流放。
  前兩年,當今天子覺得現任南宮侯是個廢物,找了個借口,連南宮侯的爵位也罷黷了。
  轉而將南宮縣封給了先帝的第七女,長沙王的妹妹,唐姬的女兒為湯沐之地。
  但是,不得不說,張氏的祖宗余萌是非常深厚的。
  張敖的第三子信都候張侈,在臨死之前,將自己的兩個兒子托付給了其父的老臣,故漢中太守田叔。
  本意是希望,田叔能照看壹二。
  但誰知道,今上即位後,非常尊崇和尊敬包括田叔在內的老臣。
  於是,張侈的兩個兒子,因此得以準許參軍。
  長子張威甚至被放到灞上軍之中,而次子張武,則成為了當今天子的貼身侍衛之壹。
  但現在,張威卻靜靜的躺在了血海之中。
  郅都走下戰車,看著連屍身都有些破碎的張威,感嘆了壹聲,道:“好漢子啊!”
  張威的身上,至少十七處傷口,全部都在正面!
  他已經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了世人,他沒有辱沒自己的祖先的威名,也沒有讓田叔失望。
  只是……
  郅都轉過身來,看著左右,道:“傳我的將令,從今往後,禁止校尉以上軍官沖鋒陷陣!”
  張威本來根本是不可能死的。
  但是,他依仗自己八尺身高和壹身強壯的力氣,每次沖鋒都沖在前面。
  於是,他成了匈奴人眼裏的眼中釘。
  被上百人舍生忘死的圍攻!
  這才是他戰死的真正原因!
  像他這樣的行為,值得尊敬,但不能提倡!
  國家培養壹個合格的都尉容易嗎?
  就像張威,他在田叔門下學習二十年,然後入伍,從壹個隊率做起,做到灞上軍的騎都尉,秩比千石的高級武將。
  假如他沒有戰死在此,那麽,未來,未嘗不能獨領壹軍,獨當壹面。
  但他死了。
  田叔公二三十年的教育和栽培,都白費了。
  國家更是損失壹位大將!
  而這原本是不必要的!
  此番灞上軍和棘門軍,隊率以上軍官,戰死接近壹半,就是活著的,殘疾者也接近了三分之壹,其他人也都或多或少有傷在身。
  棘門軍騎都尉王勇,跟是身被十余創。
  就算恢復了,估計也不能再上陣殺敵了。
  郅都是很反對這樣子的。
  高級將領,太寶貴!
  尤其是經歷這樣壹場大戰的高級將領的經驗,尤為珍貴。
  但現在,灞上軍和棘門軍的兩個騎都尉壹死壹傷。
  隊率以上軍官,損失慘重。
  甚至可以說,灞上軍和棘門軍的騎兵建制已經不復存在。
  最少需要三年才能恢復過來。
  而倘若那些軍官能活下來,要不了半年,灞上軍和棘門軍就又能活蹦亂跳的走上戰場了。
  “今天,諸君將我軍戰死者的遺骸盡量清理出來……”郅都對左右的官員吩咐:“明日,吾將親帥全軍將佐,為陣亡將士入殮!吾將親自上書陛下,請將諸將士遺骸,葬入茂陵!”
  這些英雄值得陪葬帝陵,與天子同在,永享祭祀的榮譽!
  在過去,陪葬帝陵,這是只有高級貴族和兩千石以上大臣才有的資格。
  但今上即位後,修改了這條規則。
  今上,準許了大量的義士、英雄,陪葬霸陵和陽陵。
  特別是吳楚之亂中死王事的官吏、士兵,都被準許陪葬陽陵。
  還特地在陽陵之南,背陰之地,為這些官吏、士兵,單獨建立了壹個陵園。
  這是現在漢家天下百姓心裏的最高榮譽。
  陪葬帝陵,不僅僅意味著可以得到國家祭祀,更意味著自己的先人在九泉之下依舊能得到先帝的庇佑!
  更是壹種拉近劉氏和天下官吏、百姓之間距離的辦法。
  畢竟,皇帝高高在上,尋常人連見都見不得。
  在以往,哪怕妳對皇帝再忠心,皇帝也不知道啊。
  而且,對中國的貴族士大夫以及百姓來說,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
  社稷是劉氏的社稷,與多數人,還真是沒有什麽關系。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但,假如某人的先人,葬在帝陵。
  這就不同了。
  這意味著此人的祖先與先帝同在,這意味著此人既是皇帝的家臣,家兵、家官。
  這意味著,忠臣和義士,不用在擔心皇帝不知道妳。
  忠臣義士死後,無論高位高低,只要具體事跡被確認,就可陪葬帝陵。
  死後依然追隨自己的君王,在九泉之下,輔佐和侍奉。
  上次馬邑之戰的戰死者,就全部被準許入葬茂陵。
  天子親自參加了戰死將士的葬禮,還下詔賜予這些將士每人壹件冥器,準許他們在九泉之下,依舊為其臣子。
  同時準許這些人的家族,在他們的靈位上,銘刻上壹個“禦”字。
  這極大刺激和鼓舞了漢軍的士氣。
  此時,郅都將這個事情說出來,也算是壹種安慰和告慰。
  將收斂戰死者遺骸,同時裝殮的事情視察了壹遍後,郅都回到漢軍大營,等待他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首先就是要接見那些投降的夷狄。
  此戰,漢軍重創了匈奴兩個萬騎(休屠部族和須蔔氏族),徹底殲滅了當屠氏族的萬騎,繳獲了當屠氏族的大纛。
  同時逼降了渾邪部族的萬騎,另外還有上萬夷狄投降。
  這些夷狄,都是先前被驅趕來的炮灰。
  模樣有些怪異,既不像匈奴,也不像中國人種。
  據他們所說,他們是被匈奴滅亡的大宛遺民。
  同時,他們跟大夏王國有些關系。
  大宛什麽的是哪個犄角疙瘩的夷狄之國?郅都不知道。
  但這大夏就不得了了!
  劉氏遺落在外的親人啊!
  當今天子甚至說過“不復大夏,朕妄為人子,愧對先帝及列祖列宗。”這樣的話。
  所謂皇帝動動嘴,臣子跑斷腿。
  君王的意誌,既是大臣的目標!
  所以呢,郅都直接無視了大宛人的樣貌,反正,這個事情是天子要去考慮的問題。
  大宛人既然跟大夏有那麽壹點點關系,那就留下來吧。
  正好漢軍也需要大量的免費勞動力。
  至於那渾邪王的投降,倒是有些意思。
  作為漢室高層,郅都當然知道,大鴻臚公孫昆邪這些年壹直在致力於說服渾邪部族歸漢。
  甚至將此事列為了大鴻臚衙門的重點工作。
  而現在渾邪王降了他郅都。
  “公孫老兒,估計要跳腳了……”郅都在心裏笑了壹聲。
  但公孫昆邪的意見和態度,無足輕重。
  大鴻臚衙門甚至都已經快被排擠出九卿了。
  今天的漢家,武人當政,像大鴻臚這樣的衙門,已經可有可無了。
  沒看到考舉士子寧願去基層,也不願意被分配到大鴻臚衙門養老嗎?
  所以,郅都也只是壹笑,就沒有理會公孫昆邪可能的反應了。
  倒是那渾邪王,壹見到郅都,就跟見到親人,當場就跪了下來,叩首拜道:“外臣敬拜上國衛將軍,恭問漢天子聖安!”
  此人的表現,郅都並不意外。
  不過,渾邪王的投靠,意味著,漢軍在草原上撬動了第壹塊木板。
  馬邑之戰中樓煩王的投降,到現在,渾邪王也降了。
  匈奴在幕南的支點已經崩塌了壹半。
  甚至可能在諸部族中營造出“匈奴失其鹿”的假象。
  這對漢軍和漢室是極為有力的!
  壹個團結的草原,是很難對付的。
  但壹個分裂的草原,卻是很容易就能擊敗和控制的。
  當年的秦庭能鎮壓世界,也跟草原上四分五裂有關。
  所以,郅都對渾邪王表現的非常客氣,他扶起渾邪王,說道:“大王客氣了,大王率眾反正,幡然醒悟,某必定上奏天子,為大王請功!”
  渾邪王立刻就笑出花來了。
  他聽說過漢朝是怎麽對待自己的狗腿子的事情。
  那個濊人,因為投靠漢朝比較早,現在人人都富的流油,小日子過的不要太滋潤。
  即使是後來投靠的烏恒人和鮮卑人,小日子也好了起來。
  至於那樓煩王更是據說在漢朝夜夜笙歌,讓人好不羨慕!
  這也是渾邪王願意投降的原因之壹。
  漢朝人比匈奴人,對自己的狗腿子大方多了!
  ……
  而與此同時,匈奴的帥帳中,氣氛卻是沈重無比。
  在今日壹戰中,匈奴人的傲氣和驕傲,被漢軍打光了,不僅僅打光了,還踩在地上,踩在泥漿裏,踐踏了壹萬腳!
  三個本部的萬騎出擊,這在過去,沒有什麽敵人能夠抵擋。
  但現在……
  須蔔氏族的萬騎,被打殘了。
  他們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力,甚至成為了累贅。
  左大將呼衍當屠自己的當屠氏族的萬騎,更是全軍覆沒,僅有數百人逃回來。
  也就只有呼衍氏族的本部萬騎毫發無損的回來。
  另外,休屠人被漢軍打的就像落水狗,渾邪王幹脆投降了。
  加上之前的丘林氏族的戰敗。
  前前後後,已經有五個萬騎載在了漢朝人手裏。
  匈奴貴族們都耷拉著腦袋,有些心灰意冷的站在賬內。
  僅僅是漢朝的壹支偏師,就如此難纏。
  那漢朝的主力呢?那支傳說中無敵的不可能戰敗的“神騎”呢?
  只要想到漢朝的神騎,失敗主義的氣氛就彌漫在大帳之內。
  就連最驕傲的匈奴貴族,此刻內心也是滿滿的挫敗感。
  “明日壹早,拔營撤軍!”呼衍當屠坐在主帥之位,看著那些垂頭喪氣的貴族們,他的心裏面也很不好受。
  此戰,他的力量大大受損。
  絕對忠誠於他的當屠氏族全軍覆沒。
  須蔔氏族的萬騎也殘了。
  可以想象,今年的龍城大會和碲林大會上,他會受到怎樣的指責!
  在匈奴,失敗就是罪過!
  戰敗更罪上加罪!
  而他坐擁優勢兵力,卻在漢朝壹支偏師面前喪師辱國,能夠活命,都已經是壹種奢望了!
  然而,呼衍當屠卻依舊不服輸。
  他站起來,對著諸部族的首領和本部的貴族們說道:“我們還有高闕可以依憑,在高闕城下,我要把漢朝人血全部放光!”
  聽到高闕,其他人才稍微有些生氣。
  是的,高闕!
  我們還有高闕!
  漢朝人是絕對不可能攻克高闕的!
  只要高闕還在,我們就沒有失敗!
  只要守住高闕,漢朝人就不可能在這個草原上停留太久,他們最後肯定不得不撤兵!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