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47章 濊人,不存在了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捕鯨業的持續興盛和發達。
  這兩項費用還將不斷下降。
  所以,在四年前,劉徹僅僅是維護護濊軍不過兩千多人馬加上新化城的官吏開支,壹年就要將近千萬。
  但在現在,新化城已經不需要國家的支持了。
  他已經能夠自給自足,甚至將部分收益用來建設各項基礎建設。
  這不僅僅是因為經濟繁榮,財稅增加。
  還有維持費用下降的因素。
  而現在,劉徹準備將護濊軍擴充成為壹個兩萬人以上的常備軍團。
  但其維護費用,卻降到了壹個比在本土還低的水平——膠漆費用的減少,已經超越了糧草轉運帶來的成本增加。
  而且,安東當地的社會經濟在繼續發展,總有壹天,此地,將不再需要中央政府的財政傾斜和補助,甚至,可以反哺中央。
  而且,這個時間,已經近在眼前了。
  隨著第壹批屯墾團的屯墾期限臨近,按照制度,屯墾團將變成郡縣的單位,而軍隊將抽身離開。
  而新的屯墾團,將繼續向前屯墾。
  大漢的百姓,將在十幾年內,把田地鋪滿所有適合種植莊稼的地區。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安東全境,將成為壹個擁有數百萬人口,良田百萬頃的魚米之鄉。
  成為大漢帝國繼三河、關中、蜀郡外的第四個糧倉。
  當然,軍費和維持費用的降低,並非是劉徹不跟真番、韓國等收錢的理由。
  漢軍駐紮在當地,保護和維護著這些國王的財產和王位。
  他們不出點血,像話嗎?
  “安東軍的軍費以及官署的維持費用,朕的意思是:中央給付三成,安東都護府自給兩成,余者,諸卿共擔之!”劉徹說道。
  韓王萁準和真番王劉忠漢互相看了壹言。
  總計七千萬每年的總額費用,他們幾個需要負擔三千五百萬。
  平均到每個人頭上,大約是幾百萬這樣(因為還有鮮卑跟烏恒,可能也將入夥)。
  這樣算下來的話,其實也不算誇張。
  幾百萬錢?
  毛毛雨啦。
  現在,就連扶余王,每歲也能通過出口人參和東珠,獲益數百萬!
  而奴隸和人口的出口,則多達千萬!
  最誇張的韓國,常年在安東維持了壹支三萬多人的“派遣奴工”,坐地收錢幾千萬!
  而劉徹的下句話,則徹底打消了他們在這個方面的疑慮。
  “朕將視此事為諸卿是否為真正之漢臣妾之標準!”劉徹負手而道:“且,還將視為日後加恩與廣益之前提!”
  “真正的漢臣妾”?
  這個話可真要命!
  因為它的反面,就是賊子了。
  不為臣妾,就為賊子!
  賊子,除了死翹翹,還能有第二條道路嗎?
  帝國主義的屠刀之下,還想僥幸?
  而其後那句話,則讓狗大戶們都心潮澎湃。
  加恩與廣益?
  就是賜國土和人民了!
  就像現在的漢家加恩令壹樣。
  列侯們紛紛得到了與其封國對等的新封地。
  “我們也有這個機會?”韓王萁準與真番王劉忠漢相視壹眼,然後,兩人都同時大聲說道:“陛下,臣素為陛下之鷹犬,大漢之臣妾,安東軍之軍費,臣責無旁貸!”
  然後,兩人就像鬥雞眼壹樣,相互瞪起來。
  韓王萁準,有這個底氣,能負擔三千多萬每年的費用,是因為,他有兩個搖錢樹。
  第壹個就是女婿劉明,這個女婿對他這個老丈人還是不錯的,將朝鮮國內的許多基建工程和開發工作都交給了老丈人的“派遣隊”。
  每年,韓國的派遣奴工的創匯,有七成是朝鮮提供的。
  而第二個,則是倭奴們了。
  講道理的話,論起抓倭奴,還是韓國人更有經驗。
  他們雖然劃的是小舢板,但,熟悉情況,知道去哪裏抓倭奴!
  而且,因為陳嬌抓的倭奴基本不外銷。
  所以,安東市場上最大的倭奴販子就是他萁準了。
  去年,韓國外銷了倭奴兩千多人。
  出口創匯超過三千萬!
  今年,韓王萁準已經從樓船衙門租賃來了艨艟艦船十艘,外加退役樓船三艘。
  韓國人,已經打算玩壹票大的了。
  萁準今年已經喊出了再抓倭奴五千人的口號。
  因為,這倭奴實在是供不應求啊!
  因為其勤勞聽話吃苦耐勞的特點,廣受用戶好評。
  而其不挑食的特性,更是讓客戶們心花怒放。
  現在,甚至有齊魯的訂單到了韓王萁準這裏。
  而對韓王萁準和他的韓國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別的。
  而是,倭奴的列島上的倭奴還能抓多久?
  這樣的好日子還能過多久?
  誰都沒有底!
  但可以預見的是,倭奴遲早要越抓越少,終至於無。
  沒有了這個金礦後,韓國何去何從?
  所以,韓國現在已經走上壹條壹邊抓倭奴,壹邊積極尋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現在的韓國內部,已經有貴族在開始琢磨著培養和訓練自己的奴隸,以取代倭奴的地位的出路。
  只是這條路很艱難。
  而且,自己培養,成本很高。
  但壹個偶然的機會,讓韓國人發現了另外壹條出口創匯的路子:那就是學習遙遠的僰國的做法,培養和訓練女奴。
  沒有錯,論起素質和特性,韓國奴隸,比不上勤勞勇敢聽話懂事的倭奴。
  但是……
  韓國的妹子比倭奴好啊!
  而且,韓國妹子性格柔弱,嬌小可人,皮膚也較為白皙。
  是壹個潛在的可以發展的對象。
  而且,還可以包裝成“微子故國之淑女”。
  這可比西南夷的群山僻壤裏出來的僰奴,逼格高多了。
  這價錢,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現在,壹個優質的僰奴,在長安,起碼是要十萬錢。
  某些極品,能被人哄擡到百金。
  甚至,曾經有列侯壹擲數百金,買回壹個僰奴。
  這些情況,讓韓國上下的貴族都是心癢難耐。
  賣奴隸算什麽?
  壹個派遣奴,壹年也才幾百錢,若神明保佑,這個人掛掉了,在扣除各項費用後,才能拿到兩三千錢的補償。
  而僰奴就不同了。
  壹個就是十萬!
  極品價值超過百萬!
  壹個就能抵壹千個奴隸!
  換句話說,韓國舉全國之力,只要每年培育出壹百個優質韓奴,十個極品,就能抵得上過去辛辛苦苦壹年的收益……
  更別提,韓國還有壹個大殺器——孌童!
  去過韓國的,有那方面需求的漢家貴族,反正都是樂不思蜀的。
  韓國孌童,小巧而懂事,而且,受過培訓後,能講壹口標準的長安官腔。
  更唱的了詩經,說的了故事,拿的了琴,吹的了瑟。
  這樣壹個極品孌童,若是放到市場上……
  但,即使如此,韓王萁準心裏也充滿了不安和不確定。
  漢室的大塊頭就擺在那裏。
  而且,老劉家可是有侵吞藩國,將之消化的前例。
  長沙王吳苪的社稷,現在在哪裏?
  齊王韓信、九江王英布、韓王新、燕王盧綰,現在又在哪裏?
  保不齊,有壹天,劉氏天子就要吞並韓國,而韓國卻連反抗的機會也沒有。
  更何況,即使天子不吞,那朝鮮君可是肯定會吞的。
  所以,給子孫後代找個能繼續稱孤道寡的地方,就成了萁準的心頭之要。
  現在,在得知自己也能有機會加恩後,萁準當然是忍不住了。
  壹年花了千把萬,持續花個十來年,給子孫後代壹個地盤,壹個長久的富貴,這當然是很劃算的!
  真番王劉忠漢也是這麽個心思。
  對錢多的燒得慌的暴發戶來說,花錢買地,這是必然的下意識的舉動。
  倒是滄海君金信,壹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因為,早在兩年前,他就已經在支持護濊軍的軍費開支了。
  在去年開始,他就很識相的上書給劉徹,請求“盡以臣之部族為陛下之民,請編戶齊民,如中國故事”。
  例行故事壹樣的三次上書後,這個請求在不久前被天子批準。
  所以,在實際上,他這個滄海君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
  他就等著天子封他為列侯了。
  當然,他並沒有吃虧。
  反而因此獲得了更大的自由。
  原因很簡單,隨著新化城變成了漢家重鎮,安東都護府建立。
  在實際上,濊人哪怕不願意,也肯定會被編戶齊民了。
  更何況……
  在他沒上書前,就已經有很多濊人家庭,主動申請進入新化的民政體系,登記註冊,成為壹個光榮的大漢子民,徹底與濊人的身份說拜拜了。
  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就是,在新化,漢人的濊人家庭,享有優待。
  他們不僅僅每年能得到新化官衙的兩石魚幹的所謂“戍邊補貼”,還能優先被授予農具和土地,可以以優惠的價格,買到各種生活必需品。
  而濊人,則不享受這些優待。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濊人,哪裏還是濊人?
  女子都在夢想著嫁壹個漢人軍人,或者英雄。
  男人都在做夢,想要加入漢軍。
  長輩們則都在鼓勵自己的子孫後代這麽幹。
  便是濊人的貴族裏,也早有人說什麽“濊漢本壹家,皆諸夏之族,君莫要戀棧不去……”
  潛臺詞就是別擋我們的路!不然弄死妳!
  連貴族們都在想著成為壹個漢人,原因很簡單——假若他的戶口本變成漢人,那,他就可以成為壹個漢室貴族,而不是濊人貴族。
  漢家貴族擁有無數濊人做夢也想要的特權!
  而且還可以參軍,可以出任軍官,去撈取軍功,甚至將子孫後代送到武苑進修,為家族的興盛貢獻力量。
  而,倘若他們的戶口本不能變成漢人。
  那這壹切就沒有意義。
  漢軍可以接受壹個投效的濊人,但絕不會接受壹個投效的濊人貴族身居高位。
  唯有化濊為漢,才能消除那塊看不見的天花板。
  然後跟著漢軍同袍,去征服這個龐大的世界,建功立業,為子孫後代留下壹個大大的基業。
  金信,其實也很矛盾。
  講道理的話,他是舍不得這個滄海君的名頭的。
  但,形勢對他越來越不利。
  安東都護府成立後,原本的濊人部落,在半年內,有三萬多人,戶口本變成了漢朝。
  剩下的也都在躍躍欲試。
  而貴族們怨恨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攔著大家飛黃騰達。
  已經有人私底下在商量要讓他暴亡了,換個聽話的人,上去給朝廷給天子上書——反正,這濊人,誰願意誰當,勞資們是不當了!
  沒有辦法,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他不得不上書天子,主動要求“盡為漢民,編戶齊民,如中國故事”。
  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
  他這壹上書,不僅僅原本怨恨和敵視他的貴族們紛紛稱贊他“真君也”。
  濊人百姓也歡呼雀躍。
  因為,大家終於能壹下子,全部跑步變身成為壹個光榮的大漢子民,再也不會頂著壹個夷狄的名號了。
  對他的好評和好感,瞬間爆表。
  就是天子也大為嘉賞。
  不僅僅破格賜他幾杖,更派來使者,要走他和他全家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金信在咨詢過刀間後,確認,這是天子封侯前的動作。
  而且,肯定壹封就是萬戶侯的節奏!
  從滄海君到萬戶侯,地位並沒有降低,反而提升了。
  此番,去雲陽山祭祖後,他的封侯儀式,就將舉行。
  屆時,濊,這個民族將不復存在。
  包括他統帥的濊人,以及散落在荒原和冰原上的野濊,全部都將自動擁有大漢戶口本,成為壹個光榮的大漢臣民。
  所有貴族,將按照級別,封為公乘以上的爵位。
  至於金信自己,其實現在也想開了。
  假如他死賴著滄海君的地位,不肯撒手。
  肯定要被其他人弄死。
  而放棄了滄海君的名位後,不僅僅他得到了更大的實惠。
  就是子孫後代,也因此能夠解放了。
  他們可以出任漢家大臣,甚至將軍。
  在未來,若是運氣足夠好,說不定能在極西之地,給金氏撈壹個封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金信提著自己寬大的綬帶,在心裏想著。
  隨著年紀增大,他漸漸的愛上了能與他靈魂和身心交融的黃老學說。
  這也是自然,人越老,就越能理解和理會,黃老學說中閃爍的智慧和光芒。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