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85章 戰前(二)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8

  “將軍……”要陽都尉陽時還是難以割舍地說道:“即使我軍能夠如將軍之願,吃掉匈奴壹個萬騎,恐怕也於事無補……”
  其他人也都紛紛點點頭。
  匈奴壹個萬騎,兵力壹般在四千左右。
  其本部和王庭的直屬萬騎要多壹些,但也不會超過壹萬。
  拿要陽塞和白檀塞換匈奴壹個萬騎。
  對漁陽人來說,這就是壹個虧本買賣!
  更別提,消滅壹個匈奴萬騎,對戰局不會有改變。
  況且,匈奴全是騎兵,想要吃掉對方壹個萬騎,恐怕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說不定,壹個不好,反而被匈奴人中心開花了。
  而地處野外的漢軍很可能會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被匈奴人包圍、分割。
  就算真的吃掉了對方,沒有要陽和白檀,虒奚和滑鹽塞暴露在匈奴兵鋒面前,也守不了多久。
  李廣卻是笑著道:“諸君放心,本將已經有所規劃了……”
  “只要能夠吃掉這個匈奴人的先頭萬騎,那麽,本將就可以為匈奴人準備壹份大禮!”
  “諸君不要忘記了……”李廣長身而起,看著眾將,說道:“我漁陽,絕不是孤軍奮戰!”
  “廣大的燕國!乃至於全天下,都站在我軍身後!”
  “在某受命之時,天子已經下令飛狐軍出飛狐口,從中山國馳援上谷!”
  “車騎將軍義縱所率領的細柳營和南北兩軍精銳,此刻至少也到了上黨郡!”
  “樓船將軍徐悍和安東都護府都督,都已經得到了命令,正在星夜趕來!”
  “此外,燕趙郡兵已經全面動員!”
  “匈奴人將要面對的,不是我漁陽、上谷和右北平的軍民,而是整個燕趙乃至於整個天下的雄兵!”李廣驕傲的道:“是以,此戰,俺與諸君的任務,不是消滅多少匈奴軍隊,也不是擊敗了多少個匈奴萬騎,而是如何花最少代價,將匈奴人牽制在這長城壹帶!”
  眾人聽了,都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今日的大漢帝國,確實是如日中天,強盛無比!
  匈奴先敗馬邑,再敗高闕,三軍盡喪,六師皆亡!
  連其右賢王都在安東低下了頭顱,歸降大漢,漢家王朝,無疑已經是天命所歸,註定將要君臨天下。
  在這樣的王朝氣勢下,已經有文人騷客,喊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
  宣揚著大漢帝國必須領導世界的理論:
  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八荒之內,四海之中,經之以日月,要之以太歲,天地所生,神靈所領,凡陽光所及,皆漢臣妾!
  既然是陽光所照的地方,都是大漢臣妾,那麽,這個世界也就應該讓中國主宰和決定!
  漁陽的武將們,雖然還沒有這樣的豪邁和自信。
  但也差不多都有類似的想法。
  “可是,既然如此,我軍何不在要陽和白檀,盡力抵抗?”陽時還是不能理解,他極為深情地說道:“要陽塞所居,要水之畔也;白檀所居,濡水之側也,燕山在吾等之後,潮水從吾家田前流經,山陵之中埋著祖先與先人,平原之上,是吾輩的家園和桑梓!匈奴人若來,吾輩必與之戰鬥到最後壹刻!壹寸山河壹寸血!”
  “壹寸山河壹寸血……”漁陽眾將立刻就群情激動起來。
  就連李廣也動容不已!
  這種對家國桑梓的眷念和深情,讓他感動不已。
  但,李廣很清楚,這種血氣方剛的義氣用事,並不能取得勝利。
  他輕輕地嘆道:“諸君若是都戰死了,未來,誰來祭祀先人,誰來守衛桑梓?”
  “漁陽本就人少地貧,公等若皆殉國,未來的漁陽何去何從?孤兒寡母,誰來贍養?”
  這確實是壹個很現實的問題。
  而且,諸將也都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會跟他們壹般可以為了保護桑梓而犧牲。
  任何壹個老兵都清楚,在戰場上,重壓之下,特別是被敵人包圍之時,會有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
  戰爭中的人性脆弱而可笑。
  沒有人能保證,人人都與自己壹般,可以置生死於度外。
  所以,壹時間,漁陽諸將都沈默了下來。
  李廣就趁機說道:“但依俺的策略來,卻不需如此!”
  他看著眾人,說道:“而且,俺也沒有說過,不守要陽和白檀啊……”
  他雙眼炯炯有神,滿是興奮的道:“俺說的是——可守而不可守!”
  “可守,指的是匈奴若來的人少,那我軍就在此與他們玩玩……”
  “不可守,則指的是……倘若匈奴人主力來了,那我軍就立刻焚毀城市,從直道迅速撤退……”
  ……
  而在此時,距離要陽都尉所約三百裏的草原上,匈奴單於軍臣,也在與他的貴族商議著進軍之事。
  “大單於!”屯山王微微鞠躬,報告道:“臣奉命在高闕之戰後,派遣細作,混在商旅之中,偵查漢朝的情況,目前已經弄清楚了漢朝的邊塞防禦情況!”
  對匈奴來說,假如他們想要搞清楚某壹個具體漢室邊塞的基本情況,這還真難不住他們。
  畢竟,漢匈邊境如此漫長,匈奴人有的是辦法,貼近和抵近漢塞偵查。
  特別是匈奴手裏還有著不少的投降和逃亡的漢朝罪犯和官吏。
  這些人是最鐵桿也最死心塌地給匈奴人賣命的奴才!
  有了這些人幫助,匈奴雖然可能無法搞清楚具體的漢塞情況,但,摸清楚大概形勢還是可以做到的。
  而這壹次,他們甚至有了大發現。
  屯山王就將壹張嶄新的漁陽和右北平的軍事地圖,遞到了軍臣面前,驕傲地說道:“此乃臣派了壹個奴才,從漢朝的燕國王宮哪裏搞來的漢朝最新的地圖!”
  “啊……快快呈遞上來!”軍臣大喜過望,對於漢朝地圖,軍臣壹直想要,但奈何,漢朝對此控制非常嚴格,還限定了只有壹定等級的官員和貴族才能接觸這些地圖。
  這讓匈奴人幾乎無處下口。
  畢竟,如今的漢室官員貴族,但凡有出息的,都不會與匈奴人來往。
  而那些願意為了錢,出賣壹切的家夥,卻根本接觸這些機密。
  接過那張地圖,軍臣拿在手裏,愛不釋手的道:“好圖!好圖!得此圖,勝過壹萬騎兵!”
  然後,他就疑問著道:“屯山王是怎麽得到的此圖的?”
  “不敢瞞大單於……”屯山王笑道:“漢朝的燕王,視財如命,貪婪的如同禿鷲,臣派了壹個奴才,拿了壹些從大夏和康居得來的珍寶,輕易的就從他的王宮買到了此圖……”
  “好!”軍臣贊道:“屯山王立下大功了!”
  屯山王也是驕傲地說道:“等大單於攻破那燕國薊城,到時候,那燕王的所有壹切,就都將是大單於的!”
  軍臣聽了,更是心花怒放,不能自已。
  他此行,最大的目標,就是要攻破漢朝的燕國首都薊城,以此報復漢朝去年攻破高闕!
  更要俘虜漢朝的燕王,將他和他的妃嬪帶回草原。
  借此報復漢朝去年攻破高闕和迫降右賢王帶來的恥辱,以此實現漢匈的恐怖平衡。
  拿著地圖,軍臣愛不釋手的看了幾遍,結果發現,他有些看不懂,只能訕訕的將之交還給屯山王,說道:“請屯山為本單於以及諸位貴人,解釋壹下這圖上的這些符號和線條……”
  屯山王拿在手裏,也有些尷尬的道:“回稟大單於,臣已經問過了許多漢朝的降人,都說無法解釋……”
  軍臣的臉色立刻就垮了下來。
  其他貴族則都是尷尬無比。
  但卻都沒有任何辦法!
  誰叫現在漢匈之間,不僅僅國力軍力差距太大,在文明方面,更是早已經拉出了天大的鴻溝。
  以前,匈奴還可以通過漢朝降人和降官來研究和學習漢朝。
  但現在,漢朝的發展速度和發展出來的東西,就連那些舊日的漢朝降官也看不懂了。
  高闕之戰的時候,有匈奴騎兵冒死搶回了幾件漢朝的裝備。
  甚至還搶回了壹把漢朝的大刀(陌刀)。
  本來軍臣還想山寨壹把,讓匈奴也可以制造和使用那種恐怖的武器!
  結果,那柄大刀在送到了那些從西域擄來的工匠手裏後,卻變成了無法解釋也不能仿造的物品。
  那時候,軍臣才知道,漢匈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了。
  匈奴人現在連青銅時代都才堪堪入門,但漢朝人已經步入了比青銅還要高好幾倍的鋼鐵時代。
  如今,甚至幹脆連漢朝地圖,匈奴人也難以理解了。
  那未來豈不是,漢朝人將他們的武器裝備和兵書放在匈奴人面前,匈奴人也解釋不清了?
  這讓軍臣不由得想起了蘭陀辛曾經對他說過的話——大單於,如今我大匈奴想要逆轉國運,唯有向漢朝學習,而且必須全面向漢朝學習。
  學習他們的文字、制度、律法和數學!
  不然,大匈奴遲早會被漢朝滅亡!
  如今看來,蘭陀辛沒有說錯,匈奴必須向漢朝學習!
  而且必須立刻這樣子去做!
  “此番若是能俘虜漢朝的高級軍官和高級文士,我壹定要好好招攬,讓他們為我所用!”軍臣在心裏想著。
  漢匈的可怕差距,深深的刺激了他。
  在亡國滅種的危機下,他也顧不得什麽傳統了。
  因為,如今情況已經很明白了,不變革不學習就滅亡!
  這樣想著,軍臣就對屯山王道:“屯山王,妳是本單於的弟弟,是我大匈奴有名的智者,還有漢朝皇室有血緣關系!既然漢朝皇帝敢於任命且之那個叛逆為單於,還自號天單於!那本單於就冊封妳為夏王,命妳全權掌管和部署招攬漢朝文人、軍官和貴族之事!”
  “遵命!”屯山王,哦,不,已經是夏王的匈奴貴族跪下來說道。
  軍臣再看著其他貴族,道:“本單於自西征以來,就壹直在想壹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我大匈奴不能再這樣沒有制度和規矩下去了,漢朝人今天的強大,就是因為他們有制度,有規矩,而且其皇帝的威權至高無上!”
  “此戰之後,本單於將進行改革,推動夏務!從左賢王以降,各部族的宗種,都必須請壹個漢朝的文人來當老師!本單於也將學習漢朝的制度,建立少府和廷尉,來管理草原諸部族之間的財產、牧場和糾紛!”
  “我大匈奴,是中國夏朝天子的後代,這是漢朝人也承認的事情……如今,學習漢朝,不可恥……”軍臣拿著過去與漢朝和親的借口,再次說道,這也算是壹塊遮羞布,意在自我安慰——我可不是學習漢朝,而是回歸祖先的制度,這在宣傳上和傳統上,也更容易說服人。
  其他貴族聽了,也都默默點頭。
  事實上,馬邑之戰後,向漢朝學習的聲音就已經在匈奴內部出現了。
  高闕之戰,更是徹底打碎了匈奴的霸主夢。
  也讓所有匈奴貴族,都必須面對漢朝強盛而匈奴衰弱這個問題。
  向漢朝學習,甚至已經成為了現在匈奴內部的共識,至少在本部之中,無論諸部族的立場是什麽,喜不喜歡軍臣,都知道,不對漢朝學習,就是自取滅亡這個事實。
  為了避免亡國滅種,哪怕是再腐朽的匈奴貴族,也知道,必須學習漢朝。
  特別是漢朝的軍事制度和訓練方法!
  可惜的是,現在的匈奴想跟漢朝學習,但卻已經沒有條件了。
  因為,再也沒有漢朝官吏和貴族大規模的主動來投奔了。
  即使有,也是些歪瓜裂棗,在漢朝混不下去的渣渣。
  此番,軍臣傾巢而來,全力南侵,除了報復,最大的目標就是從漢朝掠走那些高級知識分子來幫助他進行改革。
  “大單於……”剛剛上任的夏王立刻就開始關註自己的本職工作,他道:“我聽說,漢朝皇帝前些年,極力打壓了漢朝內部壹個名為魯儒的學派……或許,我大匈奴可以從魯儒身上下手,得到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軍臣不清楚漢朝皇帝為何要打壓這個名為魯儒的學派。
  或許可能是因為這個學派得罪了漢朝皇帝?
  不過,不管是什麽原因,這都給了匈奴機會!
  軍臣於是點頭道:“此事,就交給夏王去辦!”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