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00章 紛紛擾擾(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這壹天,轅固生的事情,在長安持續發酵。
  在轅固生自己請辭後,此事的波瀾,也依舊漣漪不斷。
  長安的百姓們,壹夜之間仿佛找到了人生價值。
  他們發現,似乎自己的力量還不錯!
  壹個堂堂的詩經博士,曾經仰望的大人物,因為他們的決心和努力,狼狽不堪的請辭,甚至不敢出門!
  而其他諸子百家的巨頭們在面面相覷了壹番後,忽然間發現了新大陸。
  原來事情還可以這樣做?
  哦呵呵……
  給別人扣帽子而已,有什麽難的?
  更別提某些人屁股低下全是翔,根本就不幹凈!
  於是,壹時間,長安城的八卦黨得到了無數爆料。
  譬如,有人告訴某位小說家荀子學派的某某,曾經因為傷人,而被官府通緝過。
  如今,他卻粉墨登場,要去石渠閣代表天下了……
  此人剛走不久,這位小說家就遇到了另外壹位賓客。
  這位賓客來爆料的人,卻正好是前面壹位的事情……
  這頓時就讓這位小說家哭笑不得。
  然後,他忽然靈光壹現,寫了壹個隱晦性和暗示性極強的故事。
  將這兩位的底褲,全部拔下來。
  讓天下人看的嘖嘖稱奇。
  而類似這樣光怪陸離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長安城裏上演。
  甚至還出現過更奇葩的事情。
  其中,最具轟動性的莫過於有人揭發,當年某位如今聞名天下,以謙謙君子和淳淳長者面貌見人的巨頭,在年輕的時候,陰與東陽侯張相如勾結,在太宗皇帝面前說賈誼的壞話,直接導致賈誼遠放長沙國。
  這個爆料實在太勁爆了!
  頓時,就在整個長安引發了轟動性的效果。
  賈誼賈長沙,如今漢家讀書人和文人士大夫的偶像。
  他寫的《論積貯疏》《過秦論》《治安策》是現在號稱為官者必讀之物。
  而他的詩賦,無論是《吊屈原賦》還是《鵩鳥賦》都是影響了壹代又壹代年輕人,尤其是文青的史詩著作。
  賈誼的地位,在現在的漢室,類似於後世的魯迅,李唐的太白先生。
  是高山,也是偶像。
  雖然說,當年,賈誼的敵人遍及朝野。
  當時的朝野大臣,除了丞相張蒼外,幾乎就沒有幾個人對賈誼有好感。
  袁盎、竇嬰,甚至都曾經在攻仵賈誼的事情上出力。
  但是,這兩位也從不否認,而且承認過,自己當年確實做錯了。
  知錯難改,善莫大焉嘛……
  而其他人,現在則不是死了,就是已經歸隱山林了。
  如今,大家忽然聽說,居然還有人是在當年的賈誼貶嫡之事,暗中出力,用陰謀詭計,直接導致太宗皇帝疏遠賈誼的罪魁禍首。
  頓時,立刻就是群情激憤。
  許多人,尤其是新興學派,看熱鬧不嫌事大,到處煽風點火,擴大影響。
  對於這些總想搞個大新聞的家夥。
  幾位宿老,都有些手足無措,甚至心慌意亂。
  原因很簡單,當年對付賈誼,何止是壹個人,壹個派系?
  應該說,幾乎所有派系都參與進去了。
  誰叫賈誼實在風頭太盛?
  若讓他繼續風光,大家還玩個蛋?
  太陽升起的時候,哪裏還有星星?
  所以,當年,有很多人無所不用其極,什麽盤外招都用出來。
  黑賈誼的人,從宮廷壹直到市井,無所不包。
  龐大的輿論,鋪天蓋地而來,這才是賈誼最終遠貶長沙的原因!
  當然,坊間還有傳聞,當年太宗放賈誼,是為了保護這個年輕人。
  哪成想,賈誼卻因此意誌消沈,甚至於抑郁成疾?
  但,不管怎麽樣,這輿論風暴席卷而來。
  這些原本穩坐釣魚臺的巨頭,也不得不撇清和洗白自己。
  但有壹個人,卻是怎麽洗也洗不白。
  這個人就是兩千石周易博士淄川人楊何。
  他是壹個真正的宿老和當代的易學權威。
  他是授業於當年曾經與濟南伏生並稱為天下二老的田何先生。
  田何,是《易》的嫡系傳人。
  哪怕是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也對這位學者,報以萬分敬意。
  項羽入三秦,火燒阿房宮,尚且要先通知這位老先生搬出自己的宅邸,然後才敢放火。
  高皇帝底定天下時,就曾經派人去邀請這位宿老擔任漢家的天官。
  惠帝時,甚至曾執弟子禮,拜會這位老先生。
  如今天下的《易》學研究者,全部是田何的徒子徒孫。
  而楊何是田何的關門弟子,自太宗以來,壹直活躍在宮廷之中,在東宮哪裏也壹直混的很開。
  正因為如此,楊何直接卷入了這次風波。
  謙謙君子、淳淳長者,跟東陽侯張相如關系很親密,沒有公開攻仵過賈誼,但卻私底下說了許多壞話。
  這些條件,幾乎每壹條都指向了楊何。
  這讓素來性格和善的楊何,也罕見的爆了粗口:“壹片胡言!”
  楊何氣的胡子都豎了起來。
  攻仵賈誼?他什麽時候做過這種事情?
  他認識賈誼的時候,還跟這個年輕人促膝長談,並且將壹卷珍藏的手抄本《易經》送給了賈誼。
  當然了,後來,賈誼鋒芒太露的時候,他曾經跟人說過壹句評語:賈生剛過易折,恐能長久。
  當年,東陽侯和絳候聯手對付賈誼的時候,他也曾經私底下跟東陽侯念叨過賈誼的壹些缺點。
  但也不能這樣抹黑他吧!?
  即使他早已經練成了不為外物所動的心境,也依然被這個傳言,弄得心浮氣躁。
  挑撥離間,陰謀與人勾結,造謠生事,使得太宗疏遠賈誼?
  這個鍋,他可不敢背!
  因為,歷史和事實,都已經證明了賈生當年的行動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他的思想和文章,也影響了太多太多的人。
  旁的不說,來長安參加的考舉的士子,就幾乎是人手壹本賈誼的文章和奏疏合在壹起編纂印刷出版的《賈生集》。
  莫說是他,就是地位再高的人,恐怕也不敢沾染上這個惡名。
  於是,楊何當天晚上就進宮,去找東宮兩位太後告狀、訴苦去了。
  竇太後和薄太後壹聽,外面居然亂成了這個樣子?
  哪裏還忍得住?
  於是,壹紙傳喚,將劉徹叫了過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